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屋断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高东 《石油物探》2004,43(2):196-201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部是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上覆沉积为坳陷地层沉积。断陷地层的暗色泥岩是好的油气源岩,最好的储集层是坳陷层的泉头组。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演化、油气的生成、构造圈闭的形成、原生油气藏的破坏及浅部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沉积环境控制了源岩和储层的发育特征、油气分布层位及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嫩末构造运动控制局部构造的油气分布层位及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处于休眠期的断裂作为遮挡,形成断鼻、断块圈闭,能够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活动时期的断裂能作为垂向运移通道,并在浅部形成断鼻和断块次牛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十屋断陷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水下重力流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在断陷的西部陡坡带,东南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中央凹陷带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相.研究表明十屋断陷经历过3次大的湖泛,层序在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中晚期继承性发育到达鼎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十屋断陷为例,详细研究了储集层内分布的裂隙类型、密度、张开度.并对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及裂隙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微裂隙的主要类型和分布部位与宏观大裂隙是一致的.储集层裂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构造曲率高值区,同时也与埋藏深度、岩性、地层厚度及储集层孔隙度和与最近断层的距离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是造成储集层裂隙形成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识别出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等8种沉积相类型,并组合为冲积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等4种类型。研究表明在箕状单断凹陷的构造背景下,十屋断陷早期以冲积沉积体系为主,从沙河子组沉积期至泉头组沉积期,西部断裂带及北部陡坡带沉积体系由冲积沉积体系演化为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缓坡带的沉积体系由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相沉积体系,中部沉积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地下裂缝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十屋断陷为例,详细研究了储集层内分布的裂隙类型、密度、张开度,并对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及裂隙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微裂隙的主要类型和分布部位与宏观大裂隙是一致的。储集层裂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构造曲率高值区,同时也与埋藏深度、岩性、地层厚度及储集层孔隙度和与最近断层的距离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是造成储集层裂隙形成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7.
松南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十屋断陷是断坳叠置的复合盆地,充填了巨厚的断陷地层。其深部地层包括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以及火石岭组。在十屋断陷深部沉积了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两套烃源岩和良好的储盖层组合;由于断陷构造运动,形成大量的断裂构造和不整合面,构成了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同时还形成有效断裂、断鼻构造圈闭以及不整合圈闭。综合分析认为,十屋断陷深部具有有利油气成藏生储盖组合。主要有下生上储式、自生自储式和上生下储式三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将GeoX软件应用于十屋断陷太平庄构造勘探目标,主要进行了地质风险分析、油气资源量计算和经济评价,具体包括:(1)对营城-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勘探层的边缘概率、有效储层概率(P1)、有效圈闭概率(P2)、有效源岩及油气聚集概率(P3)、有效保存概率(P4)分别赋值,可分别得到两套储层的油气发现概率0.192和0.201,由此判定太平庄构造的勘探属中等地质风险范畴;(2)选取圈闭面积、储层厚度、几何形态、有效孔隙度、圈闭充填率、含油气饱和度等12项参数,通过计算获得目标构造的地质资源量为291×104t,可采资源量为66×104t,属小型油气田,资源丰度偏低;(3)最后对勘探目标进行经济评价。现已探明太平庄构造的石油地质储量为76×104t,与GeoX软件计算结果近似。  相似文献   

9.
八屋地区深部营城组是该区产能接替的主要来源,由于断层关系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快,井间砂体精确对比一直是困扰该区勘探与开发的一道难题。以基准面旋回和可客空间变化原理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及综合录井资料,对八屋地区营城组进行了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识别出2个长期、5个中期、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等特征。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横向等时对比标志,建立营城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进而预测了该区有利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10.
