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起落架电液伺服加载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起落架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多余力产生的机理,并采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控制器来进行消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的克服加载过程中的多余力,达到良好的加载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液伺服控制装置在常规运行中电液伺服阀的堵、卡、零偏、断线等容易产生的误动作问题,对电液伺服控制装置的开发、改进做了一些相关的探讨,以期提高机组的控制水平,优化机组流程配置,降低机组运行成本,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液加载伺服系统的特点和控制要求,对系统的控制单元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在系统结构上采用了计算机监控模式。经过比较分析,选择了一种对模型精度要求较低的双值动态矩形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6.
8.
该文是对某型飞机起落架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针对该电液伺服加载系统运动干扰产生的多余力,严重影响加载系统的精度,设计前馈补偿器进行校正,仿真表明前馈补偿能够有效地抑制加载中的多余力.同时提出基于CMAC和P复合控制算法的控制方案,对采用复合控制前后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CMAC和PID复合控制抗干扰能力强、跟踪精度高,提高了加载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液加载系统中的伺服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关键性元件。本文讨论了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中常用的三类伺服阀的特点,分析了它们对加载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加载系统中的选用伺服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抑制被动电液伺服加载中受载体运动对加载力的干扰,常见方法是建立系统线性数学模型,然后在其基础上引入前馈补偿,但由于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参数难以准确确定的特点,这种方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PID神经网络控制算法不依赖于准确建模,适用于非线性、参数时变特点的系统控制,因此采用该算法实现受载体运动和加载系统的解耦控制,以抑制受载体运动对加栽力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于抽油机性能检测的电液伺服被动加载装置,它可以将真实的运动和载荷加载在抽油机的悬点上.文中对由电液伺服系统组成的抽油机被动加载装置进行了详细的建模研究,通过对系统的仿真研究,模拟了系统中的多余力.为此,提出了用计算机控制完成的消除强干扰的控制算法并给出对被加载体运动状态进行无偏估计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以提高控制精度.最后,对抽油机电液被动加载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试验验证,文中给出的加载系统能有效的消除加载系统中的多余力,很好的模拟各种工况的示功图,整套系统控制精度高,工作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徐汇音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19(6):22-22,36
电液加载伺服系统主要应用于飞行器外壳的强度实验,根据其特点和控制要求,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液伺服静动复合加载机构静载和动载独立加载的特点,简化电液伺服静动复合加载系统为一输入一输出的五阶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确定系统参数,并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以输出值精确跟综理想输入信号为性能指标,对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优化,获得最优状态调节器和前馈控制器。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及试验分别对最优控制理论应用前后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及对正弦波和矩形波的跟踪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的系统频宽更高,对动态信号的跟踪能力更好,控制精度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电液伺服加载试验系统的的工作原理,利用功率键合图建立系统的阀控非对称作动器及负载数学模型,并采用AMESim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经试验验证比照,证明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加载系统位控-力控模式切换环节,设计位控-力控并联控制器,使用AMESim和MATLAB软件建立联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证明通过采用控制电流平滑切换模块可以有效抑制切换过程的冲击现象,避免过试验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加载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对结构件或试件的强度和力学特性进行准确,有效的测试,是研制新设备,新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高性能的多点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是实现这一手段的保证。本文介绍了一种有于静力加载的多点电液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飞行模拟器操纵负荷控制系统中,采用电液伺服加载实现驾驶员在操纵时的力感觉时,常采用位置闭环控制、速度闭环控制和力闭环控制三种方式。为比较三种方式的跟踪性能,基于MAT—LAB平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同时在所构建的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力闭环控制方式的跟踪控制精度最高,稳态误差最小;其次为速度闭环控制方式,它的跟踪误差大于力闭环控制方式,稳态误差最大;跟踪性能最差的是位置闭环控制方式,它存在较大的时间滞后,跟踪性能不好。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在原理样机中进行了位置闭环控制和力闭环控制的力加载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位置闭环和力闭环控制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数学模型以及三种控制方式仿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电液伺服自动控制纠偏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厂在技改中,对铜加工中的酸洗工序相应配置了带有铜带缝合装置的连续酸洗线,为了防止带材在长距离的酸洗机列中跑偏,我们又研制了光电控制液压伺服自动纠偏装置。 1 系统的组成和纠偏原理本系统由液压站、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液压缸拖动呈八字式运动的纠偏辊等组成(图1),可实现手动纠偏、自动边位控制、自动对中三种工作方式。图1中的液压缸4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由伺服阀控制,伺服阀前设有如图2所示的电液伺服控制器。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