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MR智能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建立该混合控制结构的数学模型,其中应用双线型恢复模型描述橡胶垫隔震层的弹塑性特性,运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ANFS)计算MR阻尼器的控制力。在SIMULINK环境下对控制结构进行仿真动力分析。并对具体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仿真分析表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结构控制中,并证实了MR基础隔震结构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智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目前长周期地震动的界定方法,共选取18条近场和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作为外部输入,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本构关系,定义了构件的性能准则,建立了隔震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探讨了基础隔震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各构件破坏的变化特点,并提出利用钢支撑改善隔震结构长周期抗震性能的加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动强度下,相对于普通地震动,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底层的破坏最为严重,是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通过在结构底层外侧柱间设置钢支撑,能够有效提高隔震结构的长周期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层框架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不隔震结构、基础隔震、1-15层层间隔震结构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ETABS进行反应谱和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本周期、底部剪力、顶部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并与不隔震结构进行对比,得出随隔震层位置变化结构受力变化规律。运用EPDA进行弹塑性时程计算,验证ETABS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对近断层地震作用下不同隔震支座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比的隔震支座有:铅芯橡胶支座(LRB)、摩擦摆支座(FPB)以及恢复力-摩擦支座(R-FBI)。对基底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通常LRB隔震框架会产生较其他两种隔震框架更大的顶层峰值位移、底层层间峰值偏移比以及支座峰值位移,即LRB隔震效果最差;FPB隔震框架与R-FBI隔震框架会产生非常相近的底层层间偏移比,而FPB隔震框架会出现较R-FBI隔震框架稍大的顶层峰值位移与支座峰值位移,即FPB隔震效果比R-FBI稍差,R-FBI隔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从隔震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具体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揭示了隔震结构在抵抗水平地震作用中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6.
胡妤  赵作周  钱稼茹 《建筑结构》2021,51(1):66-71,142
功能可恢复结构既能在地震中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使得建筑在地震后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地对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中的连梁进行设计或者使用高性能构件是实现该类建筑震后功能可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了一典型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比较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具有的特点,以某高层钢结构基础隔震建筑为例,运用SAP2000V15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并施加一条强震地震波对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通过对水平地震计算结果的研究得出基础隔震钢结构减震效果显著,可应用于高层钢结构上。  相似文献   

8.
结构通过隔震设计后周期延长,能够降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本文以某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隔震设计以及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剪力与层倾覆力矩大大降低,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47,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要求,并且与非隔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的构件损伤明显减小,特别是上部结构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构件混凝土的损伤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陈燕友 《城市住宅》2021,(2):217-218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高层装配式隔震结构研究是现阶段高层建筑研究的重点,而装配式隔震结构中的隔震节点更是保证隔震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试验研究高层隔震结构隔震节点性能,以期为建筑抗震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模块化建筑具有整体装配率高,施工绿色环保、高效等优点,然而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震后修复成本高。将隔震技术应用到模块化建筑中,可在不改动上部结构的前提下,改善其整体抗震能力。相比传统橡胶隔震技术,摩擦摆隔震技术具有承载力大、工业化程度高、湿作业少等优势。为此,研发了一种自适应变摩擦摆隔震支座,分析了该支座力学特性,确定其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变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不同工况下剪切性能试验,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验证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基于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提出模块化钢框架变摩擦摆隔震结构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设计模块化钢框架摩擦摆和变摩擦摆隔震结构,并对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比摩擦摆隔震支座,所提出变摩擦方式可实现支座等效刚度增加11%左右,等效阻尼比增加18%左右;相比摩擦摆支座隔震结构,变摩擦摆支座隔震结构的楼板加速度、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和上部结构损伤程度略有增加,但隔震层位移明显减小,且这种特性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加而愈明显,体现了变摩擦摆支座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RC框架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进行了 6个 1/ 2比例框架梁柱组合件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重点研究了按我国规范设计的 RC框架结构的典型受力单元 (梁柱组合件 )的变形性能及恢复力特征。试件的主要研究参数为梁纵向钢筋配筋率、梁塑性铰区配箍率以及节点核芯区体积配箍率。在对试件总体变形及塑性铰区域和节点核芯区局部变形量测结果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了塑性铰区域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纵向钢筋在节点区的粘结滑移以及节点区的剪切变形所产生的侧移在框架结构总侧移中所占的比例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2榀低屈服点钢筋和1榀普通钢筋的两层两跨RC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结构的破坏形态、破坏机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与普通RC框架相比,在相同水平承载力情况下,低屈服点钢筋RC框架具有延性性能好、变形能力大、刚度退化趋缓、耗能能力强的特性,可见,低屈服点钢筋RC框架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抗震评价,详细讨论了其分析模型及目标位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较现浇节点差,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塑性变形,基础隔震能够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结合某5层装配式框架办公楼,并基于刚度、强度折减原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罕遇地震下结构的抗震响应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弱于现浇结构,隔震后结构层加速度、层剪力均明显降低,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隔...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适合大跨隔震结构的损伤模型,对四种不同跨度的大跨隔震及非隔震网架结构进行多维多点激励下基于损伤的IDA分析,研究大跨网架结构和大跨隔震网架结构在小震、大震及超设防烈度地震下的损伤发展状况及损伤概率。结果表明:对于大跨非隔震结构,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钢结构屋盖的损伤逐步增加,但一般小于下部结构;对于大跨隔震结构,地震动强度较小时隔震层损伤大于其他各部分,且此时钢屋架损伤很小,地震动强度较大时,网架损伤逐步增长并大于下部构件。在超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大跨隔震结构的损伤依然较小,表明大跨隔震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装配式隔震结构中隔震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配式隔震结构,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隔震节点,采用1/2缩尺模型对该新型装配式隔震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等性能进行研究,并与现浇节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类新型装配式隔震节点应用于装配式隔震结构是可行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 Sees对试验的装配节点和现浇节点的滞回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嵌带竖缝剪力墙(PRCFW)结构的抗震性能,对2个单跨两层、缩尺比为1∶2的PRCFW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考察了PRCFW结构的变形和延性、滞回耗能能力、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等性能,分析了框架与内填墙之间的抗剪连接件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设计的抗剪连接件性能可靠,未发生疲劳剪断或锚固破坏;内填墙设置竖缝对PRCFW结构的初期刚度影响较小;进入屈服段后,预制竖缝阻碍了斜裂缝的发展和贯通,缝间墙段以弯曲变形为主,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缓慢,使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不同轴压比下的框架柱和现浇节点基本完好,破坏主要发生在内填墙和梁端。结合试验和分析结果,提出了PRCFW结构在工程设计时的若干补充计算及构造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燕友 《居业》2021,(2):51-52
装配式住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高层建筑中,但现阶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对于装配式住宅的研究并不深入,甚至于有部分仍处于空白阶段,这对我国高层装配式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高层装配式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能够辅助我国更好地进行高层抗震研究,提升高层建筑抗震质量,进而降低我国在地震灾害中所遭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粘滞阻尼器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为更加明确粘滞阻尼器加固效果和设计参数的影响而设计的六层框架结构应用粘滞阻尼器加固方案,并在Opensees有限元平台上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层间角位移的减小程度评价粘滞阻尼器的加固效果,并比较了设计参数等效阻尼比ζeff和粘滞阻尼器速度指数α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