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铁上盖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存在,虽数量不多,但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计时必须认真对待。对轨道交通结构的保护是地铁上盖建筑设计区别于普通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介绍一个地铁上盖建筑的设计实例,在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结合上部结构对基础设计的要求、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的影响、地铁隧道结构特点,根据该项目的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该项目地下洞室理论分析及岩土工程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和永久使用阶段不危及下方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项目施工全过程,地铁均在运营,监测数据表明,地铁隧道结构位移和本文数值模拟分析基本吻合,地铁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介绍地铁上盖建筑的电气设计:高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总图设计、防雷接地设计等,总结地铁上盖建筑在电气设计中的要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3.
4.
某项目是带6栋塔楼的地铁上盖,为充分发挥已建地铁站结构及其支护地下连续墙的作用,拟建地铁上盖与地铁站结构及地下连续墙相接。此连接形式对已建地铁站产生抗浮力改变、中柱轴力增大及基底反力增大等影响,并对地下连续墙产生抗浮力及基底反力增大等影响。文中从连续墙冠梁构件强度、连续墙整体抗浮、连续墙地基承载力、地铁站中柱轴压比及减振措施等方面论证了该方案的结构可行性,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某交通枢纽站以TOD模式建设成为一个地铁上盖综合体。该综合体为层间隔震结构,同时由于该场地涉及多条地铁线和铁路线,情况非常复杂,导致该综合体仅局部可设地下室,局部为独立承台,结构嵌固条件与普通全地下室结构不同,需要验算水平力作用下桩基的承载力。介绍该综合体的桩基水平承载力设计,包括基底剪力在地下室和独立基础之间的分配;比较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上海市地方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 08-11—2010)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的异同点,并最终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计算方法,对基桩进行桩身强度验算。结果表明,桩身内力理论值与试桩结果吻合。同时将与隔震相关构件直接相连的柱下独立基础承台的性能目标提高至中震不屈服。本项目的计算方法可为同类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韩晓晶 《山西建筑》2011,37(24):22-23
简要介绍了地铁上盖物业的发展历程、开发模式、规划设计原则等内容,结合某地铁车辆段综合体概念方案设计投标项目,就地铁上盖物业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宁波杨柳郡G地块地铁上盖项目利用PKPM结构计算软件设计计算,在原结构顶层框架柱顶设置塔吊承台基础,以安装多台塔吊,解决狭小场地内材料周转、垂直运输难题。以此为例,介绍了塔吊基础的设计原理及施工要点,其成功的应用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建设高度,对车辆段及其上盖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对多个案例的计算及分析表明:采用柱端加腋可改善车辆段厂房的抗侧刚度;利用层间隔震技术可解决楼层刚度突变;采用全框支转换结构性能化设计、隔震框支剪力墙结构性能化设计等方法可实现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高度提升.另外证明了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车致振动机理,对杭州某地铁车辆段试车线上盖建筑的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环境激励分析了上盖建筑楼板的动力特性,研究了不同车速下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的车致振动特性和传播规律,结合中国环境振动评价标准对建筑物室内的振动舒适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盖建筑楼板一阶频率在28~46 Hz之间,阻尼比为0.3%~1%; 上盖建筑物的车致振动主要分布于0~140 Hz之间,10~25 Hz以内的低频振动表现为结构的整体振动,沿层高有放大的趋势,不同车速下楼板振动频率分布类似,都主要集中在楼板的自振频率附近; 随列车加载车速的降低,地铁上盖建筑中的整体振动强度呈下降趋势,部分楼板的最大Z振级及分频振级均出现“反弹”现象; 试车线列车以超过35 km·h-1的车速运行时上盖建筑中楼板的实测最大Z振级超过了标准限值,为保证试车线列车功能同时提高上盖建筑的振动舒适度,有必要在已有轨道减振的基础上对上盖建筑物进一步采取减振隔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了地铁。本文以某地铁上盖学校为例进行隔震设计,通过添加橡胶隔震支座使学校在地震作用下承受的剪力和弯矩大大地减小,以此来减轻地下地铁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本文给地铁上盖建筑的隔震设计提供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11.
