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优化胰蛋白酶水解西兰花茎叶蛋白的酶解条件及研究西兰花茎叶蛋白肽辅助降血脂活性,选取pH、温度、加酶量和底物浓度为自变量,水解度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酶解工艺参数;通过小鼠喂养实验分析西兰花茎叶蛋白肽对小鼠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以及动脉硬化指数(AI)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茎叶蛋白胰蛋白酶酶解的最优条件为:pH7.5,温度50℃,加酶量2000 U/g,底物浓度4%,水解度22.37%±0.46%;西兰花茎叶蛋白肽低剂量组(300 mg/kg)小鼠血清TC、ALT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TG、LDL-C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AST含量无明显降低作用;中(600 mg/kg)、高(1200 mg/kg)剂量组样品在降低TC、TG、LDL-C、ALT和AST含量上与模型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组(1200 mg/kg)对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低(300 mg/kg)、中剂量组(600 mg/kg)能增加HDL-C含量,与模型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有利于AI指数的降低。以上结果表明西兰花茎叶蛋白肽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活性。  相似文献   

2.
周才琼  游巧宁 《食品科学》2011,32(5):291-295
目的:研究卡亚叶总黄酮提取物降血糖作用。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ALX)、高、低剂量组(ALX+卡亚叶总黄酮提取物剂量分别为0.21、0.14g/kg)和药物治疗对照组(ALX+盐酸二甲双胍),分笼喂养28d,测定实验中大鼠血清的空腹血糖(FPG)、耐糖量(OGTT)、糖化血清蛋白(GSP)、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卡亚叶总黄酮提取物可明显降低ALX大鼠血清FPG、OGTT、GSP、ALT、AST、BUN、TG和LDL-C(P<0.05),升高HDL-C含量(P<0.05),可明显增加ALX大鼠体质量(P<0.05)。结论:卡亚叶总黄酮提取物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减轻状况,对ALX大鼠有辅助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3.
浒苔对营养性肥胖小鼠减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浒苔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用营养饲料建立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浒苔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小鼠喂以基础饲料并灌胃清水,浒苔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喂以添加质量分数30%、20%、10%浒苔的基础饲料并灌胃清水,阳性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并灌胃50mg/(100g.d)(以体质量计)的左旋肉碱。49d后眼球取血,测定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高、中、低剂量浒苔及左旋肉碱均能有效降低雌性与雄性营养性肥胖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及血清TC、TG、LDL-C含量和ALT、AST活性,升高HDL-C含量和HDL-C含量/T C含量。结论:浒苔具有良好的减肥功能,其机理可能是抑制脂肪生成、调节血脂、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苦瓜提取物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小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研究苦瓜醇提物(MCE)的减肥作用.10只ICR小鼠饲喂普通饲料(ND),其余50只小鼠饲喂营养饲料(HFD),阳性药为赛尼可(50mg/kg),MCE高、中、低剂量分别为500、250和100mg/kg.6周后测定小鼠体重、Lee's指数、附睾和肾周脂肪垫湿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表明,MCE各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均可以降低肥胖小鼠的Lee's指数,脂肪湿重、体脂比、血清TC、TG、LDL-C浓度和ALT、ALP活性,升高HDL-C浓度,且高、中剂量MCE组和赛尼可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MCE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肪生成、调节血脂和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反枝苋水提物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功效。方法:通过高脂肪饮食(high fatdiet,HFD)构建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高脂模型组(Mod)、洛伐他汀组(Lovastatin,10 mg/kg/d)、反枝苋低剂量组(AR-L,430 mg/kg/d)、反枝苋高剂量组(AR-H,740 mg/kg/d)。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干预8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肝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TC、TG、LDL-C、ALT、AST、MD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HDL-C、SOD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反枝苋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TC、TG、ALT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SOD、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LDL-C、MDA、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比较,反枝苋低剂量组小鼠的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ALT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MDA、AS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反枝苋水提物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论:反枝苋水提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血脂水平,并能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马尾松花粉提取物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并探讨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低剂量(20 mg/kg·d)、中剂量(40 mg/kg·d)和高剂量(80 mg/kg·d)马尾松花粉提取物组及葵花护肝片组(0.7 g/kg·d),马尾松花粉提取物组灌胃相应剂量的马尾松花粉提取物,连续2周给予高脂鼠粮,同时灌胃相应受试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并检测肝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松花粉提取物明显降低高脂饮食所致小鼠血清ALT、AST活性以及TG、TC、LDL-C水平(P0.05),提高SOD活性及HDL-C含量;同时小鼠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GSH含量提高,SOD活性升高(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MPPE能显著减轻肝脏病理学损伤程度,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的减轻。结论松花粉提取物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郑文伟  林军  林风  吴丽云 《中国酿造》2022,41(4):116-119
为比较功能红曲与洛伐他汀的降脂功效,通过高脂饲料喂养来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功能红曲、洛伐他汀对其血脂、肝脏等影响。药物连续干预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脂、肝功能指标,观察肝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功能红曲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水平(P<0.05),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洛伐他汀仅对高脂血症大鼠TC、LDL-C、HDL-C、ALT、AKP有显著调节作用(P<0.05)。各组间大鼠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功能红曲低、中、高剂量组及洛伐他汀组能减轻大鼠肝组织脂肪肝变性。在高脂血症大鼠TG、AST调控方面上,同等剂量下功能红曲优于洛伐他汀,而其他指标相似。  相似文献   

8.
