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涛  孟丽岩 《山西建筑》2016,(5):248-250
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从地震作用、结构材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等方面,总结了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感悟,旨在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必要性,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应用,达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针对该课程内容多、理论深奥、概念抽象,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差的现状,提出工程案例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阐述工程案例与虚拟实验组合教学模式的特点,介绍工程案例与虚拟实验组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策略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最后以反应谱理论知识讲解为例,详细介绍案例教学与虚拟仿真混合教学模式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教学中以抗震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主线,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可视化的地震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强调启发式教学,加深学生对抗震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包含许多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和思想。5·12汶川地震造成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同程度的开裂、损坏,甚至倒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构件破坏形态的分析,从结构延性、约束混凝土、"强柱弱梁"等方面,对学生开展了抗震概念和思想的引导和教育,增强了学生对结构抗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习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抗震和高层建筑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建筑类学生学习建筑结构课程时普遍存在结构方面基础薄弱,概念不清,特别是结构抗震方面更弱等问题。本文介绍课程教学中采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小组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得学生对各种结构类型的特点及抗震效果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多年抗震设计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和本科教学中大类系列课程项目建设,文章从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教材章节调整和内容修编三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新教材的修编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能力,文章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方法,介绍了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情况,以及在建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现状和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环节。以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为背景,分析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实践方法。阐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途径,探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式,评价实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结果表明:融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教育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从地震灾害的角度研究了学习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的意义,根据抗震设计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从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如何教授建筑抗震设计这门课程进行了探讨,以达到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小学砌体结构教学楼,根据抗震检测鉴定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加固修复方案以满足结构抗震性能的需要,分析了该抗震加固的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抗震加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视野下建筑结构抗震微博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微博这一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探讨教学新思路。文章首先分析了微博的教学优势,接着阐述了在建筑结构抗震教学中,利用微博进行的教学实践。最后,对基于微博的建筑结构抗震教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基于微博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论述了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提出在教学改革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互动、启发的教学方法,建立长效考核机制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采用专题模块化教学,明确各模块的学习主题,对不同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精细化讲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快速高质量吸收。教学中借助现代新型教学手段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并与其他专业课内容相互渗透,与最新规范相结合。同时,融合工程案例,在案例中让学生体会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经典案例,对其进行研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发散学生思维。运用BIM仿真教学,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知识视野。通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实现与抗震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抗震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及相关理论。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积极,进而熟练掌握各章知识点,教学效果良好,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层面比较了中日建筑抗震规范的发展以及抗震设计和抗震计算方法。两国的抗震设计思路类似,都是采用两阶段的设计,但总体而言,日本的抗震设防标准要高于中国,而且第二阶段的设计易于实现和检查。同时日本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它是第一个将基于能量的抗震方法写入规范的国家。通过本文的比较与分析,希望对中国的抗震规范编制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根据汶川地震中此类结构的震害特点,着重探讨了纵墙承重结构体系教学楼的抗震性能,指出了纵墙承重砌体结构体系教学楼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此类房屋抗震鉴定、加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点,并探讨了抗...  相似文献   

17.
工程结构抗震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对象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课程理论知识点较多,涉及结构抗震技术最新发展。受学时和教学经费限制,实验教学一般限于梁、柱构件在拉、压、弯、扭等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很少进行如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构件耗能能力测试、结构地震响应等结构动力荷载试验。介绍了工程结构抗震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了现有配套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开设结构抗震性能相关实验课程、建筑和桥梁减隔震装置力学性能实验课程的建议,并从编写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讲义,编制实验报告模版,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最新工程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充分了解了各类减隔震装置、最新结构设计理念和新型结构体系,得到了规范化的试验操作技能训练,对学生就业后快速理解工程建设程序和标准,或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理念出发,选取典型的城市高架桥,通过研究其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性能指标,分别采用延性抗震设计和减隔震抗震设计进行分析。对比这2种方法在结构抗震性能及结构经济上的差异,表明减隔震抗震设计不仅可获得更优的抗震性能,还可有效地减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9.
隔震结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础隔震技术是首次纳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新技术,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将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作为本科毕业设计题目的实施过程。包括:设计步骤、指导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还总结了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提出的新思想。目的是为拟开展此项工作的教师提供示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