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结合降维技术的电力负荷曲线集成聚类算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力负荷曲线聚类是配用电大数据挖掘的基础。分析3种典型聚类有效性指标,指出Davies-Bouldin有效性指标更适用于评估负荷曲线的聚类结果。研究基于层次、基于划分、基于密度、基于模型等类型的聚类算法,从聚类效率和聚类质量两方面评价各种算法。层次聚类的质量较高,效率较低;划分聚类的效率较高,质量较低。针对单一聚类算法的不足,研究基于经典聚类算法的集成聚类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负荷曲线聚类。该算法包括bootstrap重采样、划分聚类、层次聚类3步,对不同规模数据集的聚类结果表明集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聚类。针对电力负荷曲线的特征,研究多种数据集降维算法,在降维后的数据集上进行集成聚类,比较各种降维算法的信息损失和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规模电力负荷曲线的聚类问题,结合主成分分析降维的集成聚类算法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维负荷曲线的聚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谱多流形聚类的负荷曲线聚类方法,该方法包括典型日负荷曲线提取、负荷曲线聚类和聚类效果评价3个步骤。首先提取用户负荷特性指标,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提取用户典型日负荷曲线。在改进谱多流形聚类算法中,引入时间翘曲距离度量曲线相似性,并用高斯核函数计算局部相似性,基于此构建相似性矩阵并聚类。聚类后采用多种聚类有效性指标,从聚类效果、算法稳定性和运算时间3个角度对聚类结果和算法性能进行评价。采用某地区若干用户的负荷数据作为算例样本进行聚类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典型日负荷曲线提取方法和改进谱多流形聚类算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聚类分析是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基本方法。针对现有聚类方法应用于基于电网大数据平台的在线负荷建模中在聚类质量、鲁棒性等方面表现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分段线性表示(IPLR)的日负荷曲线降维方法。利用IPLR对数据组进行自适应降维重构的优点,与动态时间弯曲(DTW)距离适用于不等维时间序列间相似度衡量的特点相结合,构造出IPLR与DTW距离相结合的日负荷曲线聚类方法。首先,根据负荷曲线相邻及间隔采样点变化量,提取负荷曲线的特征点,对曲线进行自适应降维重构;然后,以DTW距离作为曲线相似度衡量指标,运用基于Canopy的K均值(CK-means)算法对降维数据组展开聚类分析。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中国某省区电网典型用户日负荷曲线的分类与综合,结果表明所提降维方法与相似度衡量方法相契合,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用于变电站综合负荷行业构成比例解析。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负荷数据因各随机因素产生异常对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与负荷调度的有效性造成严重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PFCM聚类算法以修正电力负荷异常数据。该算法首先利用新定义的PFCM聚类有效性指标函数与动态调节权重的PSO算法分别实现了负荷曲线最优聚类数目与聚类中心的自适应确定;然后利用改进的PFCM算法提取负荷特征曲线,实现了对负荷曲线的聚类;最后使用该方法对西北某市负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相关方法进行异常数据的识别与修正。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样本距聚类中心的距离明显更小,且在相同异常值修正公式下,使用改进后算法聚类结果修正的异常值更接近于原始负荷数据,平均相对误差相比改进前降低1.99%。  相似文献   

5.
