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Planning》2018,(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德育教育为辅的育人模式。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的有效平台。因此,我们应该从育人的内容、方法及效果为切入点努力探索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成果。  相似文献   

2.
杨延萍 《建造师》2010,(10):148-14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实践教学在促进理论内化为学生思想的自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在高校教学中如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的同时,就如何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多渠道、多形式、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基地的搭建、教育资源的整合、拓展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发展与创新。笔者从实践教学实施的现实性出发,对高校如何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教学模式及发展问题进行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137-140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观为指导,从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主客体、实践中介等方面指导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文章提出,通过构建校史情校、当地红色资源、校地联合共建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对普遍复制了公办高校教学模式的独立学院而言,在"互联网+"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0)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课堂气氛低落、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等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为基础,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终点,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顺利开展师生互动以及分享体验,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课堂、轻实践"的问题,而实践教学存在有教学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本研究试从实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但"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已严重脱离实际,不符合当今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特点。本文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大学生视角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ICE"实践教学模式,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有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为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观念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传授,同时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就必须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以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继续发挥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方向而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新时期,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出发,根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意义,就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源泉和宝贵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体系创新与实践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的应然要求:二者在理论上有融合性、在内容上有延展性、在价值上有契合性。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应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网络思政教育三条路径全面展开,实现思政教育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相统一、课堂思政教学与网络思政教育相统一、个体道德修养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统一。这个过程有利于涵养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帮助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各大高校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但如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共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挖掘土木工程专业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以同济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工程法规为例,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进一步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改革提出建议:首先,结合课程特色,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重要抓手,将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化;其次,强调隐式教育,发挥教师“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政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洁宁  任震  黄滢  张凯云 《风景园林》2018,25(10):110-114
风景园林专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是以规划编制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目标的背景之下,于绿规课程教学中导入生态正义观正适应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协同的新要求。文章基于绿规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思考、重标准轻责任的现状,结合生态正义观的缘起和内涵,阐述了生态正义观对绿规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利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利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关怀之心;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绿规课程授课内容的模块化分析,将生态正义观的代内正义、代际正义、种际正义三大内涵适时导入,探索了生态正义观在绿规课程教学中的导入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课堂革命”,必须探索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堂模式。首先厘清高校思政课内生需求,在此基础上把生态教学思维融入思政课堂,以问题设计为核心,以生态主体享有“获得感”为中心,构建“问题式”生态课堂模式。该模式更能充分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的“获得感”,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措施,影响甚至决定着人才培养、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等问题。基础力学是大多数理工科学生需掌握且较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基础力学、实现协同育人是广大力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基础力学课程为例,通过发挥教研室团队共建与实践探索,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与实施路径,为高校力学课程协同育人建设提供参考。首先,强调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引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程伦理观;最后,提出多维度、多环节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将现代信息技术加入课程思政改革。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新的挑战。针对建筑学科专业实习较多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应当开拓新途径,以专业实习为平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针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挖掘土木工程专业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并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自身的特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路径。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机制三个层面展开,并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议:首先,课程思政应当从教学目标这一层面摆正价值观,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次,思政元素应当映射课程的具体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改革教学形式与机制,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的思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从加强党委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倩  翟辉  赵蕾 《高等建筑教育》2024,33(3):171-179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要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使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乡村规划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中,不仅传承学科基础知识,积极应对时代需求,融入新知识、新技术,而且将思政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根据理论与实践专业教学特点,创新学习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系统、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寻找有效教学方法、提升教师队伍思政素养、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方位建构乡村规划思政教学体系。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科研反哺教学,思政贯彻始终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参与易地扶贫搬迁、乡村公益实践、全国四校乡村联合毕业设计,并建立多个教学实践基地,为开展实用性乡村规划、学生实习实践等提供了多方位的教学实践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思政育人成效,为思政教改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最核心环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特点,阐述基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评估机制的构建,探析思政元素融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以火神山医院建设项目为案例,深入挖掘蕴含在教学案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实践表明,“新工科”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全方位育人和多元化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