观察红三叶草异黄酮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脂质过氧化及肝功能的影响。雄性SD大鼠54只,饲养一周后,随机抽取12只大鼠为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为造模组,脂肪乳灌胃,同时给予18%的蔗糖溶液。连续4周后,随机处死2只对照组大鼠和2只造模组大鼠,做肝脏病理切片,镜下见脂肪变,表明造模成功。然后将造模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红三叶草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kg灌胃),共计12周。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或含量。与模型组比较,红三叶草异黄酮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及肝脏中TC、TG、LDL-C及FFA的含量,升高血清及肝脏中HDL-C的含量,血清及肝组织SOD酶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肝功能指标血清ALT及AST(145.88±34.28)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一定剂量的红三叶草异黄酮具有调节脂质代谢及减少高糖高脂膳食导致的氧化损伤作用,肝细胞损伤减轻,肝功能改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浒苔对小鼠营养性肥胖的预防作用。方法:先将一批小鼠分为5组:A组喂食基础饲料;B组喂食营养饲料;C-E组分别喂食添加了10%,20%,30%浒苔的营养饲料;再将另一批小鼠分为4组:第1组为母鼠分娩后即给母鼠喂食添加30%浒苔的营养饲料,小鼠断乳后继续喂食;第2组为分娩至15 d内给母鼠喂食营养饲料,15 d后喂食添加30%浒苔的营养饲料,小鼠断乳后继续喂食;第3组为分娩至30 d内给母鼠喂食营养饲料,小鼠断乳后喂食添加30%浒苔的营养饲料;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49 d后眼球取血,测定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浒苔能有效预防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和血清TC、TG、LDL-C含量以及ALT、AST活性,并且能使HDL-C含量和动脉硬化指数(HDL-C/TC)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1组最好,2组次之,3组最差。结论:浒苔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可通过母体对哺乳期幼体产生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抑制脂肪生成,调节血脂,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野生蓝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肝效果。方法:经灌胃给予高脂诱导肥胖小鼠低(10?g/(kg·d))、中(20?g/(kg·d))、高(40?g/(kg·d))剂量蓝莓匀浆和低(0.006?g/(kg·d))、中(0.012?g/(kg·d))、高(0.024?g/(kg·d))剂量野生蓝莓总花青素6?周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肝组织匀浆液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脂肪肝模型组小鼠相比,中国野生蓝莓匀浆中剂量组和总花青素中、高剂量组可以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血清AST、ALT的活力(P<0.05);蓝莓匀浆中、高剂量组能有效调节LDL-C浓度(P<0.05);蓝莓匀浆和花青素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TC、TG浓度(P<0.05);蓝莓匀浆中、高剂量组和花青素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肝组织的T-AOC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中国野生蓝莓总花青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保肝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长柄扁桃药材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筛选其降血脂有效部位。取Wistar大鼠7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血脂康阳性药组、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水共7组。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长柄扁桃4个提取部位干预5周后,观测大鼠体重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计算肝脏系数、动脉硬化指数(arteriosclerosis index,AI)、HDL-C/TC和SOD/MDA比值。研究表明长柄扁桃正丁醇部位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MDA的含量、ALT、AST和ALP水平、肝系数及AI值(p0.05),能显著提高SOD活性、SOD/MDA和HDL-C/TC比值(p0.05);长柄扁桃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组血清TC、TG、LDL-C含量、MDA的含量、ALT和AST水平均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MDA和HDL-C/TC比值均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长柄扁桃石油醚提取物能显著提高SOD活性(p0.05)。结果表明正丁醇部位具有一定降血脂作用,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长柄扁桃正丁醇部位为优选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荞麦糠皮提取物(BCE)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饲料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和荞麦糠皮提取物组(BCE组)。测定空腹血糖(FBG)及用正糖钳实验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游离脂肪酸(FF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结果:使用STZ和高脂饲料建立的Ⅱ型糖尿病模型成功。BCE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FBG、FFA、TC、TG、ALT、AST水平的升高,还可明显升高血清中HDL-C水平。结论:BCE可明显影响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水平,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茶多酚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和肝组织MDA、T-SOD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后随机分组,按组别分别给药2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变化,肝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T-SOD活性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特性。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茶多酚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MDA含量下降,HDL-C水平和T-SOD活性升高,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和T-SOD活性升高,且均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组织学观察表明高剂量茶多酚能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提示茶多酚具有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和抗氧化作用,且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讨苦菜黄酮(flavonoids from Sonchus oleraceus L.,FSOL)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及肝脏的保护作用。