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雍正粉彩瓷艺术,通过文献研究法、图像分析法、对比法总结出其工艺、色彩、装饰、款识等符号,通过历时和共时分析解读雍正粉彩瓷艺术符号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并运用符号美学探析雍正粉彩瓷艺术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商亚敏 《山东陶瓷》2012,35(1):33-36
宋瓷茶盏装饰是一种陶瓷胎装饰语言,它首先是一种装饰艺术,同样具有装饰艺术的普遍性特点。它作为宋瓷茶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美感,但更重要的是其依据形式美法则巧妙地结合造型和釉色,因形生势、由意生发、恰如其分地对表现主题精神和整体气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凸显了宋瓷茶盏之美,体现了宋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宋人的审美趣味,是一种深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艺术与文化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宋瓷创造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一个难于逾越的高峰,宋瓷极富时代特色的装饰工艺也突出反映了当时艺术特点与人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通过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环境陶瓷公共艺术,对符号学与环境陶瓷公共艺术的关联进行了梳理,对环境公共陶瓷艺术符号的挖掘以及对未来环境公共陶瓷艺术的展望。分析了环境陶瓷公共艺术的特点之后,运用符号学原理,将环境陶瓷公共艺术分为细节元素符号、陶瓷艺术单体符号、陶瓷艺术大环境符号。讨论符号在环境陶瓷公共艺术的使用情况。符号作为文化的表达形式在环境陶瓷公共艺术中无处不在。对基于当今特定文化的环境陶瓷公共艺术转译再生当代环境陶瓷公共艺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绚  李玲  沈海云  余斌 《陶瓷学报》2012,33(2):210-214
本文从中国陶瓷装饰色彩角度入手,运用符号学方法分析了陶瓷器物色彩的符号性及其语意的来源,得出中国陶瓷装饰色彩是一种独特的符号,以泥料、釉、加彩三种装饰方式分类,其色彩符号的内涵及外延语意因制度与功能的约定、经济和技术的约定、地域和时代的约定、宗教文化的约定、审美习惯的约定而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6.
商亚敏 《山东陶瓷》2011,34(6):35-38
宋瓷茶盏是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其器型高雅含蓄、内敛耐看,既方便使用又极具审美感,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通过对造型、釉色、装饰以及功能等几方面探讨,进一步诠释了宋瓷茶盏的造物思想和审美理念,为我们研究宋时的日用器皿设计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索绪尔符号学理论的提出,现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在20世纪中叶的一次“结构主义”思潮中开始重新发现“符号”的意义,关于符号学的研究几乎成为了社会与人文研究的总方法论,所有与意义研究相关的课题,都转向符号学的领域。经过长期积淀后的当代陶艺创作理论也是与其相互融合的产物,陶艺创作中的审美符号也成为了传达艺术生命、思想及情感的抽象话语,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则是“形式”与“意蕴”的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对当代陶艺创作的审美符号的三个方面的初步解析,借以探讨当代陶艺创作中审美符号的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受宋文化审美的影响,宋瓷的发展,在其装饰风格上,和宋画一样追求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灵气”。  相似文献   

