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过对文物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的印证,陶瓷考古专家日前确认,景德镇观音阁明晚期瓷窑遗址发掘出土的刻有“嘉靖年制”款白釉盘子和青花五爪龙纹碗残片是“官搭民烧”的产物。据悉,这两件标本器形规整,胎釉、青花料俱佳,与官窑相同,印证了相关文献所记载,可以确认是“官搭民烧”生产方式的物证。  相似文献   

2.
为人们所熟悉的某些概念,往往又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我国古代制瓷业中的官窑就是如此。官窑指官办的专门生产非商品性官用瓷器的窑场,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清楚的概念,但由于在官窑出现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存在着“官搭民烧”的现象,加之古代文献记述的舛误,所以,近人著述中常把民窑与官窑混淆起来。我们认为,官窑问题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3.
以考古发现的嘉靖时期藩王居址及墓葬所出土的青花瓷器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判断其生产年代,在此基础上,结合器物纹饰、青花用料等特征进行来源分析。在以往青花瓷器生产的年代判断上仅是以纪年款识为依据,而本文结合《江西大志》等历史文献对青花用料的记载,再辅助以藩王生活的具体时代,综合这几项因素对出土瓷器进行断代。并在此基础上,与弘治、正德时期藩王用瓷的装饰图案相比,发现其图案的个性特征。结合器物的款识,再推断是否为藩王定制的产品,并分析嘉靖时期藩王的用瓷主要为民窑定烧,这既不同于官搭民烧的产品,也与民窑生产的普通商品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江西瓷业公司创办过程曲折复杂,并与清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界现有研究认为江西瓷业公司是清御窑厂的延续与变更,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的清宫瓷器是江西瓷业公司产品。利用新发现相关文献、档案,结合史料和实物分析,推出光绪末年至宣统元年七月前的清宫旧藏瓷器仍在原御窑厂生产,御窑厂具体采用的是"工匠用则招之来,不用令之去"和"官搭民烧"的方法制作。御窑厂这种简单灵活生产瓷器的方法极有可能一直延续到清廷垮台,换言之,江西瓷业公司未必是"最后的官窑"。  相似文献   

5.
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献与传世品均表明,清代的青花瓷以康熙朝的产品最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清代康熙朝开始实行了"官搭民烧"制度,即将一定数量的宫廷御制品放入民窑最好的窑位中搭烧,促进了民窑烧造技艺的发展。民窑青花数量庞大,在康熙朝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民营窑场数量激增,生产十分活跃,产品质量渐趋精进。在瓷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清代封建统治在景德镇实行"官搭民烧"窑政的利弊,一叙管窥之见。重点就道光朝以后的窑政,阐述在帝国主义列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压榨下,景德镇瓷业税制处于"厘捐者怨毒之深"窘境及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佛山陶瓷》2021,31(4)
清顺治一朝历时十八年(1644—1661),为清代开国朝,制瓷特点留有明末遗风,瓷器制作显现出承前启后的艺术风格,而作为御用专烧的官窑瓷器存世极少。本文通过对部分馆藏及出土的书写有顺治纪年款的官窑瓷器进行梳理,探讨其具体的出现时间,并总结出带官款瓷器的特征和写款风格,为顺治朝官窑瓷器的研究及鉴定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  相似文献   

9.
民间青花是民间作坊、民间窑工生产的青花,并非所有民窑生产的青花都是民间青花,官搭民烧的青花、富豪追求官家之气在民窑烧制的青花都不属于民间青花。民间青花是用于广大普通民众的青花,基于人民大众生活的直接需要而广为流传。它的工艺特点、艺术风格、生产方式、销售对象等,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因素、内容、风格和价值。其清新的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中的“官搭民烧”制度,实际上渊源于宋元以来民窑“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的办法,最早实行是英宗“正统元年浮梁县民进瓷器五万余,官偿以钞”,制定之初实为御窑厂在无法完成任务时的权宜之举,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几经变革,其对景德镇瓷业生产中的影响也发生了转折性改变,从制度实行之初的以盘剥、压榨民窑,阻碍民窑发展为主,转而发展成为官民窑相互汲取新技术、新设计元素的有效途径.此时,官民窑关系已从“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转变为“设计”与“生产”、“分工”与“合作”的新关系,这也是清代景德镇瓷业繁荣和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康熙十六年颁布的年款禁令直接促成了康熙民窑款识的丰富多彩。康熙民窑款识种类繁多、设计精巧、内涵丰富,富有个性化特色,具备了品牌意义。在款识品牌意识的推动下,康熙民窑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逸品说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最重要观点之一,在明末清初时发展至一个新阶段,并对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瓷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瓷呈现出鲜明的逸品艺术风格特色,并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钧瓷的兴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区分宋代汝瓷和民窑钧瓷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钧瓷的配方设计,判断实际生产中的钧瓷配方是否能产生分相。  相似文献   

15.
宋代官窑瓷器型风格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官窑器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宋代理学的疑古思想.商、周、汉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是宋代官窑器型设计的曲范,造型古朴,外观庄重,崇尚自然形成了宋代官窑瓷独特的器型设计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晚明之前,景德镇民窑分布相对分散,而晚明景德镇民窑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局,由分散转向了集中分布,从而对景德镇瓷业各方面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其迅速发展,并因此使瓷艺风格出现了明显转变。  相似文献   

17.
御厂雇役制萌芽于明后期,清代御窑厂雇役制得到全面实施。雇役制下,清代御窑厂管理制度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对清代景德镇官窑和民窑瓷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代瓷枕民俗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枕的演进历程 ,根据瓷枕造型结构、装饰图案来分析民俗文化的特征 ,指出猛兽的形体隐喻着驱邪求福的习俗 ,花鸟图案展示了喜庆吉祥的风情。词典故事表现了人生百态 ,认为瓷枕工艺的进步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 ,形意美的统一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顾幸勇 《陶瓷学报》1997,18(4):195-199
本文以熔剂成分的釉与胎比值全新分析方法,对我国南方古名窑瓷(越窑、德化窑和景德镇窑)进行了区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方法简明、有效:德化窑瓷在釉与胎比值R2O(釉)/R2O(胎)=1.30以内;景德镇窑瓷在RO(釉)/RO(胎)=14.0以下;而越窑瓷在0.8ROG/B)+27R2O(G/B)-45.5=0.RO(G/B)=13和R2O(G/B)=0.5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区域中,该三角形区把德化窑、景德镇窑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20.
吴瑞  吴隽  邓泽群  李家治  郭景坤 《中国陶瓷》2005,41(2):77-81,48
景德镇湖田窑窑址的南宋、元地层出土了类吉州窑、类建窑以及自具特色的黑釉瓷片。本文通过研究它们胎釉的化学组成,并与吉州窑和建窑黑釉瓷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对应分析,认为湖田窑宋、元时期也生产自己的黑釉瓷。其南宋、元堆积层出土的黑釉瓷中有吉州窑和建窑的产品,为当时各窑烧制工艺相互交流的佐证。湖田窑生产的部分黑釉瓷模仿了吉州窑的选料标准,应该是学习吸收吉州窑烧造黑釉瓷工艺的结果,这类黑釉瓷可能是南宋时期生产的。而另一部分黑釉瓷使用了质量较差的瓷土作为制胎原料,可能是元代时生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