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现实情况为基础,将PPP 项目的私营部门区分为专业公司和纯投资者,并依据现有研究将控制权划分为28 项具体权利。针对各参与者对同一控制权收益喜好程度的不同,引入控制权偏好的概念。据此构建PPP 项目控制权最优随机合作博弈模型,实现控制权依据参与者控制权偏好在双方之间进行转移,并确定控制权最优分配比例,最终实现合作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工程项目合同的不完全性,工程项目争端不可避免。明确工程项目争端谈判力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有利于谈判方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谈判力,提高谈判效率,而现有研究中鲜有将谈判力引入工程项目争端谈判领域进行研究。通过识别出4类14项影响因素,构建了工程项目争端谈判力影响因素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工程项目争端谈判力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构建;最终通过模型运算、评价和修正,得到了影响关系模型,并结合模型对影响因素与谈判力间的关系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现有的控制权配置方法,选择基于权利束分解的控制权配置方案。首先,基于Fama Eugene F的决策理论识别出PPP项目交易过程中的决策节点,并对控制权进行分解;其次,基于156号文、2724号文及相关文献得出政府部门与项目公司之间的控制权配置方案;最后,通过项目公司股权配置的情况得出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最终的控制权配置结果。  相似文献   

4.
选择适宜的工程项目交易方式是项目管理组织高效协同工作的首要任务,为工程项目目标的成功实现提供重要保障。选择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的第一步是识别影响其选择的因素,然而考虑影响因素的不同组合得到的决策结果不同,决策者又难以全面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并作出准确判断。因此需要从众多影响因素中识别出对项目目标实现相对重要的因素优先考虑。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访谈的方式识别出19个工程项目交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划分为四类,即项目特征、业主自我认知、控制权配置和市场环境,并采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计算其重要性指数,得出项目类型、思维惯性、业主能力、控制权配置及交易规则完善度较其他因素对选择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本文结合目前信息化项目采购的实践经验,通过对信息化项目特点的分析.提出在遵守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推荐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以实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和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项目效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构建隧道出碴机群协同作业模型,针对钻爆法隧道无轨出碴作业机群协同作业问题展开研究.为控制项目风险以使项目效益最大化,在综合分析隧道出碴作业中项目收益现值、投入成本、出碴设备数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使用分层序列法建立出碴机械静态和动态配置模型,用于制定动态施工下的合理辅助设备数...  相似文献   

