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前言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其衍生物众多,用途广泛。我国甲醇生产有单醇和联醇两种工艺,其中联醇产量占了2/3以上。在联醇生产中,触媒使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其使用寿命,而且关系到甲醇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影响铜塔、氨塔等工序的操作。我厂甲醇工艺为联醇工艺,装置投产已有十多年,共有3套系统,它们之间可根据生产的需要进行串、并联操作。甲醇投产初期,每炉触媒使用时间均在半年以上,但随着合成氨系统生产负荷的加重,甲醇触媒使用寿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两年来,平均每炉触媒使用时间不到四个月,尤其近期触媒使用不到两个月即出现触媒活性下降,转化率偏低,负荷难以加上去,不得不停车更换触媒。  相似文献   

2.
针对原Φ1000轴径向甲醇塔内件存在的问题,采用Φ1000均温型甲醇塔内件和C207型甲醇合成触媒进行改造,日产甲醉65t左右,达到了改造目的。  相似文献   

3.
颍上鑫泰化工有限公司是在原颍上化肥厂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小合成氨企业,公司拥有5万t合成氨生产规模(10台4M8—3A压缩机),1套(2台Ф800mm塔并联再串1台Ф1200mm塔的甲醇塔系统)能力为5万t/a的联醇装置。根据多年来使用Ф800mm塔经验,选用了快凯公司设计的Ф1200mm等温型内件。从Ф1200mm甲醇系统投运以后,不仅优化了工艺状况,而且挖潜了设备的潜能,生产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甲醇市场的起落,甲醇催化剂市场也时有起落,但总体是在上升中,尤其当甲醇市场红火时,生产甲醇的利润率高,不少企业只追求甲醇产量而不顾及其它。为此本文专门谈如何用好催化剂,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提高单位体积催化剂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影响触媒使用寿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氯乙烯合成触媒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触媒使用寿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概述 我公司是以煤焦为原料年产18万t合成氨的中氮企业,其中一期年产8万t合成氨、2万t甲醇,采用栲胶法脱硫、中变串低变、变脱、热钾碱法脱碳净化、联醇、铜洗精炼至氨合成流程.联醇装置由资江氮肥厂设计,采用部分原料气循环合成的工艺流程.甲醇合成的循环机为原合成系统的两台2D-4/285-320型往复循环机,联醇装置的生产负荷通过调节变换气和脱碳净化气中的CO、CO2含量来控制,联醇催化剂采用C207铜基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1国内甲醇的生产及发展趋势 1.1国内甲醇装置的生产情况 甲醇作为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甲醛、对苯二甲酸二甲酯、MTBE、醋酸、甲胺、硫酸二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也可直接作溶剂、燃料等,在化学工业、医药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各经济部门都有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8.
精甲醇高锰酸钾试验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中氮肥》2001,(1):37-37
联醇生产中,由于工艺、设备、催化剂等原因,在生成粗甲醇时易生成多种微量的还原性有机物质,如伯醇、醛、胺等,这些物质在精制过程中并不能被完全除去,影响精甲醇的质量。通常这类杂质可用高锰酸钾变色试验进行定性鉴别,还原性物质含量越高,高锰酸钾褪色时间越短。要保证精甲醇产品的高锰酸钾试验时间,就要对粗甲醇成分特别是其中的还原性物质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合理的调节,以保证甲醇的高锰酸钾试验时间达到标准要求(GB338-92要求不低于50mins)。1 粗甲醇中轻组分的影响在联醇工艺中,粗甲醇含有甲醛、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醛和丙…  相似文献   

9.
1微量氨的危害 近几年来,国内甲醇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原料路线、生产规模、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然而不少小氮肥厂在生产中出现微量氨影响甲醇生产的情况,致使甲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偏短。氨在甲醇系统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钟友政 《气体净化》2006,6(C00):290-292
1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众多的合成氨联产甲醇装置。联醇生产是:利用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这样既可以生产合成氨,又生产工业甲醇。众所周知,联醇生产作为合成氨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成氨及整个系统的生产。如甲醇合成塔后气液分离状况会影响铜氨液的组成,经甲醇分离器分离甲醇后气相中仍含有一定量的甲醇,正常情况下约为0.3%左右;如果甲醇水冷器温度高或分离效果差,则气相中的甲醇含量将更高,如我公司曾有:分离器出口甲醇含量高达0.7%~1%的工况。  相似文献   