选择60 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 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10 mg/kg)以及FSOL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饲喂5 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肝脏中TC、TG、MDA、SOD等指标水平,并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FSOL能抑制高脂血症小鼠体质量的增长,降低血清中TC、TG、LDL-C、ALT、AST、MDA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并且降低肝脏中TC、TG、MDA水平和肝脏指数;另外,SOD和HDL-C水平都有不同程度提升,说明FSOL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脂质代谢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这为FSOL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谷物蛋白质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代谢性疾病,然而,有关于小米蛋白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较为有限。本文研究小米蛋白对D-半乳糖胺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蒸煮处理是否影响小米蛋白的保护作用。在饲喂蒸煮前、后小米蛋白的小鼠中均观察到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肝脏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此外,蒸煮前、后小米蛋白干预均改善了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肝脏TG水平的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蒸煮后小米蛋白中氨基酸含量降低,蒸煮前小米蛋白干预组的血清AST、ALT和肝脏MDA水平以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蒸煮后小米蛋白干预组。总的来说,小米蛋白可以预防D-半乳糖胺引起的急性肝损伤,虽然蒸煮会削弱其保护作用,但也可作为预防急性肝损伤的功能性食品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菌)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SD大鼠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大鼠模型,选取成功复制的肥胖大鼠2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AKK菌干预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肥胖模型组灌胃不含AKK菌的混悬液,AKK菌干预组灌胃含1×109CFU AKK菌的混悬液。每日灌胃1次,每次1 mL/kg。灌胃4 w后,3组动物分别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进行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FPG)、餐后0.5 h血糖(0.5 hPG)、餐后1 h血糖(1 hPG)、餐后2 h血糖(2 hPG)],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及空腹体重、肝脏重量及附睾脂肪重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脂肪浸润情况及附睾脂肪细胞脂滴大小。结果:AKK菌灌胃4 w后,与肥胖模型组相比,大鼠肝脏重、肝指数(%)、FPG、1 hPG、2 hPG、血糖曲线下面积、TG、TC、LD...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芦荟多糖联合低聚果糖对慢性酒精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芦荟多糖联合低聚果糖灌胃,以保护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肝脏生化指标,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同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以综合评价芦荟多糖联合低聚果糖对小鼠的肝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组芦荟多糖联合低聚果糖能显著地降低酒精诱导的ALT、AST、TC、TG的水平至(23.37±0.80) U/L、(106.50±4.58) U/L、(2.85±0.10) mmol/L、(1.38±0.12) mmol/L;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至(28.24±0.45)和(155.90±9.67) pg/(mg pro)和提升丙二醇MDA含量至(1.25±0.13)pmol/(mgpro)(p0.05),并且提高肝内抗氧化酶GSH、SOD、GSH-Px活性至(93.65±4.93)、(61.24±3.13)和(82.75±7.04)U/(mgpro)(p0.05),高剂量组的肝保护效果较阳性药物水飞蓟更明显,其主要保护机制为抗氧化。因此,本研究为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芦荟多糖联合低聚果糖复方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白耙齿菌发酵茶体内降血脂及保护肝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白耙齿菌发酵茶的降血脂及保护肝脏功效,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组(10 mg/kg)、绿茶组(400 mg/kg),及白耙齿菌发酵茶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并另设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各组灌胃相应浓度的药物或茶汤。35 d后计算各组小鼠体重、肝重以及肝脏系数,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及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HE)以及肝脏脂肪颗粒观察(油红O)。结果显示:白耙齿菌发酵茶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TC、LDL-C、AST、ALT、ALP水平(P<0.05或P<0.01),其指标水平均接近于辛伐他汀组;极显著降低TG水平(P<0.01),并且与空白对照组TG水平相当;极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1),其HDL-C水平接近辛伐他汀组;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肝脏中MDA含量并且低于辛伐他汀组,提高SOD活力接近空白对照组、GSH活力接近辛伐他汀组(P<0.05);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构,减少肝脏脂肪颗粒。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白耙齿菌发酵茶高剂量组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等途径达到降血脂、改善脂肪肝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实验结果可为白耙齿菌发酵茶开发为抗氧化、降血脂、改善脂肪肝的功能菌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 :取我院脂肪肝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检验,评估两组肝功能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GGT、ALT与AST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均高,研究组TG、TC、HDL-C与LDL-G指标较对照组均高,P 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脂肪肝疾病患者采用肝功能指标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测能提高诊断结果,准确判断肝脏病损状态,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甘薯抗性淀粉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利肝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淼  邬应龙 《食品科学》2012,33(1):244-247
目的:考察甘薯抗性淀粉(SPRS)在大鼠形成高脂血症过程中的降血脂及促进肝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G)、高脂模型组(HL)、甘薯抗性淀粉低剂量组(SPRSL)、甘薯抗性淀粉高剂量组(SPRSH)。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甘薯抗性淀粉组在高脂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甘薯抗性淀粉10、20g/(kg·d),45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及观察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甘薯抗性淀粉能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甘薯抗性淀粉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现象明显轻于高脂模型组。结论:甘薯抗性淀粉对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并明显改善大鼠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