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有亮 《机械制造》1995,33(1):21-22
对于光孔盘状齿轮来说,齿轮内孔为测量和使用基准,因此在产品图中都规定了齿轮分度圆(节圆)对内孔的径向跳动或同轴度要求.通常,需要热处理的齿轮,热处理后要磨内孔,为了保证齿圈的径向跳动精度,磨内孔时应以齿轮的分度圆定心.在大批量生产中,一般都使用专用的分度圆定心磨内孔夹具,这种夹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加工成本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不可能有现成的合适夹具,若设计制造专用夹具,既不经济又不合理.因此,利用万能方法来保证在磨削齿轮内孔后的齿圈径向跳动精度,是生产中所渴望的.我厂是生产齿轮的专业厂,经常遇到这类问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几种利用标准工装磨削齿轮内孔,确保齿圈径向跳动要求的万能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厂加工斜齿轮时,原采用:滚齿时校正齿顶圆径向跳动,淬火后夹顶圆磨内孔的工艺方法。因热处理后变形,故磨削内孔后,齿圈对内孔的径向跳动时常超差。为此,我们设计制造了以渐开线齿面定位夹紧的斜齿轮磨内孔夹具。夹具通过夹具体11(图1)的锥柄,安装在磨床主轴孔内,使用时将被加工齿轮3送入弹簧夹头7内,则三个滚柱6恰好插入在齿轮的三个齿槽  相似文献   

3.
中小批生产一般精度的齿轮时,通常用齿圈径向跳动ΔFr 和公法线长度变量ΔFw 相组合的检验组来保证其运动精度。其中ΔFr 只与齿圈相对其基准的几何偏心有关。这种几何偏心主要是由齿形加工时齿轮定位基准的轴线与机床工作台的旋转轴线不重合造成的,热处理后的齿形也会使几何偏心增加。当齿形加工的工艺系统不能保证其最小的几何偏心时,根据互为基准原则,在齿形加工后(或热处理后),可用  相似文献   

4.
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直接影响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以汽车、摩托车常用的分度圆d≤125mm、模数m=1~3.5mm以内的直齿圆柱齿轮为例,按国家标准GBl0095—88所规定的6、7、8级精度齿轮,齿圈径向跳动分别不大于25、36、45μm,这对齿轮制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保证这项要求都是在热处理后以渐开线齿形表面通过滚柱在分度圆直径附近定位,再磨内孔来达到,这比一般圆柱形工件保证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困难,因外形特殊不便定位夹紧,这样,磨内孔夹具便成了齿轮加工的关键.我们在生产中使用了各种结构,都不太理想,质量不稳定,长期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5.
孙晓东 《现代零部件》2004,(5):64-65,66
A05-20双联齿轮是XY-1型钻机的关键件。该工件长期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其大小齿圈径向跳动超差严重,废品率一直在20%~30%,对零件的成套率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造成A05-20双联齿轮大小齿圈径向跳动超差的原因,从机加工、热处理方面,进行冷、热加工工艺的改进,从而大大降低了该工件的废品率。  相似文献   

6.
弧齿圆锥齿轮的齿圈跳动测量,一般可在径向跳动仪或万能测齿仪上测量。但对一般机械厂来说,不具备条件。为此,我根据孤齿圆锥齿轮齿圆径跳检测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检具。它能满足运动精度为8级以下的齿圈跳动测量。齿轮在检  相似文献   

7.
邓彦 《机械制造》1995,33(7):31-32
齿轮成形后磨削内孔是齿轮加工经常遇到的问题,齿轮对内孔的齿圈径向跳动是齿轮必须保证的形位公差之一,对于一般机械厂来说,齿面经热处理后不经过精加工,存在一定的热处理变形。我厂生产的P15BⅡA、P30B、P30B(A)、P60B等系列耙斗装岩机中行星齿轮的数量、种类十分繁多,以往采用的夹具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为此,我们试制出一种万能齿轮磨内孔夹具,它可磨模数2mm~8mm分度圆直径  相似文献   

8.
夏利汽车变速器倒档中间轮简图如图1所示,该齿轮精度为877。图1 倒档中间轮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倒档中间轮须经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热处理后其所需的工艺流程为磨内孔,后装衬套再磨其内孔。一般齿轮件热处理后为保证齿轮精度(不采用热处理后磨齿),磨内孔时多采用节圆型夹具,在内圆磨床上以零件的一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以分度圆(节圆)附近为定心基准并夹紧获得内、外圆同轴的加工效果。加工时将节圆保持架置于轮齿分度圆处定位夹紧进行磨削。磨削后通过检测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和轴向定位基准面对内孔中心线的端面跳动来判断装夹是否正…  相似文献   