11.
陈劲松  李小定 《气体净化》2006,6(C00):152-160
合成氨工艺中串入甲醇生产,或单纯的甲醇生产工艺延伸到以生产合成氨为终端,前者的目的是通过联产甲醇。充分利用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生产甲醇;后者则是将原料气制造时带入的少量氮气与氢生产氨,避免了合成甲醇后排放氮气造成有效气的损失。单醇生产中往往需要较高的CO含量(209/5左右),变换工艺往往只需一段变换;在联醇生产中为保持原料气中有一定比例的CO,变换率的范围要求在65%~80%之间,即出口的CO含量4%~7%。  相似文献   

12.
联醇尾气中甲醇含量对铜液吸收能力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小合成氨联醇生产 ,甲醇生产能力在 5~ 2 0 kt不等 ,合成压力有 5 .0、 1 2、 32 MPa,分醇温度为 30~ 40℃不等。本文研究的是 1 2 MPa联醇工艺。多数联醇工艺是利用旧设备七拼八凑组合起来的 ,没有进行严格的工艺计算 ,不是正规设计院设计的。其中 ,醇分内件多是仿照合成氨氨分内件改造而来 ,凑合使用 ,分离效果差 ,往往使尾气中夹带过多的甲醇。这些甲醇带入铜洗系统 ,会损伤铜液的成分 ,降低铜液的吸收能力 ,有的还使铜液由蓝色变成灰色 ,甚至变为酱油般的棕色。铜洗尾气中若有 ( 30~ 5 0 )× 1 0 - 6的甲醇 ,便对合成氨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500kt/a甲醇装置的气体净化工序采用鲁奇低温甲醇洗工艺对变换气进行脱硫脱碳,控制出主洗塔净化气的总硫含量≤0.1×10^-6,CO2含量≤3%。为了解决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主洗塔上塔段经常出现积液而对下游操作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对积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3联醇生产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 由于甲醇合成比氨合成多耗氢而不耗氮,随醇氨比的上升,必须提高气体中氢含量和降低氮含量,必然造成造气炉发气效率和发气量下降,而给造气的操作增加难度。对碳铵厂来说,生产甲醇后,氨不平衡还必须上脱碳才能达到氨碳的平衡。对尿素厂来说,若原尿素与氨基本平衡,若生产甲醇后不扩大总氨产能,则每生产1t甲醇将减产1.4t尿素。  相似文献   

15.
我中心开发的以JTL-1(即“夹心饼”工艺),TL-4,JTL-5等3种精脱硫工艺为核心的常温精脱硫新技术,经10多年,600多套联醇、单醇装置的应用,已经取得巨大的工业应用效果,发表20多篇论文,获得中国专利17项。介绍联醇、单醇生产中的精脱硫技术、甲醇催化剂的使用效果(寿命、生产强度)及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甲醇是我国化学工业中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在农药、医学、染料、香料、涂料以及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延伸。我国从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高压合成技术,以后逐步结合我国国情,在合成氨基础上发展了联醇法。现用该法生产甲醇的厂家占甲醇生产厂的70%,甲醇 产量约占全国甲醇总产量的一半,成为我国甲醇工业中一支重要分支。联醇工艺通过近30年的生产实践,已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联醇生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或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笔结合我院C207型、NC501型联醇催化剂在多种工艺流程中的使用经验,对此作一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17.
由于煤气质量不能满足甲醇生产的要求,我公司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投产后,甲醇生产不稳定。通过技术改造,增加了电捕焦油器、低温水洗、栲胶脱硫、焦炭过滤器等煤气处理方式,提高了煤气质量,满足了甲醇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山东兖矿鲁南化肥厂低压甲醇生产装置在诸多相同条件下,三批次甲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与生产强度.随着甲醇催化剂吸硫量的降低,其使用寿命与生产强度均大幅度提高,创造了国内外以煤为源料低压法合成甲醇催化剂使用寿命超过4年10个月,生产强度达31800t/m3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王琨 《中氮肥》2009,(2):30-32
我公司合成氨老系统装置中压系统为1994年投建的联醇装置,设计能力为20kt/a。装置高压圈于2005年12月进行了改造,采用全自热非等压醇烷化净化工艺替代铜洗工艺。改造后,合成氨老系统的生产消耗大幅降低,装置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环保和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中压系统未进行相应的改造,致使中压系统醇后气中CO、CO2含量偏低,无法满足醇烷化装置的自热平衡。  相似文献   

20.
甲醇的生产质量会直接受到煤气质量的影响,如果煤气质量无法达到甲醇生产的要求,例如:利用企业的煤气系统开展甲醇生产,会严重影响其产量的稳定性,要想解决这一现状,就需要改进技术,利用科学的技术对煤气进行处理,例如:低温水洗、焦炭过滤——只有这样不断提升煤气质量、使其达到相关的生产标准,才能提高甲醇生产质量,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科学分析了煤气质量对甲醇生产的影响,以及对应需要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