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建筑与环境—从建筑技术的角度透视两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筑与环境和谐的观点,从两方面论述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是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基地环境的匹配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建筑与基地环境之间匹配与整合的过程,提取建筑介入基地环境的特征,通过不同基地环境脉络的梳理,以两个工程设计为例,对在环境解读基础上的建筑生发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建筑接受基地环境的特质要素并不断修正自我、达到与基地环境的和谐;基地环境接受建筑的介入并使自身增色,从而成就根植于基地环境之中的原创建筑.建筑作为使用空间的载体,需要一个与环境相互匹配与整合的过程,其特征概括为同质与同构、个性与原创、生长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使山地城市建筑环境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山地环境地形地质复杂,气候环境多变,导致生态脆弱、灾害频发,本文重点探讨通过合理的外环境控制对策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几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上减少灾害对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引发了资源及环境间的矛盾,危害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作为人们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设施,具有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的特点,如果在建筑中践行绿色建筑理念对节能减排,会对建筑、环境、经济和谐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基于绿色建设理念,对绿色经济理念及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美学角度说明构建和谐建筑的必要性.建筑应遵从"和谐"理念,成功的建筑从古至今都是建立在对文化、艺术、美学理论的理解基础之上,是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的.拥有文化底蕴,符合美学理论,具有和谐之美,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绿化艺术与建筑的环境和功能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舒适、美丽的整体环境。本文对绿化的功能和深度及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作了探讨,并对建筑群与绿化间的意境要求,提出几条原则和必须避免的忌讳之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受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建筑行业的要求提高.绿色建筑以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出发点,在满足人们居住的基本需求的同时,实现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良性循环.但其发展面临着技术应用、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绿色建筑背景下房地产项目成本管控对其的发展有关键影响及作用,如何解决好绿色建筑房地产项目成本管控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绿色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建筑表现图的功能的论述,指出了建筑表现图在环境的表现中必须真实的特性,只有真实地体现环境表现,才能更加生动地再现出建筑的性格特征及使用功能,让环境表现与建筑表现达到和谐统一,使建筑表现图的价值和作用得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9.
减少,回收和再利用各种废物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香港的建筑工业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建筑废物,处理和管理这些建筑废物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中建筑废物的处理和管理同样成为主要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之一.回收和再利用建筑废物,不仅可以节约处理建筑废物的土地,减少管理和处理建筑废物的成本,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香港政府已经建立了回收和筛选建筑废物的设施.香港理工大学在回收和再利用建筑废物领域开展了近十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向香港政府推荐了再生骨料回收再利用的规范.笔者介绍香港理工大学在研究建筑废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建筑废物再生骨料环保砖、粉煤灰再生骨料混凝土、蒸汽养护再生骨料混凝土等.并介绍再生骨料混凝土在香港湿地公园的应用情况.这些技术成果将对回收和利用建筑废物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再生混凝土的投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筑资源不断减少,开采建筑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以清晰集[1]理论为基础对再生混凝土[2]生产的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环保节能型的新材料,它具有与相应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一致甚至更优的路用性能,但却能在更低的温度下拌和及压实,从而降低了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烟尘等废弃物的排放。论文从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粘度的技术途径出发,对基于Sasobit改性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Sasobit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及流变性能,以达到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科技革命促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发展状况,分析并展望了现代科技发展使建筑环境更人性化、生态化和智能化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地区办公楼建筑为例,采用能耗分析软件eQUEST进行全年逐时、逐月的建筑冷、热、电负荷预测,通过探讨eQUEST软件模拟计算建筑负荷的特点,分析了eQUEST软件使用方法;并选取该办公楼建筑的典型月电负荷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耗电量进行对比,评价了eQUEST软件模拟计算的可靠性结果表明:eQUEST软件能够快速预测建筑全能耗、其操作步骤的简便、具有友好的输入界面,对建筑全能耗分析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是较为实用的快速能耗分析软件但是,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值仍存在偏差,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修正,如在建筑能耗模拟中采用动态的建筑参数设置值(包括人员密度、新风量、设备能耗、照明能耗、湿度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开发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屋面材料,有效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和节约能耗,通过试验,采用电厂粉煤灰为主要基料,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主要隔热单元,在满足保温隔热屋面材料质量要求的条件下,经水泥、外加剂复合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屋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表观密度低和导热系数小的特点,其它性能均满足屋面使用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对建筑节能和生态建材的需求,是一种有较大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5.
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性建筑,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乡村社会。作为乡土建筑,土楼不论是在单体建筑之内的雕梁画栋、炊烟生息,还是土楼群形成的恢弘气势都蕴涵着土楼当年的主人在他那个时代对家园的语义解读。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客家人建造了防火防震,安全防卫性很强的土楼,并在楼中聚族而居。他们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真切体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P-L特征提取的SLAM地图构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室外环境中基于点特征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中存在的计算复杂度与信息丰富度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提取室外环境点特征并转化为线特征的P-L(Point to Line)地图构建算法.通过连续提取的树木特征点,采取点-线匹配并保存线特征的方法设计地图关联的概率统计方案,将室内环境基于线特征的地图构建方法延伸到室外环境,形成SLAM地图构建中室外环境信息表达的新方法.选用鲁棒滤波算法,在MATLAB实验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降低信息表达的复杂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室外场地跑车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已经显示出她的不堪重负,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生态理性对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积极意义,是人与自然走向和解与统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建筑室内环境对空调系统依赖度。初步构建了建筑室内环境对空调系统依赖度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此评价体系可以找到建筑设计的节能途径,即如何通过改变体型系数、窗墙比、自然通风量等条件来减小室内环境对空调系统依赖度,从而降低空调的负荷,减少建筑的能耗。  相似文献   

19.
To improve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of rural settlement an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rural houses in winterin cold areas, the seriously bad wind environment should been controlled and considered.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simulate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some typical arrangement of building and courtyard in winter, and concludes the optimal building and courtyard arrangement types and strategies. It aims to provide some technical supports for improving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old regions.  相似文献   

20.
人居环境改善涉及重大民生问题,节能减排是国家重大战略。因此,有必要寻求合理的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使设计方案既满足居民的室内热舒适需求又能降低建筑能耗。基于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建立能够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实现增加室内热舒适时间比例的同时降低建筑全年冷热负荷的居住建筑设计双目标优化模型。最后,以重庆典型户型为实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降低了47.74%,室内热舒适时间比例提高了3.94%,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