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桩土共同作用设计方法的浙江省第一医院医技楼实测资料表明,大楼装修完成时基础底板周边和内部实测平均土压力分别已达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83.3%和62.7%,地基土承载力被较大程度的得到利用。桩顶应变计实测结果显示,大楼竣工时桩顶反力超过单桩极限承载力的50%,这是与传统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同时,随建筑层数的增加,桩间土分担荷载的比例逐渐减少,装修完成时土承担上部荷载的20%。而在大楼结顶时基础底板内钢筋实测应力很小,基础底板面层和底层钢筋平均压应力分别为9.84和7.68 MPa,远低于钢筋所能承受的最大抗压值。同时发现,基础底板的存在会削弱桩侧摩阻力,相同桩顶荷载水平下全桩长范围内实测桩基平均侧摩阻力均小于静载试验中单桩的平均侧摩阻力。该大楼实测沉降结果表明,沉降较小且较为均匀,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低桩基础垂直承载力问题,实质是一个桩土共同承担外荷载的问题。土直接承担外荷载的大小与桩距、桩长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对桩土共同作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简单实用的近似计算方法,并初步探讨了低桩基础在工作过程中底板与基土可能发生脱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软粘土地基中挤土桩沉降时效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位于饱和软粘土地基中的挤土桩。由于沉桩过程中地基土产生挤土效应及超静孔隙水压力,同时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桩周地基土产生再固结沉降。在研究沉桩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形成及消散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桩周地基土再固结沉降的变化规律;从桩土相互作用的原理出发,研究了在桩周地基土再固结沉降的作用下,工程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由于桩周地基土的再固结沉降作用,工程桩基产生较大的沉降量,其值远大于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由于桩周地基土的再固结,桩基沉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相似文献   

4.
住宅楼粉喷桩处理地基的荷载传递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粉喷桩技术处理某五层住宅楼软弱地基后,在形成的粉喷桩复合地基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之后随机抽取单根桩和桩的复合地基进行静载荷试验,并在载荷板下的桩中心、板边缘内外两侧及桩土中各放置压力盒,根据作用在桩-土的应力测试结果,分析整个加荷过程中该类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垫层厚度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及其对桩承担荷载占总荷载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桩侧土体的非线性,研究成层地基中静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以及沉降稳定之后的桩身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的分布情况。首先,将桩身自上而下划分为有限个单元段,采用基于行波分解的波动分析程序,推导出静荷载作用下任意时刻桩身任意位置处的位移方程;然后采用参数分析的方法,分析桩–土参数对单桩沉降性状的影响;最后模拟基桩静载荷试验的s-lgt曲线和q-s曲线,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静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十分明显,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单桩在静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性状。  相似文献   

6.
某建筑面积为9万m~2的九层超级商场,其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试桩结果发现桩的实际承载力只达到设计承载力的一半左右。考虑到基础底板下为花岗岩残积土,采用了桩、砼底板和土共同作用的概念,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桩、砼底板和土的受力,通过改变砼底板参数,使上部结构荷载在桩及砼底板中合理分配,使得桩及砼底板受力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从而补偿了桩承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垫层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能正确利用静载荷试验评价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两组载荷板下不同厚度和材料垫层条件下的CFG桩复合地基垂直静载荷试验,对桩土反力进行了测试。根据试验结果和复合地基桩土共同作用的特性,研究了外荷载增加时不同厚度垫层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桩士应力比、荷载分担比以及沉降的发展历程。认为垫层厚度和材料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性状有很大影响,两者之间有个匹配问题。提出在CFG桩静载荷试验时,可以采用厚度为50~150mm的石屑 中粗砂、碎石 中粗砂或碎石 石屑垫层,桩问土的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75~1.0。  相似文献   