7.
基于PPP项目控制权归属的现状,研究项目控制权在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合理变更的新模式。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解释PPP项目控制权变更的本质,并通过对影响项目控制权变更的因素分析,在制度层面、契约层面和技术层面给出控制权变更的新方法,进一步提出控制权变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0)
公司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保护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文章以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的争夺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表明,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同,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本,即创始人及其创业团队,由于创始人权威及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大股东向创始人及其创业团队让渡控制权有利于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从而使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视角深化对高科技公司治理的理解,可为我国高科技公司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引入BT模式能够极大缓解政府公共部门的财政压力,但却可能使其面临债务风险,解决的关键在于对BT项目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由于BT项目控制权的转移与配置,使得项目治理结构出现了层次分解,进而在BT项目投资控制体系上呈现层次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某地铁项目为例,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投资控制体系不同层次的关键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识别,以充实和完善BT项目的投资控制体系,并以项目的契约治理层面的投资控制核心要素为重点,阐述了项目控制权与风险的耦合、合理的风险分担,以及回购方案对投资控制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BT项目的投资控制核心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性,政府公共部门需统筹考虑上述要素,构建合理高效的BT项目投资控制框架系统,实现其投资控制目标。上述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公共部门的投资控制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代建人自身优势是获得合理项目控制权配置的有效途径。采用扎根理论,设计半结构性访谈内容并展开调研;提取能力、声誉、网络、职位、环境等5个代建人特征要素,构建特征要素对项目控制权配置影响的关系模型,并分析各要素的影响路径,为代建人强化自身竞争优势以争取项目控制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参与主体众多且利益与信息交流错综复杂,参建各方对该模式的价值创造认知模糊是导致现阶段 PPP 模式泛化与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明晰 PPP 模式带来的项目增值效应,从全局角度明确参与主体在 PPP 项目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分析关键利益相关者在该模式中的价值获取能力,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Stakeholder Value Network,简称 SVN)模型,构建 PPP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信息—协调关系综合网络,结合 SVN 与传统项目模式对比,对 PPP 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获取能力及其不确定性风险进行综合评判,为 PPP 模式项目前景战略制定和参与决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 PPP 模式,是带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的新特征。公私部门合作需要利用激励约束 机制来调动参与项目建设投资的积极性,以获得经济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共赢。通过对实践案例研究发现,有效建立激励机 制,取决于政府在项目建设中为私有部门提供的报酬及其为自身积极努力的程度。激励机制效用是政府独特约束控制权确定 的关键。为了论证研究方法在项目实施中的效用,构建了激励约束机制方法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PPP 模式的项目运 营决策标准存在差异性,激励约束机制在 PPP 项目运营中作用和风险分担能力最强,收益约束监管难度最高。因此,建立 激励约束机制便于规避 PPP 模式在城市建设运营中的风险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综合管廊 PPP 项目的日渐增多,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模式和政府补贴机制设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着综合管廊 PPP 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考虑了合理投资回报率,假定某种收费方式的前提下,运用净现值法计算出补贴金额,建立可变补贴和固定补贴相结合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并运用逆推归纳法求解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设计了政府、项目公司和管线单位三方共赢的灵活补贴机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完善项目补贴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租房 PPP 项目是目前公租房项目的重要形式之一,而项目的收益分配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公租房 PPP 项目 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而目前关于 PPP 项目收益分配的研究大多未考虑 PPP 项目的阶段性特征,不能满足动态收益分配的要 求。因此,考虑项目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尝试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公租房 PPP 项目三阶段动态收益分配模型。即建 立基于公租房 PPP 项目收益分配影响因素修正的 Shapley 值初步收益分配模型;基于合作主体的满意度采用不对称 Nash 谈 判模型进行调整;根据参与各方的阶段性实际贡献综合评价结果再次调整,得到最终的收益分配方案。为公租房 PPP 项目 的收益分配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PPP 项目是一项涉及多个参与主体的大型复杂工程项目,政府指挥部作为 PPP 项目的直接发起方与最初推动者,其管理模式的确定和具体实施将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结合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出一种“项目总监”的指挥部管理理念,分析了 PPP 项目指挥部的多种管理模式,并就主要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比对分析,界定了该模式的管理框架,提出了指挥部实施监管的依据、目的及目标,以此创新指挥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信用增级是 PPP 项目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外部信用增级方式,可有效将项目风险向第三方机构转移。梳理分析了 PPP 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一般信用增级方式,将信用违约互换与政府担保、保险公司担保方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 PPP 项目运用信用违约互换进行信用增级的结构原理。基于 B-S 模型,对 PPP 项目结合信用违约互换进行信用增级带来的价值增值进行了计算,并对 PPP 模式的风险转移、融资落地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PPP 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投融资和运作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推动“以人为本”的PPP3.0 在国内的贯彻落实,基于平衡计分卡管理原理,构建PPP 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从而为客观公正地对PPP 项目可持续性进行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社会资本方的参与决策,对社会资本方成本超支承受能力进行量化研究,基于已识别的项目风险,提出资源补偿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超支事件,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承担成本超支的博弈模型和不同成本超支情境下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收益模型。结果表明,双方就成本超支事件博弈的纳什均衡是成本节约情境;社会资本方投资收益率受超支金额和股权比例的影响,其承受能力有一定范围。因此,在项目前期应充分识别成本超支事件,确定最优股权比例,以促进社会资本方积极参与资源补偿 PPP 项目。  相似文献   

19.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s) involve many different participants, and the equity allocation between them may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PPP projects. While the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and equity capital structure of the project company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how to allocate equity shares among different private participants. Considering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benefi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optimal equity structure between construction contractor (CC) and operating contractor (OC). A gam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how quality benefit and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CC and OC’s effort affect the optimal equity structure.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private consortium expects the party (CC or OC) with higher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effort to own more equity shares, while government expects the party (CC or OC) with lower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effort to own more equity shares. Furthermore,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mal equity structure and government’s bargaining power is found. The results also manifest that the quality benefit of construction on operation is a nontrivial factor when designing the equity structure. If unconsidered, the CC’s optimal equity ratio will be either undervalued (when a higher construction quality can reduce the operating cost) or overvalued (when a higher construction quality can increase the operating cost). These findings can provide some insights into designing the equity structure for PPP projects in the bid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PPP 项目周期长和可变因素多等原因导致后期存在较多争议项需要进行再谈判,为解决 PPP 项目再谈判策略选择问题,以 PPP 项目的两个主要参与方即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博弈主体。综合考虑再谈判可能发生的利益、风险以及再谈判结果的社会影响等因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二者动态博弈的适应度函数并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模型主要参数与再谈判演化稳定策略的关系,得出影响双方选择强硬或妥协策略的关键参数,并据此深入了解 PPP 项目的特性,提出有效的再谈判诉求,完善再谈判的解决机制等建议,为促进 PPP 项目再谈判有效进行和 PPP 项目整体顺利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