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水下掘进机器人臂架作业运行轨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方面入手,对其运动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基于D-H法和几何法依次求解臂架位姿空间到关节空间、关节空间到驱动空间的运动学方程,结合臂架作业特点采用五次多项式算法对其关节运动进行轨迹规划;其次,搭建臂架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为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跟随精度,引入模糊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校正,经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试验对臂架的实际作业效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臂架能够按照预定轨迹实现较好的轨迹跟踪效果,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7,(3)
设计了一种水下机器人,它由防水基体、螺旋桨推进器和伺服电机组成。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水下运动的姿态信息,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调节螺旋桨推进器的角度,完成水下机器人的前进、后退、升降、转向等动作,采用Arduino微控制器平台对直流电机速度、伺服电机位置进行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对直流电动机转速、伺服电机位置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4.
《仪器仪表学报》2019,(1)
针对两栖环境中机器人多自由度灵活稳定运动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具有"轮-腿-矢量喷水"复合驱动机制的小型两栖球形机器人。首先介绍了机器人的主要结构组成:一个密闭的上半球壳、两个可开关的1/4球壳、4条复合式驱动腿以及滑行模块等;其次,对球形机器人的复合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和建模;接着,根据水下环境和机器人的特性,设计了基于传统PID算法的神经网络自整定控制算法;最后,在室内水池中进行了机器人运动的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在水中运动性能良好,运动轨迹和姿态角误差在控制器接受范围之内。所提出的具有复合驱动机制的自主式两栖球形机器人,在滨海两栖环境的资源勘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水下机器人液压泵站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下机器人液压泵站设计研究陈建平*1前言一般陆用液压泵站设计时,其布置方式有三种,即顶置式(泵、电机设在油箱顶部)、旁置式(泵、电机设在油箱旁侧)和浸没式(泵浸没于油中)。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电机、泵一般为标准产品,油箱采用钢... 相似文献
7.
8.
6自由度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运动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6自由度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与运动控制进行研究。首先考虑重力、浮力、推力以及水动力的影响,建立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对机器人的复杂水下动力学行为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解出加速度法设计非线性控制器,包括内外两个控制回路。其中外控制回路根据机器人实际轨迹与期望轨迹之间的偏差进行负反馈控制,内控制回路根据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引入非线性补偿,把机器人转化为一个更易于控制的线性系统,从而准确实现对理论轨迹的跟踪。最后对水下机器人跟踪目标进行运动控制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利用该方法可以使水下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随着海洋工程、深潜打捞和援潜救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争先开展了水下机器人研制工作。七十年代始,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发展到500多艘,其中90%以上用于海洋石油开发。OSEL公司研制的AMETEK2006ROV,就是针对其北海油田恶劣环境中使用而设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针对液压缸运动加速度突变影响四足机器人运动平稳性的问题,对液压缸的加减速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液压缸的运动平稳性和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7次位移曲线控制方法作为液压缸的位移控制规律。根据运动稳定裕量原则规划了四足机器人的直行步态,保证三足支撑机体时稳定裕量为75 mm。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所设计步态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步态的运动学量、动力学量和位移控制规律的运动特征曲线,验证了步态的可行性。在四足机器人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实验调试,并将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能够根据规划的步态完成多个循环的稳定行走,通过7次位移曲线的应用提高了机身在整个行走过程中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4.
冗余度机器人优化的自运动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一种冗余度机器人优化控制方法,通过自运动变量的选取,构造出以自运动变量作为状态变量的冗余度机器人优化控制结构,并由此得出冗余度机器人优化控制的新算法。这种方法可以对冗余度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等多种优化进行统一处理,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同时将冗余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求优化解的过程,转化为非冗余度机器人求解,以便直接利用各种高效率的非冗余度机器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针对当前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膝踝协调运动控制方法未考虑训练机器人系统不确定性,导致膝踝运动的速度与位置误差较高,收敛速度较慢,训练机器人步态不协调的问题,提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膝踝协调运动控制方法.设置标识点数量与具体位置,建立下肢刚体模型局部坐标系,分别构建不同点在矢状面的运动学方程,计算相邻点之间连线长度.利用膝踝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