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重大工程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众多且关系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管理难度大。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为例,利用SNA对利益相关者在网络中的地位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可能遇到的风险给出可行的治理方案。研究表明借助SNA对重大工程进行风险管理,提高工程治理效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分析BIM情境下利益相关者风险分担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BIM情境下的项目特征入手,结合文献综述,筛选出12项关键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建构BIM情境下利益相关者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模型。研究表明:BIM情境下利益相关者自身综合实力与项目组织特征是实现合理风险分担的根本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感知与BIM团队成员之间信任程度是间接因素,项目合同环境、承担意愿、行为风险、激励政策、收益分配、信息共享、协同决策等是其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3.
多组织研发项目通常伴随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这类项目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在已有众多的风险管理过程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跨组织研发项目特点的风险管理过程是提高项目成功的关键。从知识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复用和模式分析理论的多组织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并且通过文献总结提炼出若干个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分别给出了目标动机、适用性、结构、优缺点、示例等方面的描述,并通过应用案例,说明了风险基本模式的有效组合可以定制出适合多组织研发项目情境的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很多是借鉴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项目与公司作为不同性质的组织,其特点显著不同。通过分析公司利益相关者与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提出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的重点及注意事项,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价值集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阐述基于BIM的IPD模式内涵及其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公共工程核心价值理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全面分析了公共工程全寿命期利益各方的价值要素,构建了基于BIM的公共工程综合价值集成管理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模块,阐述了基于BIM的公共工程综合价值集成管理实施机理和运作方式,以期能促进公共工程各利益方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及时有效地集成公共工程全寿命期中各个利益主体的价值要素,使最终的工程能够满足公共工程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研究成果可对我国公共工程全寿命期的价值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投资回报率是 BIM 得以在建筑工程项目迅速普及和发展的显著动因之一,以往文献多以工程案例或实证分析探 讨其应用价值或主要阻碍问题,忽略了组合影响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所得结论单一缺失共识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学术谱系回溯高被引文献,构建应用价值与阻碍问题影响因子;以中国建筑业协会 BIM 专家库作为样本框进行非概率性 随机抽样获得 104 个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 BIM 的应用价值权重,以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问题,为项目参与 方提供管理、投资或决策参考,为促进 BIM 技术应用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工程组织为研究对象,基于制度与技术互动的视角,识别并精炼21项影响工程组织BIM采纳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网络分析进行网络整体及个体因素间作用关系研究,探究工程组织如何提高其BIM采纳。研究发现领导/管理风格是影响组织BIM采纳的主导因素,资金支持和组织学习与创新是组织提升BIM采纳的关键。此外,探析了BIM采纳提升路径,为促进各影响因素持续改善、组织BIM采纳不断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体模型框架构建的目的是明确利益相关者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给工程建设相关决策者提供检索和辅助决策等服 务。在知识管理的角度上讨论了利益相关者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信息的关系,通过采用本体模型,以统一标准范式的知识元 表达不同储存方式的信息源,进而提出工程活动中利益相关者本体模型集成框架,并以湖北麻城脚手架坍塌事件为例进行逻 辑推演。结果表明,该逻辑框架对利益相关者行为和工程质量信息之间的集成给出了可行的方法,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 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项目群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效率,结合项目群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复杂性和其影响范围的不同,提出项目群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该体系将项目群的利益相关者按照其影响(或受影响)的范围分为三层:企业层次、项目群层次和单项目层次,提出分层管理与跨层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各管理层的基本管理范围,并建立利益相关者分层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工程项目组织具有特殊性,知识创造模型同一般企业有着很大差异,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对工程项目知识创造的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解决工程项目知识创新问题的新基点。回顾了基于SECI模型的相关知识创造模型,在正确识别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相关者的知识需求以寻找知识缺口,构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工程项目知识创造模型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2002~2012 年是BIM 研究快速发展的10 年,对此期间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梳理可对日后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以 SCI 数据库以及未被其收录的ITCon(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CME(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两本期刊作为数据来源,通过经典文献计量学方法——共被引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网络关系,基于Fast-greedy 算法划分社团流派,并以人工阅读分析的方式对其间BIM 文献进行综合整理。最终得出BIM 研究领域的五大社团流派,两大知名团队以及相关可供参考学习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2.
