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某铝厂50 MN挤压机采用泵-蓄势器水压传动控制系统,传动效率和控制精度较低。本文介绍了该挤压机的控制系统的改造方案,采用大流量伺服变量泵直接传动、挤压速度闭环控制、强制供油液压系统及S7-300PLC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提高了控制精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由限压式变量泵供油、蓄能器储能、电液比例伺服阀控变量液压马达的液压绞车容积调速系统。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液压绞车比例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调速系统具有很好的速度跟踪特性、较高的速度控制精度以及较好的系统工作稳定性,同时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挖掘机用九柱塞双联轴向柱塞泵为模型,利用AMESim液压仿真平台对泵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液压泵的压力、流量和效率等变量特性.根据双联泵系统特性,搭建双联泵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负载信号下的上述各项变量特性.通过搭建的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分析测试结果.结合仿真结果,对液压系统作出较完善仿真分析,为该泵的进一...  相似文献   

4.
杨存智  刘文艺 《机床与液压》2012,40(13):170-171,131
分析电液比例伺服阀的特点及电液比例伺服阀控变量泵容积调速的原理。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比例伺服阀控变量泵容积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调速系统具有很好的速度跟踪特性、较小的速度超调量、较高的速度控制精度以及较好的系统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用于铝型材挤压机实现自动工作循环和电液比例变量泵调速的P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文中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程序设计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将传统的RH精炼液压系统中的阀控柱塞缸改为双向比例变量泵控制的柱塞缸,满足了现代冶金生产需要。本文对双向比例变量泵原理进行分析,该泵采用了双向比例变量控制技术,泵控缸容积调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达到了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用于铝型材挤压机实现自动工作循环和电流比例变量泵调速的P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文中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程序设计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40MN卧式双动挤压机液压系统的要求,提出采用泵-蓄势器联合传动,并对挤压速度进行分段控制:在低速段(0.5~5 mm/s)和高速段(45~100 mm/s),采用容积与节流联合调速方式进行控制;在中速段(5~45 mm/s),采用容积调速方式进行控制.同时在该挤压机主缸进液控制油路上设置插装式比例压力阀,使系统压力不超过设定值,保护了挤压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800tf铝挤压机,采用内嵌式锥阀集成油路和利用电液比例压力问控制大功率变量油泵的容积进行调速。该项研制已通过技术签定,并经使用证明,性能良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大流量和复杂的挤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开辟了道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泵控非对称缸两腔所需流量不相等的问题,在轴向对称柱塞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平衡非对称缸流量差的变量非对称泵控缸闭式方案。通过控制变量非对称泵的斜盘角度实现对非对称缸的运动方向与两腔流量的控制,并将其应用于负载敏感液压挖掘机动臂回路中。为分析该方案的可行性,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对比了变量非对称泵控系统与传统负载敏感阀控系统动臂运行特性和能耗特性。结果显示,采用变量非对称泵控系统动臂运行更加平稳,能耗降低36.9%。  相似文献   

11.
