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客户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柔性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客户变电站是重要的用电系统,文章针对客户变电站接线方式多样、设备类型繁多的特点,提出了层次化的变电站柔性仿真培训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对象模型模板、应用框架、仿真引擎等柔性仿真技术,克服了传统定制开发变电站仿真系统的不足。所构建的客户变电站仿真运行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构造效率高、集成方便和易于扩展的特点,实现了客户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建模的柔性化和仿真环境的柔性化。  相似文献   

2.
班国邦    张腊华  袁旭峰  马晓红    欧阳泽宇    刘丽 《陕西电力》2022,(3):65-71
针对传统变电站内主变之间采用单母线分段开关难以准确调控潮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背靠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B2B-MMC)的柔性互联变电站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提出含柔性互联变电站的配电网架构,实现潮流的连续性控制及多区域间互相协调;然后,设计柔性互联变电站架构下的一种潮流优化调度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换流器进行赋值,利用改进交替迭代法进行潮流计算,实现配电网潮流的主动调控;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交流配电网面临着直流电源和负荷大量涌现,用电需求多样化等挑战,交直流配电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梳理了国内外交直流配电网技术现状,总结了现有方案特点。针对配电网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全新的基于柔性变电站的交直流配电网技术。柔性变电站将分散的电力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具备交直流多类型接口;具备潮流控制、新能源电源即插即用、定制化供电等功能,满足电网灵活高效运行、新能源发电、多元负荷等要求。搭建了系统模型,开展了电气计算,设计了自动化系统,制定了控制保护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原理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验证了基于柔性变电站的交直流配电网在提高"源网荷"协调互动水平、实现潮流互济、提高系统可靠性方面的作用。最后,文章以张北交直流配电网及柔性变电站示范工程为实例,介绍了世界首个基于柔性变电站的交直流配电网工程实践,总结了工程对推进交直流配电网发展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数字仿真型电压无功补偿控制器在10kV典型客户变电站智能仿真实训系统中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数字仿真型电压无功补偿控制器在10kV典型客户变电站智能仿真实训系统中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柔性机械臂的一种组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柔性机械臂轨迹控制中,要实现定位目标的同时必须消除柔性振动,利用奇异摄动方法将柔性臂系统分解为慢变和快变两个降阶子系统,并对慢变和快变子系统分别采用滑模控制方法和H∞控制方法设计了控制器。采用Matlab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组合控制器是有效的。控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高压电器》2016,(1):154-161
为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变电站故障电流分布,准确确定故障电流分流系数,利用大功率变频信号发生系统和柔性Rogrowski线圈对大学城110 k V变电站故障电流分流系数进行了测量,利用CDEGS软件对大学城110 k V变电站故障短路下电流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吻合性较好,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对仿真计算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完善220kV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新丽 《湖南电力》2005,25(4):41-42
介绍了220kV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从培训的角度对如何完善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功能提出了建议,对仿真培训方法、培训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微电机》2014,(7)
将柔性变结构控制方法引入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运行稳定性。叙述了柔性变结构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柔性变结构模型,推导了柔性变结构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极大地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是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一种新颖的改进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0.
非电量保护指由瓦斯保护、压力保护、油温和油位等非电气量反映主变压器故障状态的保护系统,是主变压器的主保护系统。本文全面分析一座110kV变电站主变试运行故障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本质解决方案。按照拟定的技术路线,完成主变非电量信号系统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并于投运前完成试验。非电量信号系统的集成,有效提升了该110kV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李鹏  王玉婷  刘玙  高磊  袁宇波 《电力建设》2014,35(11):54-59
智能变电站的大规模推广,对二次系统在各种故障及异常情况下的动态性能测试,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 RTDS)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动模试验方法研究,提出了智能变电站数字动模测试模式,并设计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闭环测试方案,用于保护装置性能试验、二次系统特殊试验以及全站二次系统整体测试等。最后,结合某500kV智能变电站工程集成联调,对其二次系统开展了数字动模试验,考察了二次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案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调度员培训仿真评估和变电运行培训仿真评估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最大匹配原则为指导的变电运行培训仿真评估新方法。引入了最长公共子序列的动态规划求解方法,包括设置标准答案、手动编码、自动编码、自动比对、自动着色以及评价打分等步骤。应用这一评估方法能大量减少教员培训评估总的工作量,保证培训评估的公正性。分析表明,应用最大匹配原则的评估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培训仿真教案。实用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在变电运行培训仿真系统的评估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的相对独立建设模式,提出一种基于服务架构的主厂站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考虑现阶段主厂站间的通信体系,分别从通信协议、变电站基础平台、模型和数据3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采用基于服务的交互协议,实现主站与变电站间的服务化交互;通过构建开放的变电站基础平台,实现主站对变电站模型、数据和文件的按需调阅;针对主厂站间交互模型和数据的标准化问题,梳理已颁布的模型和数据技术规范,提出分类业务模型转换与规范化数据接入框架,以利于主厂站间更加灵活的交互。最后给出了主厂站一体化整体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开发平台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炳达  张瀑 《高电压技术》2008,34(2):338-341
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变电站仿真系统,对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抽象概括出了"物理特性+电气特性+行为特性"的分析方法,并用"输入—控制—输出"模型描述电气特性和行为特性。借助3DMAX和Virtools工具构造出的虚拟电气设备不仅更加接近真实设备,而且具有很高的可维护性。同时,把常用的虚拟电气设备设计成拖拉对象,用户可方便地修改虚拟变电站中的某些场景,使变电站仿真系统具有更大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系统仿真学理论 ,对目前国内开发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 ,并从仿真培训系统的配置模式、仿真的对象、系统的主要功能 3方面进行了总结 ,指出了目前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不足及其原因 ,认为变电站和地调相结合的仿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治华  范静 《华东电力》2012,(5):772-775
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及其互联,以及变电站运行人员仿真培训系统(SOTS)在电网中逐步得到应用。结合智能调度的建设,提出了建立新一代面向调度员、监控员、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智能型培训仿真系统的设想和技术框架。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满足智能调度的建设需求,促进调度运行人员提升驾驭大电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 000 kV变电站V型串软母线施工中导线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卫  张军  张斌  刘华  李黎  詹晖 《电网技术》2009,33(13):5-7
基于双“I”型绝缘子串软母线导线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V”型绝缘子串软母线施工导线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采用算数平均数计算挂点之间的档距,等效投影算法计算金具绝缘子串的长度,编制了相应的算法程序,解决了特高压变电站“V”型绝缘子串软母线施工导线下料长度难以确定的问题。1 000 kV南阳开关站的工程实践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介绍了虚拟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结构及虚拟变电站的建模方法,采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建立了三维虚拟电气设备及虚拟变电站,将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与虚拟变电站连接起来模拟变电站的各种运行状态。该系统不仅具有三维显示、实时交互及动态仿真等特点,还可以在PC机和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因此具有经济、高效、便于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许永丰  陆国俊  许中 《供用电》2012,29(1):33-36,43
变电站智能化建设中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尚待进一步完善。总结已有的经验,通过与传统变电站及数字化变电站特征的对比,系统地从建设集成的角度介绍了变电站智能化的技术集成,着重讨论了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实现方式,一次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集成以及一体化信息平台上高级应用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