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光与影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感知,也影响着建筑空间自身魅力的展现。光影的艺术表现力在空间环境中的作用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文化建筑共享空间中的光影艺术的分析,从光影艺术的功能美、形式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光影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照明和亮度,还具有营造空间氛围、强化视觉导向以及实用与美学、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的价值更具有视觉情感和心理情感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的家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筑及空间出发,运用系统设计的原理,探讨家具与空间的关系,强调家具与空间的整体性,将空间作为家具设计的基本思路,来发掘家具设计的空间美。  相似文献   

3.
建筑作为建筑实体和建筑空间的统一体,其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功能美与形式美的一系列因素进行阐述,并结合一些建筑实例,探讨功能美与形式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高校餐饮空间存在的功能单一、就餐空间交流不足等问题,本文从高校餐饮建筑文化的角度,对餐饮建筑文化内涵、文化环境、建筑功能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定的设计展望。  相似文献   

5.
当今建筑的发展趋势日益巨型化和社会化,公共建筑中庭空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中庭这个重要的建筑空间进行讨论,分析中庭的空间功能,并从生态节能的角度出发,探讨开敞形式、组合形式和平面形式的中庭空间类型与属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在传统文化思想和物质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本文从传统建筑室内的空间序列组织、空间形态处理、空间分隔方式以及装饰纹样运用着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意境的营造方法,为现代建筑室内空间的空间处理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将客家民居建筑的装饰元素应用在餐饮空间设计中,不仅起到了传承与宣传客家传统文化的作用,还为现代主题餐厅空间的设计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之不再变得空洞,切合了现代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情感与环境结合的角度探讨,力求将美学中的"情景交融"的理论、环境心理学、传统文化体验相关理论与餐饮空间设计进行结合探索研究,以发现当前的餐饮空间情景体验的可能性。并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分析,构建餐饮空间情景体验,从客家民居建筑文化特色出发,分析客家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创意设计中应用的意义。从客家民居建筑中提取装饰或建筑元素通过抽象、变异与简化的方法,将能够反映客家民居建筑特征的组成元素进行提炼、解体、重组、再构,再应用在此次餐饮改造空间中。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结晶,建筑装饰图案记录了人类文化的演变历程,对当地的建筑装饰图案进行研究,可以更加透彻的理解当地文化和民俗民风。文章汇总归纳了藏式传统建筑的装饰特点,从藏式建筑装饰的色与形入手,讨论了影响藏式建筑装饰的人文因素、宗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因素,从建筑装饰、空间形态、色彩运用等方面展示了藏式建筑装饰图案设计之美。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各行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病毒的传播方式对建筑空间的通风设计和运维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具体应用方面,从平面设计、机电设计、智慧办公三个角度,探讨了办公空间应对病毒传播的特征所采用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以某互联网公司具体的设计方案为例进行说明.设计实例说明办公空间新设计,新...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精神生活等需求,而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性的机构,不仅仅能够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科学、历史知识,同样在博物馆中也能够感受到历史、艺术所具有的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博物馆自身就属于一种艺术品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从其建筑的外在表现还是其空间表现,都应当以艺术美为最终的追求,带给参观者以更多的精神享受。本文以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素,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博物馆的陈设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光照与现代室内空间的关系,强调光的重塑作用。关于光照设计,从材质表现、色彩表现、空间关系、空间氛围、文化寓意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总结归纳出光照影响空间环境的几种表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预拓扑空间的强连通性与局部强连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强连通拓扑空间和局部强连通拓扑空间这2个概念一般化.运用拓扑和范畴论方法研究了强连通预拓扑空间和局部强连通预拓扑空间的一系列性质,证明了局部强连通预拓扑空间和连续映射构成的范畴LSCPS是topological construct.这一推广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王向阳 《中华纸业》2000,21(6):11-14
以我国优秀非木材纤维造纸工厂的发展历程为依据,论述了在发展木材造纸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非木材纤维技术进步,阐述了非木材纤维造纸发展的时空与动力;探讨了非木材纤维造纸的时空与动力;探讨了非木材纤维造纸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规模1污染、技术条件等总理2;分析了非木材纤维造纸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4.
长期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乘组航天员处于微重力、噪声、振动及狭小密闭空间等特因环境下,机体发生 生理适应性变化。航天特因环境下航天员营养保障研究是人类探索太空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随着飞行时间的 延长,其重要性逐渐凸显。本文介绍了美俄等国家在空间站、载人登月及载人火星探测等长期载人航天飞行活动中 航天营养保障领域的研究现状。相比中短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中航天员的营养保障对营养均 衡、循环利用、保健功能及感官接受性等方面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借助Web2.0和WAP、API技术组建的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和获取平台。多种技术的融合赋予了微博复杂的身份,并形成空间偏向、口语偏向、个人偏向和关系偏向四个特征,这四个偏向奠定了微博人际传播媒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组成的符号体系 ,能快速准确地为采集、处理、交换信息提供标识 .由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数据录入设备及条码设备构成的条码数据收集系统 ,应用于库房管理的进货、入库、提料、销售出库各环节及生产管理 ,具有标准化程度高、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  相似文献   

17.
银因其物理性质和易于设计的特性使银饰的制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分析了传统银饰的审美特点,并结合制作银饰的体验,阐述了传统银饰的制作工艺与造型特点以及工艺技巧,旨在继承和发扬银饰制作工艺的优秀传统,并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8.
锤片式粉碎机工作性能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锤片末端线速度、锤片数量、筛孔直径、筛片开孔率和锤筛间隙等影响锤片式粉碎机工作性能的诸多因素,阐述了这些因素对粉碎机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能耗等方面的影响。扼要地论述了目前国内粉碎机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异型粉碎室”、“振动筛”及“双转子”等新型锤片式粉碎机的结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一书,通过采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和缜密而深入的考证论述,在众多重大问题,如家具文化、家具设计方法论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特别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家具设计中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原则、设计的侧重点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诠释,揭示出了不同的家具设计思维路向:基于适应和引导生活方式的家具设计、作为艺术载体之一的家具设计、作为工业产品的家具设计和为实现空间环境意义的家具设计。  相似文献   

20.
Critical pedagogy: the spaces that make the differen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ecent literature of critical pedagogy has been rich in spatial references and metaphors. Indeed, McLaren (1999) recently call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ritical pedagogy of spac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space for critical pedagogy. Drawing on recent debates about space in the geographical and sociological literature, it suggests that space must be seen as social construction. As such, space i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is linked to political struggle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space should not be seen simply as the product of capitalist social relationships, but is tied up with other axes of power, such as gender, ethnicity and sexuality. The challenge is to develop a critical pedagogy of space that reflects the multiple and contested nature of sp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