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众多传统建筑结构形式中,木结构建筑是发展时间最长的建筑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历史辉煌灿烂,其色彩应用种类丰富.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用色源于对木材的保护和装饰,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木结构建筑逐渐体现出“低调素雅”和“丰富多彩”两种截然不同的主体色彩.在历史悠久和幅员辽阔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用色体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差异.进行这些研究对于古建筑保护和仿古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中国古代工匠长期经验积累和探索形成相当完备的营造体系并非偶然,木材的物理特性以及传统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促使木构建筑不断发展,甚至在砖石建筑上也大量出现仿木特征,这都体现了木构建筑在中国传统营造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特性,简要分析了传统木构建筑的构造特点,阐述了构造中体现的功能性特征和审美情趣,并分析了其当代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低碳、绿色是一种回归,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行为,回归自然的建筑……建筑回归自然,是指建筑材料、空间和形态的返归自然。木材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天然丰富的纹理、温暖的色泽使木材具有无可替代的表现力及自然的亲和力。木结构能模仿自然界中动、植物形态形成不同界面,围合成具有个性的的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传统木材在现代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通过透视现代建筑师利用木材具有的自然特性所创造的绿色建筑空间和形态,认识木材在现代建筑中的回归应用与表达。  相似文献   

4.
圈圈 《中华民居》2014,(12):14-21
在中国,但凡谈到传统民居,随手拈来都是以木构为主要结构的建筑。所以,当我们谈传统木结构建筑时,可以聊得太多。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面,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木结构建筑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过去木材资源比较丰富,就地取材非常方便,因此木材是一个最适宜的建筑材料。加之木材加工迅速,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积累,使用木材的工艺条件也完备,所以对当时而言,木结构建筑是最被公众认可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5.
周仪 《时代建筑》2014,(3):40-44
文章指出面对传统结构与现代材料结合,首先需要厘清传统木构建筑本身运用木材表现了什么,如何表现以及在哪些方面具备表现潜力等问题。与西方传统建筑强调立面垂直性和体量塑造的特征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抬梁式和穿斗式这两种主流的木结构均由水平、垂直两种向度的木构件交接而成,它们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的塑造上各具潜力。得益于木材出色的出挑性能,中国传统建筑成功塑造了屋顶的水平表现性;得益于木材的轻质、易悬挂与开阖的材料特性,中国传统建筑以柱间垂直向度上的层层装折,装点出了檐下空间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装饰设计中,通过综合应用多种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使建筑空间呈现出多元化的装饰效果,从而突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相互融合。同时,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不同个体审美观念的差异化,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还需要在考虑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个性化元素的体现,从而营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传统元素异彩纷呈,极具美学价值。本文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进行研究,以荔波漳江风景区大小七孔集散中心为例,在室内设计中体现民族传统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德传统木构民居将木材与匠人的高超营造技艺完美结合,文章从中德两国历史文化、建筑结构、室内装饰以及色彩表达等多角度分析两国在传统木构民居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异同,希望能够为中国传统木构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博文  赵荣煊 《居业》2021,(2):18-19
时代的进步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建筑行业中的建筑装饰设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满足舒适度和房屋功能性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性.很多具有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理念逐渐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核心是其他类型的建筑装饰无法取代的,传统建筑装饰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空间的设计效果,现代室内设计运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情感气息的传统建筑装饰,将现代装饰设计与传统装饰元素相结合可以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主要特点,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传统建筑装饰更好地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建筑中以往用的材料大多数是比较重的永久性材料。在中国虽然有很悠久的木构建筑的传统,但因近年来国家木材资源匮乏,当代建筑师对于木结构的建造技术非常生疏,木材的使用只可在古建筑中一窥究竟。所以建筑师们只好跟着一起"全球化",用混凝土、钢结构等搭建建筑,但建筑的本土性仍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竹在建筑中的应用对此做出了回应,竹是文人的象征,如果建筑和园林当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剡娟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5):167-168
传统木雕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技艺和工艺美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木雕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民间工艺形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按照工种分类,木雕属于木工中的精细木工。木雕艺术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立意深远,富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推广。本文阐述了木雕装饰艺术的起源、传承和发扬,以及木雕装饰艺术的价值和应用,讨论并总结了新形势下木雕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寂鉴寺,位于江苏吴县藏书乡介华山天池坞内。寺内外的三座石屋,是全国仅存的元代石构仿木建筑,在我国建筑、雕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寂鉴寺石屋及造像雕刻遗存,为研究元代艺术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礼制思想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对礼制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传统建筑装饰中的"礼"精神及其在传统建筑装饰构件中的具体体现等不同方面分析并强调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4.
梁爽 《山西建筑》2007,33(17):32-33
对中国传统礼制思想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礼制思想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对礼制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上的体现进行了研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CFRP维修加固局部受损木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底端腐朽或局部损伤。共进行13根木柱采用局部顺纹木块替换并用CFRP布包裹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维修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受损木柱的极限承载力明显降低,降低幅度大于其截面损失幅度,且破坏呈明显的偏心受力特征;局部受损处用完好顺纹木块替换并用CFRP布包裹后,其受压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可得到完全恢复;但采用横纹木块替换时,其受压承载力不能得到完全恢复。顺纹木块局部替换并用CFRP布包裹维修加固局部受损木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木结构维修加固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断代是古建筑研究的基本问题,而历经多次修缮并更换构件是古代木构建筑保存的常态。现存的大量宋元明建筑中都包含多种时代特征的构件,尤其在江南地区,断代标准如何选取、年代分析方法如何建构是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虎丘二山门为案例,讨论了古代木构建筑年代与价值认知、年代研究方法、江南地区构件样本库等问题,以及对文物建筑保护实践的启示。着重讨论了类型学方法在实物年代分析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雕刻是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古建中的木雕刻由于木材的特点与其它材料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注意它与其它雕刻不同的一些特点。古建木雕刻的基本要求,一是图样优美,二是空间布局均匀,三是雕刻部位牵连牢固。  相似文献   

18.
论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从宫殿、民居、园林、坛庙等方面 ,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应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芳  李士好 《建筑与环境》2009,3(3):108-110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以魏晋时期的市井寺庙与山林寺庙为起点,概述了寺庙园林肇端发展及历史沿革,阐明了汉化佛教——禅宗寺庙建筑的不同类型及相关的文化特色。尤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主要探究对象,从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分布概况、寺庙总体布局及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环境阐发了皇家寺庙园林的基本特征。并从禅宗及禅文化特有的哲观和价值标准,分析了寺庙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基础、佛教禅宗精神与传统园林观之间不期而遇的契合,揭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意象,阐发了其造园目的和创作手法。最后,本文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例举了清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刘海  杨凡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9,27(7):162-165
从研究寺庙园林的空间特征入手,以普陀山双泉禅院为实例,论述禅宗佛学思想及禅宗美学在园林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寺庙园林中所蕴含的《华严宗》哲学内涵。对比中日寺庙园林的特点与成就,指出中国寺庙园林中存在只注重肃穆庄严的形的塑造而缺乏对自然风华的意的领悟的不足,提出结合日式禅宗庭园的艺术特征,营造蕴含禅意之德、浓缩自然之美的寺庙园林,为人们创造出一处参禅悟道,清淡恬静的“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