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波辐射下无溶剂催化合成乙酸辛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射下,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不用溶剂,对乙酸与正辛醇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对乙酸辛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氢钠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正辛醇用量0.1 mol,n(正辛醇)∶n(乙酸)=1∶2.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75%,微波功率450 W,辐射时间16 min条件下,乙酸辛酯收率可达91.2%,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芳樟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当n(芳樟醇)∶n(乙酸酐)=1∶2,反应温度15℃,催化剂用量为醇酐总质量的0 2%,反应时间150min时,乙酸芳樟酯的收率可达73 6%。与现有工艺相比,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不使用夹带剂和乙酸芳樟酯的收率比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乙酸与正丙醇反应合成了乙酸正丙酯.较系统地研究了醇酸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正丙醇)∶n(乙酸)=1.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2%,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8ml,反应时间2h的优化条件下,乙酸正丙酯的收率可达61.8%.  相似文献   

4.
磺化硅胶是一种以化学键键合而成,性能稳定的固体酸催化剂。文章以冰醋酸和正辛醇为原料,磺化硅胶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正辛酯,并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n(乙酸)∶n(正辛醇)=1∶1.2,回流时间为50 min,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8%,乙酸正辛酯的酯化率可达97.5%,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的酯化率仍达91.1%。磺化硅胶对乙酸正辛酯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衣康酸和正辛醇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衣康酸二正辛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酯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3.0 h,醇酸摩尔比为2.20∶1,对甲苯磺酸用量为衣康酸质量的2.0%。最后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通过谱图分析符合衣康酸二正辛酯的结构特征,且纯度为99.7%。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2):281-285
采用衣康酸和正辛醇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衣康酸二正辛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酯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3.0 h,醇酸摩尔比为2.20∶1,对甲苯磺酸用量为衣康酸质量的2.0%。最后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通过谱图分析符合衣康酸二正辛酯的结构特征,且纯度为99.7%。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海松酸和正辛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正辛烷为带水剂,合成了环保增塑剂马来海松酸三正辛酯。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马来海松酸)∶n(正辛醇)=1∶4.5,催化剂用量为马来海松酸质量的3.6%,带水剂用量为马来海松酸质量的17.5%,反应温度180~200℃,N2保护下反应8.3 h,产物为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产率92.3%,经HPLC测定酯色谱纯度为99.24%,1HNMR及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元素分析确定了产物分子式为C48H82O6,GPC测得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55。测定了其酸值、加热减量、开口闪点、体积电阻、黏度、热重曲线等,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三正辛酯符合增塑剂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六水合三氯化铝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梅 《化工时刊》2006,20(10):33-34
以乙酸和环己醇为原料,六水合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了乙酸环己酯。在优化反应条件下,酯收率达78.8%。优化反应条件如下:n(乙酸)=200 mmol,n(乙酸)∶n(环己醇)=1.0∶1.5,催化剂用量为1.5 g,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10 mL,反应温度为106~124℃。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性能高,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单,收率优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对甲苯磺酸铜催化乙酸与环己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是乙酸用量为0·2mol,n(环己醇)∶n(乙酸)=1·4,甲苯磺酸铜用量为1·2g,带水剂环己烷为15mL,回流反应60min后酯化率可达96·7%,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仍可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0.
侯金松 《应用化工》2013,(4):677-678,682
以乙酸与异戊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了乙酸异戊酯,优化了合成条件。结果表明,n(异戊醇)∶n(冰醋酸)=1∶1.45,催化剂用量2.10 g,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5 min,微波功率440 W,此时产品收率达78.3%。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铜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对甲苯磺酸铜催化剂,并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为模型反应,对催化剂的催化酯化反应性能进行初步评价,考察了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利用XRD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对甲苯磺酸铜负载质量分数20%、催化剂用量1.2 g、反应时间150 min和醇酸物质的量比1.5∶1的条件下,酯化率达93.1%,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香兰素和1,2-丙二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铜为催化剂,苯为带水剂,合成了香兰素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铜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且可重复使用3次。最佳工艺条件为:香兰素15.2 g(0.1 mol),n(香兰素):n(1,2-丙二醇)=1∶1.60,对甲苯磺酸铜0.9 g,苯25 mL,反应时间2.5 h条件下,产品收率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甲苯磺酸铜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斌  龙石红 《化工中间体》2007,(3):15-17,21
研究了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铜为催化剂、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并讨论了催化酯化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铜是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良好催化剂,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对羟基苯甲酸用量为0.10mol,醇酸摩尔比为4:1,甲苯磺酸铜用量为2.2g,回流温度下反应4.0h,在此实验下酯化率可达94.3%。产品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及熔点仪表征,证实与目标产物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Ce(SO4)2.4H2O为催化剂,松油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松油酯。系统考查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5℃,醇酐物质的摩尔比为1∶1.25(以0.05 mol松油醇为基准),催化剂用量为0.125 g,反应时间3 h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其乙酸松油酯的产率可达75%。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苯甲酸异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为非均相催化剂,异丁醇为共沸带水剂,对苯甲酸与异丁醇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苯甲酸异丁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当苯甲酸的加入量为0.1 mol,醇酸摩尔比为3.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0%,回流反应2.5 h时,苯甲酸异丁酯收率可达90%以上,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磺化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催化环己烯和乙酸反应合成乙酸环己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环己烯用量为0.1 mol,酸烯摩尔比为4:1,催化剂用量为0.96 g,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酯收率为83.2%,催化剂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固体酸SO4^2-/TiO2/Fe3O4催化合成了D-洒石酸正辛酯,其结构经过IR确证。通过实验得优化反应条件为:n(D-酒石酸):n(正辛酶)-1:2.8,SO4^2-/TiO2/Fe3O4 0.6g,环己烷25mL,快速搅拌,酯化率95%,收率90%。  相似文献   

18.
食用香料桂酸乙酯合成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对甲苯磺酸铜催化桂酸与乙醇间的酯化反应,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是:当桂酸用量为0.1mol,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8,甲苯磺酸铜用量为1.1g,带水剂环己烷为12mL,回流反应2.5h后酯化率可达97.3%,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仍可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