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4,(2)
哈特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他认为新分析实证法学之所以坚持自然法的最低限度,主要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社会属性成为人的首要属性,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还是分离的。并通过分析、比较、演绎的方法,阐述为什么坚持分离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城市传统街巷空间具有媒介传播属性,是城市信息传播的文化载体,在城市文化复兴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以媒介属性为依据,将街巷空间传播的信息分为直接信息、间接信息、环境信息三种类型;其次,以传播载体与受众群体之间的关系为主导,从识别性、探索性和降噪化三个方面探讨利于传统街巷空间进行文化传播的策略,为街巷空间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读者的地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从传播学理论与传播实践的发展中得到验证,变化反映的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读者的认知态度的变化,媒介的价值取向在变化。教育期刊的教育属性与媒介属性表明其积累知识、传播文化的责任,其传播对象不仅是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教育期刊要实现以"文"化人的办刊追求,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办刊理念,要研究自身的传播规律,把握期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人德共生"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相融合,有利于汲取立德树人的精神滋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立德树人实践中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传统道德文化素养,开设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课程,营造充盈的传统道德文化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随着新课标课改的逐步推行,初中教育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从以往的不被人重视,到现在成为向学生普及道德与法治观念,加强学生自身内外修养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教授,在完成知识传播的情况下进行文化的传播,这对于我国教育、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100-103
作为一种新兴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具有较强的媒体属性,已然成为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社会化交流与传播工具,在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营销平台。结合营销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当前旅游目的地官方微博的发展现状的同时,对探究其存在问题,对旅游目的的官方依据营销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达到促进旅游目的的良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非学历证书考试属性是其本质的外在表现。作为一项检验或甄别考生是否达标并授予相应证书的活动,非学历证书考试具有科学属性、教育属性和产业属性。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产婵 《山西建筑》2010,36(33):241-242
结合装饰材料与室内设计空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装饰材料在室内文化传播中的导向意识,分析了绿色装饰材料导向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装饰材料的感知美导向属性和精神导向属性及个性化创新导向,对促进室内文化传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兵  宗棕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142-146
科学传播是STS领域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过去20年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梳理国外几种重要类型的科学传播理论,揭示国外科学传播理论的研究具有突出重要性的内容和研究方向,反映出科学传播理论的案例研究特点,为中国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9)
概念隐喻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首先探讨了概念隐喻的文化属性以及我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存问题,提出可以充分利用概念隐喻的文化属性,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使文化教学更具操作性和启发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普及和社会公众需求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科普媒介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革新。从传统科普到公众理解科学再到科学传播,科普作为一种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实践活动,其传播的媒介也发生着变化。文章从科学传播的受众,即人的需求视角,通过梳理科普历史演进中传播媒介的变迁,阐明基于不同传播阶段受众需要变化而引发媒介的变化,进而分析目前新媒体平台作为科学传播新媒介的必然性,同时也分析了基于受众需要视角在新媒体平台开展科学传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盟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154-157
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普通大众在科学传播中被动接受的角色,并形成"传受一体化"的科学传播模型。"传受一体化"模型在使科学传播双向互动增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境。如"伪科学"的传播、大V对公众的误导、传播泛娱乐化等。在剖析这些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文章从公众、政府和科学共同体三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有人因素,人中有科学素养,因此,科学教育中包含了人因素教育。人教育中也包含了科学素养的教育。完整的科学教育既然包括科学技术的传授,也包括精神的熏陶。章分析了狭隘的科学教育观的形成及其弊端,论述了建立完整的科学教育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科学本身的创新上,更体现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上。科学传播的内容与方式是科普活动中亟需理清的重要理念。文章从理性与科学的关系、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的关系,以及对科普工作者的要求3个方面试图理清科普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传播和科普活动及其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化学是建筑环境专业重要的化素质基础课。大学化学教学中,结合科学史教育,对学生进行人素质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道德,也是新世纪高素质建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探索与实践证明,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渗透人素质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为科学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利用其自身优势,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新媒体的使用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消解了科学与公众之间的界限。有效的科学传播离不开科学传播的主体和传播的媒介,它能在科学家与非科学家之间架起桥梁,增进公众对科学的认知。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新特点和传播形式,探索实现有效科学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科普事业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信息化背景下的社区科普工作的改革,应更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通过对当前城镇居民对社区科普的需求度和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探索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为社区科普工作有效开展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与记者之间存在着文化和行业方面的壁垒。这些壁垒阻碍了科学通过媒体得到有效的传播。克服这一困难的方法是对科学家进行媒体技能的培训。文章介绍了一种在澳大利亚进行了12年之久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论证的是这些研讨会是如何打破在科学家和记者之间的壁垒,并能确保科学信息通过媒体有效地传播到普通大众。该方法在包括南非、新西兰和菲律宾等其他国家都得到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中国的科学传播进入了新的时代。与此同时,自媒体科学传播也越来越需要系统性的规范和运营,为此应系统地研究提升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路径,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