郭红旗  周丽 《建筑技艺》2012,(6):184-187
通过对上海莘庄地铁上盖项目设计方案的介绍,对其以打造ECO平台为目的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说明,罗列了生态平台、交流平台、有机平台的实现目的与实现策略,并对项目设计中的策略实施细则进行了说明,实践了复合体建筑理念在中国当代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以杭州某地铁线路车站为背景,选取车站附近典型低层(3层)和高层(16层)建筑结构,在不同楼层内结构柱和楼板位置处布置加速度传感器,获得了地铁车辆下穿上盖建筑不同楼层位置处的振动实测时程数据,通过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进一步获得了不同柱、板位置处振动响应的频谱和1/3倍频程。通过时-频分析研究了地铁车站附近低层和高层上盖建筑中波动传递与衰减规律,同时结合板、柱振动测量数据,采用不同的振动评价规范(GB 10071—1988和JGJ/T 170—2009)对上盖建筑结构振动进行评价分析,获得了振动评价规范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车致建筑结构柱和板的振动随着楼层的升高先增大再减小最后出现增大;振动波在结构顶层由于入射和反射叠加存在振动放大效应,特别是高层建筑更为明显;在同样振动水平下JGJ/T 170—2009规范较GB 10071—1988规范更为严苛。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结构,平台下部为大跨度框架结构,平台上部为小跨度结构,因此存在竖向构件不连续,对结构设计带来了挑战。文章就平台下部框架柱选型、新型节点的开发与研究以及结构高度超过规范规定限值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有关结论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锐 《江苏建筑》2020,(3):40-42,5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铁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当已建地铁线路穿越建设用地,有可能会影响到隧道上方的建设活动。针对这个问题,文章以某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为例,提出了3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地铁+物业的开发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出行,为发展低碳环保的智慧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依托智慧社区的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更好的优化地铁站点周边的交通组织,降低碳排放和噪音等,因此在地铁上盖发展智慧社区是种双赢组合。本文从规划和设计角度,探讨如何运用智慧社区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地铁+物业的开发模式,对传统的社区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朱怡  朱黎明  张敏 《建筑结构》2022,52(7):136-140,85
地铁上盖建筑下部结构为了满足工艺要求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上部住宅为剪力墙结构,两种结构形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上下层刚度的突变,盖上大面积深厚覆土的巨大质量将带来强烈的地震反应,并且上部开发一般晚于下部地铁车辆段的实施,为了给后期上部开发预留一定变化的余地,本工程地铁车辆段上盖采用底部框架+隔震层+剪力墙的结构体系.采用隔震...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某地铁上盖项目设计与施工为例,介绍了地铁上盖项目设计与施工全过程BIM技术应用、“强下部、弱上部”盖板并缝技术、大型复杂转换梁施工与监控、架空交叉梁塔吊基础施工,以及施工车道变形缝改造施工保障措施等。经工程实践证明,解决了地铁车辆段上盖结构存在底部刚度突变、竖向构件大量转换、复杂转换大梁、盖上塔吊基础设置等系列技术难题,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提升设计与施工协同、可视化、智能化建造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某地铁上盖商场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介绍了上部结构布置以及结构设计特点,大平台梁板实现3h耐火极限的处理方法以及波纹腹板梁的设计特点,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州官湖车辆段项目为例,对车辆段与上盖物业该法这种新型的混合开发形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经济的节能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TOD项目上盖施工期间,或因盖下无法新增竖向结构而难以按常规方式布设塔吊基础。该施工技术提出通过在盖上设置架空的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梁作为塔吊基础,把塔吊荷载传递至拟建TOD项目的既有竖向结构上,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塔吊荷载对盖板的影响,确保了盖下地铁的正常运营。同时,该施工技术基于结构变形协调原理,分析塔吊荷载作用下十字交叉梁的内力分布情况,为该结构形式的安全可靠提供验证思路。通过将该受力分析过程内嵌进Revit的自定义参数化族中,施工技术人员应用该自定义族,既可实现塔吊十字交叉梁基础的三维场地模拟,又可快速电算化复核其受力情况。这有利于多个布设方案间的快速比较,大大提高了TOD项目超高层塔吊基础布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