8.
碎石桩复合基地中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文惠 《土工基础》2000,14(4):57-60
本文通过对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单桩单合地基静荷载试验,分析和探讨了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n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某高层建筑1组预埋有钢筋应力计试桩的静载荷试验,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荷载的传递规律和受力特征、桩侧地基土摩阻力与桩端地基土反力共同承担外荷载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发挥过程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静载荷试验结果,对CFG桩与碎石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等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底土反力对地下室底板设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仇圣华 《建筑技术》2009,40(6):539-541
以荷载传递法、有限单元法和弹性理论法的混合解法为基础进行桩筏基础体系分析。深入研究桩筏基础在桩基发生沉降过程中基底土反力和底板内力的变化规律,合理计算桩筏基础地基土荷载分担比,并提出基础底板设计中荷载取值的原则,为多层及小高层地下室底板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金锁 《结构工程师》1997,(1):27-31,26
本文介绍了高119m,35层的福州世界金龙大厦,采用高强混凝土,26层标准层楼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打入式预制桩深度12m左右,桩筏底板埋设测试元件。实测结果表明,利用软土地基桩土共同作用,桩间土可承担总荷载5%,但其强度不宜超过土的临塑强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车辆加载试验,测定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及桩后土压力,分析车辆的振动特性,得到了振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进而基于极限平衡分析理论,得到了车辆荷载作用下桩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表达式,并讨论了水平振动加速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土体重度及桩–土外摩擦角对桩后主动土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行驶速度越大,引起的响应峰值加速度越大,产生的动土压力幅值越大。当车速相同,加载车辆与桩间距越大,产生的动土压力值越小。通过对文中车辆荷载作用下桩后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的验证,发现实测土压力值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因此,该土压力计算公式可作为车辆荷载作用下支护桩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元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邦颖  刘杰  何杰  曾庆国 《工业建筑》2006,36(Z1):761-763
通过对刚-柔性桩组合的多元复合地基模型在不同褥垫层厚度的静载荷试验所得的数据,分析了多元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随荷载的变化关系及不同褥垫层厚度对桩土应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刚-柔性桩组合的多元复合地基中,随着总荷载的增加,刚性桩分担的荷载百分比及桩土应力比均增加,而柔性桩及桩间土分担的荷载百分比均减小,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大,刚性桩和柔性桩与土之间的应力比均降低,但刚性桩的桩土应力比减小的幅度比柔性桩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粉喷桩技术处理某五层住宅楼软弱地基后 ,在形成的粉喷桩复合地基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 ,之后随机抽取单根桩和桩的复合地基进行静载荷试验 ,并在载荷板下的桩中心、板边缘内外两侧及桩土中各放置压力盒 ,根据作用在桩 -土的应力测试结果 ,分析整个加荷过程中该类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垫层厚度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及其对桩承担荷载占总荷载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被动方桩土拱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包ADINA,建立模拟被动方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在桩顶边界条件和桩土接触变化时桩基的不同性状进行分析:包括土拱效应机理,桩土间的成拱效应,桩身挠度与表面荷载的变化规律以及桩侧土压力、桩身轴力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黏性土地基在邻近堆载作用下,桩身挠度与表面荷载呈非线性关系,可以用三折线模型来模拟;桩顶自由时,桩前土压力介于朗肯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间,呈非线性分布;在同种土中,桩侧极限土压力沿桩身呈线性分布,但比Ito理论和沈珠江理论都小。  相似文献   

17.
静钻根植桩是由预制桩和桩周水泥土构成的一种非挤土新型预制桩桩基。本文概述了预制混凝土竹节桩、静钻根植桩及静钻根植工法,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静钻根植桩应用的优越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极限荷载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制模型槽,通过设计系列单桩带台与群桩的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极限荷载下桩–筏板–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桩距桩筏基础极限荷载下表现出实体深基础性状;而大桩距桩筏基础,基桩先于板下土体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后续荷载基本由板下土体分担,验证了塑性支承桩理论。加载过程中,桩–土的荷载分担比不断变化,6d及以上桩距时,桩达到极限荷载后即趋于稳定。利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桩筏基础设计,应考虑极限荷载与工作荷载下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不同性状差别。桩间距越大,桩对土体的侧向位移的"遮帘作用"逐渐弱化,板下土体的位移特征趋于天然地基的特征,桩端平面以下土体应力受板下土体分担荷载的影响越明显,6倍桩距可视为常规桩基与复合桩基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19.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政楼,采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基础形式。通常情况下,上部荷载完全由桩承担,不考虑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该楼选用较短的桩长,较大的桩距,产生一定的沉降,使基础底板与地基土充分接触,利用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形成桩土共同作用的基础形式。通过沉降观测,以及与常规桩基的比较,表明采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基础,沉降较小且分布均匀,能满足规范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仁朋  任宇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2):1926-1933
刚性桩在高铁低矮路堤加固中广泛应用。利用浙江大学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饱和粉土地基中刚性单桩动力加载大比例模型试验,对不同静偏荷载及循环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桩基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桩身安装的各类传感器,对桩顶累积沉降、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孔压及正应力变化进行了监测。试验发现,循环剪切会引起桩–土界面土颗粒重排,导致桩–土界面孔压及有效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循环荷载比 CLR 对桩基累积沉降、桩侧应力状态发展影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对累积沉降发展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并讨论了桩侧应力状态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