9.
以宋瓷为起点五窑为例,从古瓷的形式美与内在美进行品读。从器型器质、色彩工艺等主要方面来展现中国瓷器美学魅力,同时通过宋瓷的美学特性展现宋朝特色民俗风情。宋瓷在中国瓷器史中独具一帜,其鲜明的美学特性是文化与艺术、经济、社会融合的典型。陶瓷从最初的以实用为主到后来的技艺一体这一转变过程在空间上跨度之广、时间上之悠长、影响上之广泛,都不约而同地体现先民对美的极点之追求。宋瓷之美正代表了中国美学发展到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仰韶文化彩陶的实质是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的传达,本文从符号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审视仰韶文化彩陶艺术。运用符号学方法分析仰韶彩陶中的符号意指及内在规律,指出仰韶彩陶中的符号学原理,以期对当代中国陶瓷器物设计提供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彩陶器与青铜器都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艺术珍品,是传统艺术的精华,体现了柔刚之美的高度和谐。它们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我们所熟知的各个方面,更为难得的是彩陶与青铜器的形式美是我们各类艺术取向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From twenty-six different clays tested the eleven best suited to the white ware industries were washed and, after preliminary tests were run, were tried out in the different white ware industries. Laboratory Tests on Crude Clays.—Tables containing data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green and burned clays are given. Laboratory Tests on Washed Clays.—Test bars and color pats were made from a typical white ware body. The usual physical tests on unburned and burned bodies are reported. Results obtained on the rate of casting and strength of the clays as compared to English and Florida clays are included in the data. Industrial Application.—Plant practice tests carried out at two floor tile and one wall tile plant are reported. Bodies containing eleven Georgia clays were tried out. Bette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vitrified bodies than in the porous bodies. The smaller shapes gave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larger. Tests on general ware and electrical porcelain art: in progress. 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 that the Georgia sedimentary clays can be used to displace all the china clay in a vitrified tile body but less than half the china clay in plastic bodies. The color of a body is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washed clay: and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cobalt stain.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杭州南宋官窑恢复研究成功以来,南宋官窑一直受到我国陶瓷考古界和陶瓷科技界的高度赞赏与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南宋官窑传世作品和南宋官窑遗址发掘的碎片,探讨南宋官窑釉色艺术与工艺内涵。  相似文献   

14.
鹤壁集窑黑,红彩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壁集窑是我国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鹤壁集窑的黑、红彩装饰技艺的发展在陶瓷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红彩、褐红彩的装饰技术和呈色机理作了研究,发现: 1.北宋样品都有两层化妆土,这在胎釉之间起到过渡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陶瓷外观白度,而且能使釉减少应力并避免产生裂纹。 2.北宋、金和部分元代样品都是釉下彩。釉下彩样品的色层物相都是以磁铁矿为主,花纹呈黑色。但是部分元代样品色层在釉上,部分釉上彩色层物相是以赤铁矿为主,花纹呈铁红色。两个元代样品釉上色层物棚的含磁铁矿量和赤铁矿接近,花纹呈褐红色。  相似文献   

15.
权纯燮 《中国生漆》2010,29(2):44-48
本文从生漆的科学属性出发,着重阐述战国时代的楚国漆艺。对于楚国漆器所表现出的纷繁的面貌,尝试进行了分期研究,根据已出土的大量实物,按照楚国国家的发展进程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并对漆器与青铜器、陶器在造型上的承袭关系,不同时期内漆器的制作工艺、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作出了分析、比较。本文还对中国漆器的发展如中国用漆的起源和"漆政"问题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晓兰 《江苏陶瓷》2010,43(5):53-55
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均陶堆花作品具有实用与陈设的双重价值。然而,今天的陶都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均陶工艺从业人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从唐代长沙窑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历史背景下切入.阐述长沙窑装饰艺术以及艺术气质形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汪瑾 《中国生漆》2014,(4):28-33
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漆器上莳绘纹样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其风格特征的论述,展现了日本传统漆器在学习、借鉴中国传统漆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与本国地理与风土人情的融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富有岛国风情的独特纹样。正是这种独特的莳绘纹样和莳绘技法的完美结合,使得日本漆器成为当今日本传统工艺品种中最具特色及高超艺术表现力的艺术种类。  相似文献   

19.
钧瓷“窑变”之独特性,与其十分讲究做足土、火、工的“文章”相关;倘若再从艺术美的理论角度予以鉴赏,笔者认为还可围绕造型、纹路、釉色、流画和光泽美诸方面展开评价。  相似文献   

20.
旬邑窑初探     
七十年代末发现的旬邑安仁古瓷窑,属耀州窑系的以烧制民间日用瓷为主的民窑。它丰富多彩的造型与纹饰为研究耀州窑系古瓷提供了新素材。研究结果表明旬邑窑黑釉与酱色釉也是一种析晶-分相釉,分相形成机理与著名建盏的金、灰、黄兔毫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