盾构刀盘变转速液压驱动系统节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久强  龚国芳  邢彤  胡国良 《机床与液压》2007,35(4):105-106,110
介绍了盾构刀盘变转速液压驱动系统,采用AMESim仿真工具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变转速液压驱动系统和变排量液压驱动系统在大负载(即额定功率下)情况下两系统能耗接近相等,但在低负载下变转速液压驱动系统比变排量液压驱动系统效率更高,更节能.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挤压非正交网格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非正交网格,将铝合金挤压金属流动区域离散成不规则六面体有限体积控制单元,充分考虑网格非正交性对铝合金挤压金属流动控制方程离散过程的影响,研究了非正交网格下铝合金挤压有限体积法模拟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非正交网格的铝合金挤压过程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对典型铝合金挤压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铝合金挤压有限体积模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非正交结构网格,建立了大变形铝型材非稳态挤压过程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非正交结构网格上有限体积法的基本控制方程,研究了非正交网格上有限体积法模拟铝型材挤压过程的关键技术。将流体体积法(VOF)应用于三维非正交网格来捕捉材料流动前沿,采用塑性剪切模型施加了摩擦边界,结合本构方程和粘度迭代,开发了铝型材挤压过程数值模拟程序。针对一大挤压比的典型薄壁铝型材挤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速度场、等效应力、等效应变速率等。将模拟结果与有限元软件DEFORM-3D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文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架空心铝型材,设计分流挤压模,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获得铝型材挤压过程中铝合金的流动速度分布情况。分析模拟得到的数据,针对铝合金挤出速度的不均匀性,对模具的芯模结构提出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模拟结果显示型材出口处金属流速均匀,试模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相符,为相关型材的模具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破拆机器人主要采用单泵多执行器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可实现泵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与负载的实时匹配,有效提高系统效率,但在做负载及负载差距较大的复合动作时仍有较大能量损耗。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变排量调节技术的新型能量回收利用方案,实现在机械臂下降时重力势能的回收和复合动作时压力补偿阀能耗的回收,并在机械臂上升时将回收的能量作为辅助能源加以利用。应用Virtual.Lab Motion和AMESim建立了破拆机器人机电液系统联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该方案的节能效率可达30%~67.6%,且能有效提高机械臂下降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铝型材挤压过程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体积法对Euler基本公式进行离散,利用SIMPLE算法,辅以边界条件的施加,建立铝型材稳态挤压过程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研究铝型材挤压过程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关键技术,并开发了相应的模拟程序。分别以截面形状为圆形、工字形的平模挤压过程为例进行模拟,得到挤压过程的三维稳态速度场、温度场,并根据求出的速度场,得到其等效应变速率场,验证了所建立的铝型材挤压过程有限体积法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秦涛  葛磊  黄伟男  权龙 《机床与液压》2021,49(8):111-116
液压挖掘机作业时,上车回转系统频繁起制动。由于惯性大、起动压力高,造成大量的溢流损失;制动时上车回转系统的动能通过液压马达出口的制动阀转化为热能,能量浪费大。为了降低挖掘机回转过程的能耗,提出液电混合挖掘机回转驱动系统。在回转过程中,电机作为主驱动控制上车回转系统的回转速度,液压马达-蓄能器回收上车回转系统制动动能,并在起动时辅助电机驱动回转系统。首先对主要元件进行参数设计,然后建立原机回转系统和所提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对2种回转系统的运行特性和能效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机系统相比,所提系统在1个回转工作循环内能耗降低37.26%~53.29%,并抑制了上车回转系统的回摆现象,提高整机运行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8.
铝型材挤压成形数值模拟结点重编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型材挤压数值模拟过程中,由于工作带的存在,模具的一部分壁较薄,在进行有限元划分时网格细,结点和单元都较多,故花费计算时间也多。改善有限元的结点编号可以减少带宽,从而减少内存的消耗,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速度。本文用一种新的结点重编号算法对铝型材模具网格结点编号进行了优化,减少了有限元带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摩擦焊机液压系统采用定量泵驱动带来的能耗大、油液温升快、焊接参数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节能型液压系统,即计算机控制下的比例变量泵驱动的施力系统和恒压变量泵驱动的辅助系统.分析了液压系统的节能原理,对两类液压系统的能量参数进行了试验测量.结果表明,节能型液压系统由于采用变量泵供油,流量可根据需要设定或自动调节,减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大型液压挖掘机现有回转系统存在回转制动能量浪费严重的现象,提出一种新液压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利用蓄能器回收其回转制动阶段的制动能,下次回转启动与变量泵共同驱动回转马达。阐述了两种系统液压原理的异同,在AMESim中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系统可以降低变量泵的功耗和吸收系统压力波动,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率为28.5%,回收制动能量再利用率为76.3%,蓄能器能量回收利用率为21.7%,节能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其能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