计量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收集的用户负荷信息越来越准确,从而提供了负荷用电特性聚类分析的数据基础。为了解决电力负荷聚类应用场景中需要聚类结果与典型负荷类别尽可能相似的问题,以蚁群聚类算法为基础,采用典型负荷曲线作为先验信息,将评估聚类效果的指标和聚类中心与典型负荷曲线的距离2个因素构成优度指标来代替传统的均方误差,以此来更新信息素矩阵,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聚类的半监督聚类算法。通过某省工业用户2017年的日负荷数据分析验证了聚类结果不仅向原有的标识样本类型靠近,而且兼顾同类型样本差异小、不同类型样本差异大,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海量负荷数据进行降维聚类处理是提取负荷关键信息,深度挖掘其内在规律的前提。根据负荷曲线的形态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时间分辨率自适应分段聚合近似方法的曲线形态聚类算法。首先,根据负荷爬坡事件及基于斜率提取的边缘点来衡量负荷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采用自适应分段聚合近似算法对用户日负荷数据集进行可变时间分辨率重构,进一步采用一种基于负荷曲线形态聚类的k-shape算法进行聚类处理,该聚类算法以一种基于曲线形态相似性的距离量度方式作为相似性判据,并依据斯坦纳树优化方法进行聚类中心计算。利用模拟数据、实测数据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数据降维、负荷聚类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FCM)应用于日负荷曲线聚类分析时存在易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易收敛于局部最优值以及日负荷曲线的内在特性难以通过距离得到充分反映的问题,利用日负荷特征值指标对日负荷曲线进行数据降维处理。提出了基于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GWO-FCM)。该算法利用GWO为FCM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结合了GW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FCM的局部搜索能力。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日负荷曲线聚类效果,算法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8.
李玉娇  黄青平  刘松  陈雨  刘鹏 《电测与仪表》2018,55(16):137-141
针对电力大数据背景下智能电力用户负荷模式提取的可靠性不高且传统单一聚类算法聚类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融合相结合的电力用户负荷模式提取方法。首先,对负荷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减少特征间分类信息冗余实现高维特征的降维。然后,用四种聚类方法分别对降维后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具有差异性的聚类成员。最后,利用共识矩阵对所得聚类成员进行聚类融合,得到优于单一聚类算法的最终聚类结果。通过电网实际用电数据验证了所提负荷模式提取方法能够提高聚类准确率并降低计算复杂性,并用有效性指标Silhouette对最终聚类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由于用户用电行为的多样性和随机性,负荷数据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传统负荷曲线分类方法在处理不均衡数据时性能较差,为此,提出一种改进K-means与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分类模型结合的负荷曲线分类方法。首先,为提升K-means算法对不均衡数据的聚类效果,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思想,提出一种相对k近邻密度峰值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related k-nearest neighbor density peaks,RKDP),将其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中心进行聚类;其次,为提高RKDP_K-means处理高维负荷数据的性能,采用LSTM自编码器进行特征降维后再聚类(LSTM-auto-encoder RKDP_K-means,LARK)获得精准类别标签;最后,基于LSTM和CNN网络分别提取负荷特征构建负荷曲线分类模型,实现对大规模负荷曲线的分类。算例表明在大规模负荷曲线分类时,相比于LARK算法,本文所提方法轮廓系数指标提升29.7%,效率提升3.46倍,具有良好的负荷曲线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使用户具有更多的用电自由,导致电力用户类型多样化、用户间负荷特性差异逐渐增大、负荷数据的类簇分布情况复杂化。为解决传统聚类算法面对不均衡负荷数据集时聚类效果不佳以及缺乏自适应能力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自适应密度峰值聚类(Improved self-adaptive Density Peak Clustering,ISDPC)算法。首先,基于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和相对密度的思想定义了一种新的密度度量方式。然后在决策图中拟合分段函数得到最优类簇数目。最后,通过构造加权KNN图改进样本分配策略。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聚类算法相比,所提方法聚类结果更加精确、具备自适应能力、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考虑双尺度相似性的负荷曲线集成谱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荷聚类可以依据形态特性差异对负荷曲线进行归类,实现用户用能行为规律分析,为需求侧响应、电网客户服务等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文中提出一种考虑双尺度相似性的负荷曲线集成谱聚类算法。