以16本建筑规划学期刊所收录的乡村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对高被引文献进行引文编年图谱绘制,通过文献间的引证关系,分析其知识流动过程.结果显示:知识演进过程中形成了"民居聚落""乡村景观""城乡关系""新农村建设"4股知识流.其中"民居聚落"为经典研究,而"新农村建设"为当下研究热点,但知识传承关系较弱.跨专业研究为乡村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建设工程行业发展需求,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开设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且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现行MEM 教育体系不能有效满足培养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现有的MEM 专业学位教学体系。基于高层次管理人才所需的“T”型知识结构确定了突出学科特色的三模块双“T”型MEM 专业学位知识结构体系,依托优势学科交叉建立了集成多学科优势的渐进式课程体系,并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平台—实践基地”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建立的创新型MEM 教学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生教育尤其是MEM 教育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程咨询专业人士执业的特殊性,其执业风险控制一直是困扰我国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首先通过经济学和风险管理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论证了人力资本专用性是工程咨询专业人士自发进行执业风险约束的机理和核心因素.其次,通过分析工程咨询专业人士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建立了行业系统内部的增加工程咨询专业人士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新工科”及“美丽中国”建设等背景下,掀起了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热潮。基于知识图谱,借助计量可视化工具,通过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84篇工程伦理教育相关文献,指出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发现国内研究具有“受国家政策影响”“研究内容逐步细化,向实践转移”,以及“课程教育体系有待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的特点,并从国家、社会、高校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缓解 PPP 项目合同履约困难的现象,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履约风险特征及关系。根据案例分析、专家打分等识别、量化风险,建立履约风险网络模型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四类指标(整体网络结构特征、个体中心度、影响力及凝聚子群)来识别关键风险及潜在风险扩散路径。研究表明存在具有风险扩散路径的履约风险网络,其中,关键风险包括成本超支风险、工期逾期风险等;存在风险扩散路径,如工期逾期风险—政府干预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风险传播节点有运营费用过高风险等,从而为 PPP 项目合同的履约风险分析提供了新框架,有助于 PPP 项目履约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7.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发展现状及学科体系构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具备火灾科学、消防技术和消防工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其下属学科包括火灾学、防火工程、灭火工程、消防管理工程、消防指挥学、火灾调查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消防风险管理研究、火灾模化技术、火灾心理和火灾行为以及消防可靠性数据的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的优先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Renewable energy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way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leads to renewable energy subsidie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tudy area in the field of energy policy research.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key literature, historical research pathways, and research clusters from 1997 to 2018 focusing on renewable energy subsidy policy. We qualitatively reviewed renewable energy subsidy policies on the basis of thre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co-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historical path analysis, and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A co-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fluential studies on the subject of renewable energy subsidy policies. Our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published within our time range identifies “key nodes” (documentation), “historical pathways”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intellectual cluster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guidance for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in the area of renewable energy subsidy policies.  相似文献   

19.
Three small, six medium and two large UK building and/or civil engineering contractors took part in the survey which is analysed by B.A. Young, Director of short course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nit at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alford, and A.R. Duff of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UMIST.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the 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sectors is highly controlled, and jobs are sequential. There is an ordered movement of individuals through the hierarchy which is substantiated by the relative uniformity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0.
Three small, six medium and two large UK building and/or civil engineering contractors took part in the survey which is analysed by B.A. Young, Director of short course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nit at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alford, and A.R. Duff of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UMIST.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the 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sectors is highly controlled, and jobs are sequential. There is an ordered movement of individuals through the hierarchy which is substantiated by the relative uniformity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