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甜 《饮食科学》2007,(1):56-56
我生长在茶叶之乡.奶奶和姑姑曾是茶厂工人,与茶的缘分也许就是这样在地利人和的环境中结下的。印象中,每当父母下班回家,一杯醇厚的红茶就这样冲泡出家的温馨,杂谈琐事,闲聊絮语,往往伴随喝茶的工夫而自然消磨。童年的记忆也许不比好茶耐久的一泡.很多事情在脑海里过滤,只留下一些片段细细回放。也许是和茶有缘分,但毕竟没有这份茶心.  相似文献   

2.
茶如知音     
杨雪玲 《饮食科学》2008,(11):61-61
与茶的结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奶奶有一个大茶杯.里面泡着茶叶、冰糖以及很多诸如桂圆之类的东西,打开盖子,一股扑鼻的清香飘来,那对年少的我而言是一种诱惑,在享受了奶奶的茶之后,那甜中带香的味道便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而今亲爱的奶奶早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我喝着茶的时候,总会回忆起我慈祥的奶奶.还有她那香甜的茶。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圣人,在茶与圣人孔子之间,有没有一条文化的纽带,骆承烈教授的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茶趣与茶思     
田线 《饮食科学》2004,(6):51-51
我喜欢茶.喜欢茶的香郁浓醇以及饮茶时的那份闲适的心情。虽然我不懂得茶艺、茶道这些有关茶的文化,却是自小就喜欢喝茶。茶淡淡的清香、茶悠悠的绿都对我有种吸引.直到如今,茶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  相似文献   

5.
鸽子 《饮食科学》2006,(8):51-51
作为一个爱茶的人,我常自称为茶痴:听到有人说茶会动心.闻到茶香清盈四溢,见到好茶当然眼睛会发亮,好朋友有了好茶总是千方百计要去蹭点来喝喝。自然,离家出差总爱自带茶自备茶,对宾馆酒店里备好的各种袋装茶我总是嗤之以鼻:”那还叫茶,那能叫茶!要茶形没茶形.要茶味没茶味,能叫茶吗?”是啊,从行李箱里轻轻翻出自带的茶,或绿茶,或普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打开.贪婪地深吸一口:这才是真正的茶啊!未泡茶,我那副迷醉的神仙样早让同事们欣羡不已!人生匆匆忙忙,这家伙还能有如此闲心如此乐趣!是啊,有茶相伴的日子是快乐的、悠闲的,离开家在外的日子也是最想念茶的日子。想念茶的日子.日里梦里都想见到茶!  相似文献   

6.
情系荷露茶     
我爱喝茶,在我此生的喝茶生涯中,有一杯茶,令我无法忘怀。那就是荷露茶。  相似文献   

7.
孔润常 《美食》2007,(4):50-53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有着极为突出的描写,洋洋百万余言其中提到茶事文字就有260余处。有的一个章节竞占11处之多。咏茶的诗词有10余处,在120回章节中,作者不惜用一个章节——《品茶拢翠庵》来专门品茶论水。曹雪芹不愧是品茗高手,茶道行家。他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博。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中,茶不仅是健康理想的饮料,而且可以用茶入馔,配合其他食品原料制作成为菜肴、面点、粥品、汤羹之类,统称之谓茶膳。茶膳也由此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不仅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茶膳最为发达的地方,丰富多彩的茶菜肴茶面点,以及各种充满茶之芬芳的粥品汤羹与小吃等,既丰富了国人的餐桌,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精湛的烹饪技艺。更由于茶有很多益于人体健康的因子与功效,诸如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降脂清毒等等,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出于对健康的需求,茶膳在近几年来又成为炙手可热的保健食品,在餐饮市场上大行其道,而且大有方兴未艾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新型净箱装置的研制张勇,童永春(杭州茶叶机械研究所)一、概述;在箱茶的倒箱喂料过程,由于箱口处有4根宽约20mxn的衬档存在,必会有一定数量的茶叶滞留在衬档处,被空箱带走。因此,净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所在承接上海第二茶厂和浙江省第一出口茶厂的喂...  相似文献   

10.
茶事     
我总以为茶只应生于江南,也许是那里润泽的气候更适宜茶香的蓄积吧。龙井和碧螺春证明了我的观点.它们皆是茶中的珍品.一个摇曳在西子湖畔.一个寄身于姑苏。  相似文献   