松南盆地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隆起区油气成藏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油气成藏区别明显,十屋断陷烃源岩为J3-K1断陷地层。在部分断层不能成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的条件下,油气赋存在源岩层内以横向运移为主,形成原生油气藏。对于后期改造强烈的背斜圈闭,在有持续烃源供给的条件下,能够形成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邓铭哲  方成名  邓棚  张永  朱建峰 《石油学报》2020,41(9):1089-1099
多个构造带的复合叠加过程及其形成的地质结构是陆内构造变形研究的前沿问题。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位置,是研究这一问题的良好窗口。小宽断裂带是梨树断陷内具有代表性的构造单元,与区域内的油气藏关系密切,其地质结构和演化过程仍存在争议。研究通过开展三维地震数据解释和地震相干切片分析厘定了小宽断裂带的地质结构和演化过程;通过总结前人认识和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了走滑-逆冲活动的成因机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认为:(1)小宽断裂带整体向西倾,可分为南段、中段、北段3部分;(2)在早白垩世,小宽断裂带经历了早期伸展构造变形和末期左行走滑-逆冲构造变形,断裂带的走滑-逆冲构造活动导致梨树断陷中央构造带内形成多个背斜;(3)小宽断裂带形成于中国东北地区由古亚洲洋构造域主导向太平洋构造域主导的转换过程,受控于早白垩世晚期古太平洋板块的加速俯冲;(4)小宽断裂带走滑-逆冲构造活动所形成的背斜构造是梨树断陷中央构造带内油气富集的重要构造。小宽断裂带南段发育封闭性良好的背斜构造,生-储-盖条件较好,具有成为梨树断陷下一步勘探方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万城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通过油藏解剖,指出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表现为源断双控、圈闭条件是基础、储层控制油气富集;同时分析了本区潜山成藏条件,指出潜山具有海相烃源和新下段供烃及内幕成藏的可能性;提出继续深化白垩系、加深钻探古潜山是下步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十屋断陷深陷带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周围地层中发现了来自北西、正北、南东方向4套前积反射。通过精细解释每个前积体内部各朵叶的平面展布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砂岩厚度正演模拟研究认为,除了第Ⅰ套来自陡坡的前积体可能有水下重力流成因之外,其余3套前积体均以浊积扇成因为主,单个朵叶砂岩厚度为10~15m左右,每个前积体砂体厚度可达40~50m。浊积扇砂岩夹于暗色泥岩之中,后期深陷带东侧抬升,强烈的断裂活动对深层前积体影响较弱,可能形成良好生储盖组合与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地表油气化探技术根据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异常显示特征预测深部油气藏,已经有70余年历史。大多数人都认可油气藏能发生油气微渗漏这一自然现象,但对深部油气藏与地表化探异常之间的复杂关系尚存疑虑。十屋断陷已知油气藏油气微渗漏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各项化探指标均为低背景非均匀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点浓度较高;与油气藏有关的异常呈环状或复杂环状形态,受断层和盖层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异常为条带状或块状形态。油藏和油气藏微渗漏异常特征不同,气田上方异常强度低,为简单环状;而油气田上为复杂环状(环内也有部分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5.
十屋断陷北部陡坡区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心观察、单井相分析、宽带的束反常、薄片观察等为基础,对十屋断陷北部陡坡区主要目的层段储集层基本特征、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分布、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十屋断陷北部陡坡区主要发育河流、滨浅湖、部积扇、扇三角洲四种沉积,成岩作用复杂,埋深1600-2000m,存在次生孔了孔发育带,主要油气显示层系管城组处于晚成岩阶段B期,孔隙连通性较差,属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  相似文献   

16.
 在白东构造带的二次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该区的断裂系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和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白东构造带断裂沿东西向呈“蛇形”展布,局部断层呈弧形交错且南北对掉,形成了独特的“包心菜”状构造,而且构造环环相扣,有利于圈闭形成和油气富集。该区构造主要受两期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得油气可沿切割深层生油岩的主要断层及与其交切的调节断层向构造带两翼做幕式运移,并于构造带南北两翼成藏。依成藏条件分析该构造带勘探潜力巨大,其北翼主要目的层为下第三系东营组,南翼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新庄油田走滑断层的发现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泌阳凹陷正断层较多,走滑断层研究较少。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局部构造的日益落实,一些构造现象用正断层无法解释。文章以新庄油田为例,根据构造的不协调性、不协调带两侧的拖曳牵引现象、时间切片及岩心证据等,首次在泌阳凹陷内部发现、论证了走滑断层的存在,并探讨了其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走滑断裂带穿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和莱西构造带,为了探讨走滑构造带内断裂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依据方差切片、三维可视化及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对走滑构造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内发育“云梯式”和“栅栏式”两种断裂体系,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了中生代左旋走滑、古近纪伸展-走滑和新近纪强烈右旋走滑3个阶段。走滑构造带不仅控制了圈闭的形成,而且还影响了中、深层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油气的富集层位。结合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富集特征,建立了走滑构造带内“中转站式”、“网毯式”、“复合式”及“阶梯式”等4类油气成藏模式,近些年指导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分析认为,东部富油断陷盆地中国石化探区仍然处在石油储量稳定增长时期。从新增储量构成看,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复杂小断块油气藏是主要勘探目标,重点增储区带具有较大的储量增长空间。加强油气成藏差异性与定量评价研究,深化富集规律认识,以及实施三维地震(含高精度)二次采集,是现阶段油气勘探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