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1038年到1227年,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党项羌族在以今宁夏为中心,包括今宁夏全部、甘肃、青海、陕西、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建立了西夏王国。长期以来,人们对西夏的饮食了解很少。现在,随着对西夏研究的进展,已经可以对西夏饮食习俗有一个基本了解。原来西夏饮食习俗兼有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特点,两种饮食文化相互渗透与交融,优势互补,是很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尼日利亚是西非的一个多部族国家,大小部族共有二百多个.当地的民族风味食品按烹调用料不同,大致分南北两大系.尼日利亚南方属潮湿多雨的热带雨林区,盛产薯类、香蕉、柑桔、菠萝.北方为热带草原,主要粮食作物有黍子、高粱,其次是豆类、玉米和稻米,蔬菜则有西红柿、葱等.大西洋沿海水域  相似文献   

3.
泡菜冰箱韩国人在饮食上很有特点,讲究"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味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另外,在厨房的器物上也有特点,我的一位朋友就摆了两个很大的冰箱,一个放在厨房,一个放在饭厅。  相似文献   

4.
1968年,勃列日涅夫下令前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从此把这个国家推入了灾难深重的深渊中。苏军退出后,阿富汗又进入了内战时期,至今还没有平息,死伤的民众数以百万计,近几年来,联合国公布的殉职新闻工作者中,在阿富汗境内遭难的人数总是占一半以上。1995年,一位被枪杀的荷兰新闻记者留下了一本日记,其中谈到:“我与20多位  相似文献   

5.
天津人很重视春节,特别在节庆间的饮食风俗方面,“讲究”很多。 旧时的天津,一进腊月就有了“年味儿”。到了三十这天晚上,家家灯火彻夜通明,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人们通宵不睡,为之“守岁”。多数人家夜里要包素馅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虽有传流的共性,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其传存的个性。从元、明、清比较起来看,明代更多地保留了汉人的风俗习惯。 在明朝宫廷中,皇室、内臣及其宫眷生活阔绰奢侈是民间不能相比的。在宫廷有自己的饮食习俗和特色,本文仅按月份来谈谈明宫饮食的若干习俗。 一月份,是宫眷内臣们大饮大嚼的日子,是不惜  相似文献   

7.
因历次战乱,古代黄河中下游的汉族人南迁到粤、闽、赣等地,称“客家人”.目前,我国约有三千五百余万客家人.  相似文献   

8.
9.
张清宏 《美食》2006,(6):53-53
秦汉时期,一般人的饮食习惯都是每日二餐,或三餐,因饮食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10.
又名汤圆、汤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圆子,亦名汤团。到南宋,圆子便成为临安的上元节食品,多以米粉为料。“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  相似文献   

11.
古巴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国,她像一条彩带飘落在碧波浩渺的加勒比海上,岛上高温多雨,百花吐艳,四季常青.那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塔塔尔族仅有4,800余人,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北几个主要城市,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奇台、吉木萨尔等县的农牧区亦有少量分布.塔塔尔是鞑靼的另一音译.鞑靼是以蒙古高原为活动中心的古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品类中,饺子大概属于最受人们的欢迎的美味食品之一。如果从人们对各种食品的喜好程度而言,饺子的喜好度肯定名列第一。而且,饺子作为我国人民心目中典型的吉祥食品,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礼仪礼俗、岁时节日、日常饮食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食品。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以饺子为中心内容的饮食习俗,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面之广,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食品中可谓独树一帜。与中华民族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食饺习俗,自古至今能够久传不衰,是经过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人们生活习俗,还是对思维方式乃至审美心理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饺子也由此从果腹充饥满足食欲的生活需要,扩展为内涵丰富的文化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赖晨 《烹调知识》2014,(3):56-58
正俄国地跨欧亚,是世界版图第一大国,也是与我国边境线最长的邻国。从康熙朝开始,清朝向俄国派遣使团和派驻使臣,零距离地接触和实地感知了俄国,获得大量的俄国信息。其中,关于俄国的气候以及饮食习俗的信息便颇为新奇有趣。1878年,张德彝(张德明)曾随同崇厚出使俄国,他对俄国寒冷的气候有着深刻的印象。他说:俄国气候寒湿,雨雪勤,多阴少晴,幅员辽阔,林木繁多,人烟稀少。冬天滴水成冰,寒气凛冽,北风肃杀,堕指裂肤。俄国地处寒带,四季多凉少暖,因此水结地冰,都比其他地方早;秋分开始便结冰,到寒露的时候冰越发厚了。积阴之处,冰厚在六尺之上。再北,地少冰多,人即卧冰,而更食冰。……春、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此时身体、生理机能都将发育成熟,同时又肩负着繁重的学业,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也将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和变化.合理营养膳食对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环节还要在高校饮食服务机构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郭靖凯 《中国宝石》2008,17(4):186-187
台上器皿的趣味性设计从消费者主体的情感出发.重视产品使用者的情感取向。设计者在台上器皿的造型、装饰.功能等方面注入视觉形态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并赋予其人的情感、个性和生命.使产品具有幽默性、好奇性、幻想性和亲和性等,使人们自然而然对其产生情感。富有趣味性的台上器皿既亲切又美观.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更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学校的超常规快速扩张,原有渠道的资金来源远远不能满足对包括大量新建教学设施在内的资金需求。在政府拨款不足、经费供求缺口日趋扩大的情况下,许多高校被迫选择借款筹资方式。文章从高校还贷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校债务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节庆饮食习俗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都普遍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习俗的形成,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适应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并通过对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的观察与把握而逐渐约定俗成的。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传统节庆的饮食习俗都是源自于此,并传承至今的。这些节庆饮食习俗,异彩纷呈,撩人兴味,集中地反映了长江流域的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调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成为历代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长期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原饮食习俗也突出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农村,家庭的日常做饭任务一般都由妇女承担。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历史,妇女同男子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辛苦的田间劳作之后,妇女同男子一样疲惫不堪。这时,男子可以洗去泥土,躺下休息,而妇女却要烧火做饭,开始了更为辛苦的家务劳动。从人们的思想深处来说,认为做饭本来就是妇女的职责,男子没有这样的劳动义务。  相似文献   

20.
简介高等院校开展饮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饮食文化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即饮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人文素质修养;注重饮食礼仪,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文化内涵,提高大学生道德境界、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