9.
针对非圆齿轮齿廓复杂、测量困难这一问题,以椭圆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棒距测量方法,研究其节曲线误差、齿厚误差、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向偏差等精度指标的测量技术。通过建立椭圆齿轮跨棒距测量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模数的椭圆齿轮的测量原理、各项误差的评判依据,以及齿轮规格与量棒型号的匹配关系,为非圆齿轮各项误差(节曲线误差、齿厚误差、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向偏差)的精密测量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齿轮加工过程中,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时,通常采用偏摆检查仪(见图1)进行。其具体方法是将被测齿轮装在心轴上,并支承在两顶尖间,再把选定的圆棒放入齿轮齿槽内,千分表的测头置于圆棒的最高点处,并使“对零’,然后可逐步测出齿轮的实际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值。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测量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11.
正珩齿是齿轮精加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齿面淬硬的齿轮。珩齿的主要作用是去除热处理后的变形及氧化皮。使齿面表面粗糙度值达到Ra=1.6~0.4μm,并对齿轮的平稳性、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向误差都有一定的修正作用。珩齿是在珩磨轮与被珩齿轮的"自由啮合"过程中,借齿面间的压力和相对滑动来进行切削。珩齿过程是通过珩磨轮带动被珩齿轮旋转,并沿齿宽作轴向往复运动的过程。针对中小模数内齿圈热处理后齿形的微小变形问题,设计制造了一台专门用于内齿轮齿面珩磨的半自动数控专用机床。该机床选用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珩磨轮的旋  相似文献   

12.
我厂是齿轮制造专业厂,批量生产摩托车变速器齿轮系列及螺旋锥齿轮副。根据螺旋锥齿轮齿圈的加工工艺,在齿坯加工中要对面锥、前锥面和背锥面进行跳动检测,切齿时要对齿圈圆跳动进行检测,热处理后磨内孔也要检测齿圈圆跳动。以前我们采用锥度心轴顶在偏摆仪上检测圆跳动,但是此法很不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拟定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方案时,对于热处理后的基准修复工序,几乎都是根据已切齿圈的几何中心应与机床床头主轴的旋转中心重合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的;其目的是使齿轮在基准修复后具有最小的齿圈径向跳动,以期提高其精加工前的精度。但是,这样的工艺方案对插齿加工的齿轮而言并不完全适用,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即齿轮的精度在基准修复后反而恶化了。因为,当插齿刀在安装状态下具有0.01~0.0125mm的几何偏心量时,对于分度圆直径在32~102mm范围内的齿轮而言,齿部经热处理后如采用Y4632类型的外啮合珩齿机对齿面进行精加工,则很难加工出7~JBl79—81精度的齿轮来。这一问题应引起齿轮加工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摆线齿轮精度有三个公差组等级 ,其中第Ⅰ公差组的精度指标包括切向综合公差Fi′、径向综合公差Fi″、齿距累积公差Fp′和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对应的测量方法可借鉴渐开线齿轮的测量方法。Fi′和Fi″的测量可采用两针齿法或全针齿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时,确定测量圆棒直径的三种方法,取那一种方法较好,作者认为应按被测齿轮的加工方法来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厂生产拖拉机底盘齿轮经淬火后磨内孔,用卡盘夹紧齿顶圆,百分表找正,操作麻烦,工效低,每班只能磨削8~10个齿轮;且磨内孔经常出现“带黑皮”,齿圈径向跳动超差等现象,产品质量低劣。为此,笔者设计了齿轮内孔磨夹具。其操作简单,无须找正,每次只要将齿轮放入夹筒内,手持保持圈,将8个圆柱插入齿槽内,旋紧螺母,夹筒将3个圆柱、齿轮一同夹紧,即可磨内孔。完工后,旋松螺母,夹筒自动松开,将齿轮连保持圈一起取出。每班可磨齿轮35~40个,提高了工效,齿圈径向跳动≤0.05mm,符合图纸要求,加工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是一种台阶内孔齿轮及其与检具有关的相关尺寸和形位公差。这种台阶内孔齿轮的加工(如车削、滚齿、插齿、剃齿、挤齿、珩齿及磨齿等)夹具与通孔齿轮的加工夹具结构没什么区别;但台阶内孔齿轮的齿形、齿向及齿圈径向跳动不能用检验通孔齿轮的小锥度心轴检验;为此我们采用液性塑料薄壁套筒检具检验台阶内孔齿轮的齿形、齿向及齿轮的径向跳动。  相似文献   

18.
在用滚刀等刀具以展成法加工齿轮成品检验时,经常发现齿轮径向跳动超差。由于径向跳动超差,刀具切出的轮齿也就有深有浅,这种齿轮在齿轮副的传动中,将引起实际齿合角和侧隙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增加传动噪声,不能满足设计上和使用上的要求。 齿轮径向跳动超差,除切削机床本身常值系统误差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滚齿时,定位心轴的制造误差过大 滚齿加工时,齿坯内孔以间隙配合在心轴上定  相似文献   

19.
我厂生产的装载机,其变速箱和前、后桥的齿轮,多数要求7级精度,齿面粗糙度Ra1.6,材料20crMnTi,渗碳层0.8~1.2μm,淬火HRC58~64。对于这类要求的盘状齿轮最后工序是磨孔。在磨孔工序中,为保证齿圈径向跳动量不超差,通常是以节圆为定位  相似文献   

20.
夏成忠 《机械设计》1994,11(1):49-52
为保证双联或多联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要求,齿轮生产中常采用特殊的专用磨孔夹具。图1是一种齿轮双节圆夹紧磨孔夹具,夹具体1与磨床主轴联接,固定凸轮6过盈联接在夹具体上,并用螺钉7防止转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