首先,为了克服欧氏距离在负荷特性相似程度度量上的局限,基于负荷差分向量的余弦距离实现负荷形态变化的相似性度量,提出一种双尺度相似性度量方式;然后,基于双尺度相似性与谱聚类算法,建立差异化基聚类模型;最后,依据聚类评价指标自适应计算基聚类模型权重,以加权一致性矩阵与谱聚类实现聚类集成。算例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挖掘负荷形态特性差异,在不同数据集中性能表现稳定,具有显著的聚类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力负荷曲线聚类中传统的K-means算法对初始值敏感以及需给定类数目的缺陷,将一种基于分位数半径的动态K-means算法应用到日负荷曲线的聚类分析中,并进行了分布式的改进以优化计算效率。此算法结合了两种思想:分布式聚类中的局部聚类与全局聚类,以及层次K-means中以多次k取定值时K-means运算所得到的中心点来表示该类。将多次的K-means运算分配到不同子站点,并使每次K-means运算中k不断改变。再从类的几何特征出发,引入了分位数半径的概念,规定样本点与各类中心点间距的分位数表示该类的半径,于主站点中对各类的中心点间距与类的半径进行大小比较,并进行筛选融合来获得新的类,从而实现较为快速地识别类数目,并且得到新的聚类初始中心与结果。最终以某地区606个用户某月的日负荷数据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该算法在电力负荷曲线聚类分析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配电网的高速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现有配电网动态重构中开关次数难以约束,系统节点功率变化对配电网潮流分布的影响以及单一聚类算法负荷识别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形态与幅值的双层聚类。外层以皮尔逊为相似度量进行形态相似聚类,内层以欧氏距离为相似度量进行幅值相近聚类。建立减小网损、提高电压稳定性、均衡馈线负荷、减少开关操作次数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完成配电网多目标动态重构。仿真结果表明,较静态重构开关操作次数降低了54.76%,减小电能15 575.4 kW·h,降低了39.28%,较重构前电压偏移指数降低49.1%,负荷均衡度改善41.9%。该研究所提改进的双层负荷聚类相比FCM聚类,准确度提高了11%,聚类效果更加接近原始数据。该动态重构方案可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只是按照电价对用户负荷特性进行分析带来的问题,达到需求侧管理的有序用电,提出了基于聚类法的负荷特性分析方法。以工业企业DSM方案为背景,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重要企业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聚类。利用基于可能性分布的聚类有效性函数指标作为分类依据,对某公司的负荷特性进行精细挖掘,对聚类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负荷峰值时段,其在需求响应事件中,可提供气候敏感负荷中断容量和生产负荷中断容量两种类型,并得出了其对应适合的需求响应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电力负荷曲线聚类通常依靠负荷形态差异和负荷数值差异对负荷曲线进行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和双尺度相似性的集成聚类算法,采用以欧氏距离和皮尔森相关系数作为相似性度量的K-means算法生成基聚类,再通过粒度距离度量基聚类间的相似性,从而选择部分基聚类参与集成,最后生成相似度矩阵并采用层次聚类获得最终聚类结果.算例结果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聚类算法在故障区域识别中的定位能力与容错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继电保护状态信息与谱聚类相结合的电网故障区域识别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各个智能电子装置(IED)提供的继电保护状态值形成特征向量,然后根根事先划定的元件与IED的关联方式,对谱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到故障元件。在容错性方面,对特征向量畸变对聚类分析的影响做出了分析,并发现使用密度调整谱聚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经仿真实验表明,对核函数的密度差进行改进,相比于已有的基于聚类原理的故障定位算法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容错能力,并且定位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整个大电网进行统一的电压调控变得越发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改进K-means聚类算法的电网无功电压快速分区方法。首先建立电耦合强度矩阵反映系统节点间的电气耦合关系的强弱。然后采用深度学习中的稀疏自编码器,通过训练实现对输入的高维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最后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用以对降维后的特征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检验电气模块度值来确定最终的分区。以电气模块度、无功储备校验两个评价指标对电网分区质量进行评估。对IEEE39节点和IEEE118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在保证连通性以及充足的无功储备的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电气模块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