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的外销瓷窑,主要品种是烧制釉下彩和模印贴花工艺产品。安逸的唐朝社会环境、特殊的湘楚地域文化和文人写意花鸟画等创作观念的影响,极大的丰富了长沙窑的绘画题材和装饰语言。花鸟纹饰是唐长沙窑口题材种类最多的彩绘纹饰,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和民族审美意识,从花鸟画历史的变迁中可以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使得长沙窑花鸟纹饰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具有前瞻性的历史意义。本文试图分析和研究长沙窑花鸟彩绘纹饰形成的背景和产生的原因,从材质、造型、布局、绘画手法等方面,阐述长沙窑花鸟纹饰的艺术语言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嵇锡贵的陶瓷彩绘艺术邓白(中国美术学院310006)中国陶瓷的装饰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枝灿烂的奇葩,手法之丰富,作品之精美,罕与伦比。尤以彩绘艺术,专美艺坛,为世界所称誉。远的不说,仅从唐代起,长沙窑就发明了釉下彩。那些富于民间特色的花鸟纹饰,不事雕...  相似文献   

6.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装饰艺术的创新.特别是高温釉下彩绘的创烧成功,为唐代的陶瓷艺术注入了绚丽的色彩.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从它的美学特征中认识其装饰造型的独特风格,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湖南省陶瓷工业概况(一)发展概况湖南省日用陶瓷工业历史悠久,长沙窑始于唐代中叶,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开创了中国陶瓷彩绘的先河,创新发展了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系统的生产极具文化特色的釉下多彩日用陶瓷产品,长沙窑首创釉下彩和釉中彩,并巧妙地把传统器物装饰方法,如划花、镂雕、模印、堆贴、捏塑、剪纸、书法、绘画等技法,移植于陶瓷装饰工艺之中,创新出集文化内涵与陶瓷艺术结合的装饰技艺,这些装饰技法对宋代磁州窑、明清景德镇窑以及全  相似文献   

8.
<正>釉下彩绘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醴陵釉下五彩瓷则是在长沙窑基础上发展而创烧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瓷,它以其"色彩缤纷、晶莹润泽、玲珑剔透、永不褪色"的特点享誉世界,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和装饰技法多样,其中花鸟画是较为普遍的装饰形式。作者从事釉下五彩花鸟画创作二十多年,创作过形式各样的釉下  相似文献   

9.
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兴起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彩瓷时代的到来。长沙窑瓷器烧制工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装饰工艺和装饰风格。装饰工艺包括胎装饰(模印贴片、堆塑、刻纹等)、釉装饰(彩釉、块状浸釉等)和彩装饰(点彩、釉下彩绘等)等丰富内容,其中广泛使用釉下彩工艺和首创高温铜红釉是长沙窑最具代表性的彩、釉装饰技法。文中对长沙窑出土的一件盛唐时期的天蓝(青)釉红绿"彩"壶(残片)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揭示了长沙窑中一种以前尚未被认识的装饰工艺—剔釉和釉装饰相结合,它可能是后期流行的剔釉和"填红"工艺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陶瓷大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器物有着各异的审美特征,千姿百态的造型、五颜六色的装饰都是陶瓷独一无二的语言,这其中,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陶瓷艺术中最为绚烂的一枝鲜花,它色彩缤纷丰富,风格清新优美,制作工艺精巧独特,釉下彩绘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醴陵窑又因烧制釉下五彩瓷而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醴陵釉下五彩瓷在流传了几千年的绘制基础上进行了再度创新,不仅  相似文献   

11.
陈晶  李婳 《江苏陶瓷》2010,43(3):20-21,23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山水画的发源地。它创造性地吸取传统绘画中工笔山水、写意山水的精髓并巧妙地运用于陶瓷山水画的装饰艺术上,本文试图从唐代长沙窑山水纹饰切入,通过对它的艺术特色、产生的时代原因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初步探索长沙窑山水纹饰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六庆 《陶瓷学报》2002,23(4):256-261
在唐代整体绘画“神品”性质,工笔画法的形势中,陶瓷绘画的唐代长沙铜官窑花鸟画以大写意“逸品”性质迥出时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对大写意花鸟画具有前瞻性意义的历史贡献。之所以有这样的贡献并非偶然,是由于铜官窑工艺技术方面具备条件,情感奔放的楚文化传统具备条件。远离京城长安的长沙地野逸环境具备条件;从而对于中唐后该地域产生的文人“逸品”观念呈接受状态,铜官窑花鸟画虽为画工作品,却比明清文人牢骚感的狂墨大写意花鸟画来心理要健康得多。  相似文献   

13.
杨晓兰 《江苏陶瓷》2009,42(6):17-18
中国陶瓷与绘画的发展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相互影响,求同存异,各具特征。中国绘画的表现题材、手法等在陶瓷中运用十分普遍,其中花鸟画更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题材。瓷器中许多装饰风格与装饰内容手法都与花鸟画相关,花鸟画装饰运用增加了瓷器的视觉愉悦性和趣味性,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语言。  相似文献   

14.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0,46(14):22253-22261
Anorthite crystalliza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glaze of ancient ceramics ha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dy and glaze, ancient Chinese ceramics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Yue kiln type, Longquan kiln type, Ding kiln type and Changsha kiln type. Anorthite crystal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body and gla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Minhou kiln ceramic chips shows that when the Al2O3 content of the body is high, fine feldspar crystals precipitated into the layer of molten glaze in contact with the body surface during firing. This unique microstructure can help identify some ceramics.  相似文献   

15.
孔铮桢 《陶瓷学报》2005,26(4):295-301
本文以“岁寒三友”图为媒介对传统绘画和青花装饰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青花装饰和传统绘画二者是在职责、功能、用途上不尽相同的两个艺术门类;青花装饰在构图时不可完全照搬传统绘画的构图,必须有形式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对于线描艺术,从艺术论来说:国画与陶瓷艺术同样带有深厚的民族性、区域性、审美性和历史性,二者可以说是异流同源。本文正是从中国画线描的特征及发展历程出发,来研究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所产生的影响,意在让人们对中国画线描与陶瓷绘画有一定的认知,让人们认识国画线描与陶瓷绘画二者的联系,了解陶瓷绘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摘要  相似文献   

17.
耀州窑陶瓷装饰技法是以青瓷刻画誉贯古今,并且成为一种特色,此外还有印花、划画、贴塑、等多种绘画装饰手法。然而耀州瓷的绘画装饰艺术也是别具特色。耀州陶瓷绘画装饰技法源于唐代,经过五代、两宋而盛传于金元,所饰陶瓷种类累计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瓷釉下绘白彩、白釉褐花多种,本文就以历史发展脉络论述其绘画装饰技法在耀州窑的发展和演变,从而阐述耀州窑绘画的装饰艺术与各个时期绘画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于线描艺术,从艺术论来说:国画与陶瓷艺术同样带有深厚的民族性、区域性、审美性和历史性,二者可以说是异流同源。本文正是从中国画线描的特征及发展历程出发,来研究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所产生的影响,意在让人们对中国画线描与陶瓷绘画有一定的认知,让人们认识国画线描与陶瓷绘画二者的联系,了解陶瓷绘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ore commonly known underglaze colors and gives typical formulae. The commercial colors on the market are recommended for general use. The various bodies suitable for this process, white or colored, are described, and the more generally used mediums with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re give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application and decorative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in connection with both transparent and opaque colors. Comparisons of the technique are made between underglaze painting and oil and water color painting. Glazing and firing treatment is also discusse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notes on historical 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