11.
孝心红枣茶     
我记事时,我家院子里就有六棵枣树,棵棵都有碗口那么粗。听奶奶讲,我外公好喝茶,每天早上起床后,啥也不干就得先冲上浓浓的茶,我母亲从小也就学会了喝茶。可好景不长,1931年秋季的一天中午,当时只有8岁的母亲出去  相似文献   

12.
徐永清 《饮食科学》2007,(11):52-52
我是爱茶的人。茶可消食,茶可解乏,茶可清心.茶可益思,茶的好处多得难以枚举。我喜欢茶的清香淡雅,尤其是它营造的清雅氛围.和闲适愉悦的情调。  相似文献   

13.
茶艺双叠     
晨焰 《美食》2005,(4):44-45
家乡阆中系千年名城,自古茶事颇盛。我虽知茶圣陆羽《茶经》有关“茶之为饮,始于神农……”之说,却不谙其经,不懂其道,更疏予其德,纯属以茶解渴且图牛饮而后快的凡夫俗子。然而,平生两次却与茶艺偶然遭遇,竞能道出些茶道与茶德来,尽管其间时空跨度为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4.
清饮与茶配     
郑启五 《美食》2004,(1):48-48
喝茶分清饮和茶配两类,清饮顾名思义.就是单纯地饮茶,专心致志地体味茶的韵味;茶配就是有点心相傍,边饮边吃。清饮茶配,各有其乐,我是兼而品之。清饮时有清饮的茶友,多为茶化的学人、寺院的高僧、台湾的友、端庄的茶艺师以及茶行业的老板,茶逢知己,长饮不醉。而茶配有茶配的食友,当年打工的工友、上山下乡的老三届“插友”、还有大学的同  相似文献   

15.
悉尼茶事     
白兰 《饮食科学》2004,(12):52-52
我本不谙茶事,但在“大茶客”夫君的“培养”下,渐渐地也便有了茶瘾.竟一日不喝,如隔三秋,一俟爬格,则必泡一杯香茗解困祛乏,以挽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相似文献   

16.
王健 《茶苑》2004,(2):46-46
南瓜茶:①南瓜200g、莲藕100g、冰糖25g,加水500mL,煮沸3min,投入绿茶1g,分两次服,每天1剂。可清热解毒、利肺散结,用治肺结核。②南瓜蒂3枚切片,水煎代茶饮。从怀孕后半个月开始服用,每月1次,连服5个月。用于防治习惯性流产。  相似文献   

17.
茶心     
金敏 《饮食科学》2008,(6):59-59
我满心欣喜地打开一盒黄山野毛峰,泡好。喝下第一口,失望得很.这茶没有自己期待中的那种香味。这茶与从前我喝过的那七泡铁观音从味觉上无法相比。不过这茶至少在叶形上占了上风——泡在水里宛如清纯脱俗的少女.而铁观音的叶子泡开后.变幻成了风情万种的少妇。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有几位老友在我家聚会。席问.李兄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老弟.弟妹在灯光下,红颜丽色风韵不减,看来比你年轻多了。敢问弟妹有什么养生妙术.让大家借鉴借鉴吧!“我可能与老伴朝夕相处,倒没觉得她还有照人的风采,可老伴的养生之道,我是知道的。于是.我便当着老伴的面.对诸位老友说:“说起老伴的养生之道.她和我一样.一年四季不离茶。”老伴听后补充说:“要说喝茶养生,我不像你们那样,讲究什么名茶名水名壶的,我只把枸杞子泡泡当茶喝罢了。”  相似文献   

19.
本发明所提供的是,采用养麦米(是指碾去外皮后的养麦颗粒)的柿叶乔麦茶的新制法。茶,通常可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几乎供我们每天饮用。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其中的绿茶,为了尽可能不破坏内中的成分,一目在短时间内将叶加热使酶破坏以后,即将它进行干燥。因此,叶绿素几乎未受破坏,使它始终保持绿色。而已,此种绿茶,在通常情况下,是采用茶的叶子,经过蒸叶、揉捻、干燥、精制各道工序,即可制得。绿茶的香味,是很令人信悦的。绿茶,除了上述的以外,还有玉露(上等条)、本茶、粗茶、烤茶(烤的茶)等等许多品种,而且采用了各…  相似文献   

20.
郭梅 《饮食科学》2008,(5):60-60
每年的五一长假,我只要有时问,就会随老同学萍去她的婆婆家——临安昌北毛塔村采茶、炒茶。萍的妹妹蓉.也和我们一起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