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结构》2017,(11)
针对一榀钢筋混凝土(RC)框架填充墙结构和一榀压型钢板支撑加固RC框架填充墙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数据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两榀框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和刚度退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的最大水平荷载作用承载力为加固前的1.44倍,延性为加固前的1.12倍,抗侧刚度为加固前的1.28倍。最后,探讨压型钢板厚度和板型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的扭转响应会使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工程设计往往采用合理布置结构及构件的方法,使各楼层质心与刚心尽可能地重合,从而减小偏心结构的扭转地震响应。本文研究了影响多层偏心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因素,并利用基于Pushover分析的刚度调整算法对多层偏心框架结构的楼层平面刚度进行了调整。刚度调整后,结构各榀框架的地震位移时程反应基本一致。调整后的结构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需求,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单层单跨的纯RC框架1个、砖填充墙RC框架1个以及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2个,考虑砂浆强度的影响,并对钢板带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基于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框架的破坏过程、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可提高其承载力与耗能能力,但位移延性系数略有下降;钢板带加固基本不影响砖镇充墙RC框架的初始抗侧刚度,但是在层间位移角为1/100~1/50时,割线刚度可以提高24.6%~31.9%;螺栓孔对水平灰缝的削弱会影响填充墙的破坏形态;砂浆强度的提高会增加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的初始抗侧刚度、峰值荷载与耗能能力。此外,提出了预应力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弯性能,基于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压型钢板-混凝土加固方法,给出了施工工艺,通过对压型钢板-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板受弯承载力计算分析,为开展相关的试验研究提供了指导建议。首先,根据塑性理论,对压型钢板-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按照塑性中和轴位置的不同,将加固构件正截面极限受弯承载力计算分为3种情况,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其次,通过算例分析了压型钢板的壁厚和强度、新增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对加固构件极限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板,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筋混凝土板的正截面极限受弯承载力,其中,新增混凝土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组合楼板体系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由于压型钢板的非各向同性,所以世界上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关于压型钢板侧向支撑作用的问题较少提及。通过某工程实例,对德国规范与我国标准中此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尚未凝结时,应考虑压型钢板对梁的侧向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粘贴条形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与粘贴钢板相比其具有许多的优点,为此对粘贴钢板后的加固梁分别在考虑一次受力和二次受力时的抗弯极限承载力与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的计算讨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CFRP与钢板复合加固梁的特点,合理选用不同的单元和相应材料的本构关系,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对复合加固梁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分析表明复合加固梁不仅可以提高梁的承载力而且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
框架平面外方向的层间侧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框架中屈曲约束支撑抗震性能的发挥。为了研究框架平面外的层间侧移作用下,节点板加边肋和屈曲约束支撑端部加强对带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平面外方向力学性能的影响,对3榀安装了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在平面外方向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带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平面外力学性能,节点板加边肋和BRB端部加强对其自身在平面外方向的受力与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平面外方向的承载能力影响很小;框架平面外变形引起屈曲约束支撑轴向变形非常微小;在框架平面外层间位侧移作用下,带节点板的BRB呈“C”形的变形模式,节点板加边肋与屈曲约束支撑端部加强的设计能减小BRB轴力对其在平面外方向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育馆压型钢板部分屋顶被台风破坏,在认证为不可抗力破坏后,分析破坏原因,探讨研究原设计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修复补强方案,根据调整的设计方案对破坏后的屋顶修复进行过程控制,保证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隅撑支撑框架体系(KBF)是一种新型耗能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它具有延性好、抗侧移刚度大、震后易修复的特点。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ETABS对一隅撑支撑钢框架进行了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得出了其在不同地震水准下抗震性能点,并对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国内外包钢加固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利用温度对钢板箍施加预应力以提高RC短柱抗震加固效果的方法。该方法旨在通过箍板降温回缩对加固柱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使核芯混凝土处于三轴受压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变形能力,同时可有效降低后加部分的应力滞后,提高结合面传力性能。文中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预应力钢板箍加固RC短柱计算模型,对施加和未施加预应力两种情况的构件进行轴压力恒定下的横向力位移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揭示了通过施加钢板箍预应力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在考虑加固构件二次受力基础上,通过改变轴压比、预应力水平,研究预应力技术对短柱抗剪强度及变形能力的影响,以验证理论构想,为后续试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在建筑加固改造中,对补楼板洞,大量运用的是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一般称为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简称为组合楼板。这种楼板用压型钢板代替了模板,施工简单,迅速,缩短了施工周期,因而在加固改造中得以广泛运用。压型钢板分为开口板和闭口板两种(图1)。  相似文献   

13.
屈梅 《四川建筑》2014,(3):221-224
对不同类型雨棚金属屋面板支座及节点进行优缺点比较,针对不同板型及支座类型提出最有效便捷的加固方式,对压型钢板计算参数的取值做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钢结构》2012,(4):84-85
采用薄钢板作为低层钢结构的补充剪力墙,在层中设置钢板和边界单元,与柱区分开。这种设计是为了满足加强柱的需要,因为柱子是基于抵抗自重和风荷载而设计的。这种结构引入新单元,如仅受拉杆件,以加快施工及执行承载力设计原则(如后强度上限)。采用分层流程图和简化分析模型设计结构原型,并通过大比例试验分析其性能。这种结构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直到达到大的层间位移而破坏时,才出现较大的强度退化。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试验中结构的相应性能,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这种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既有建筑物中出现的剪力墙开洞问题,运用ANSYS建立了不同RC支撑加固剪力墙开洞的有限元模型,着重从侧移与承载力方面分析其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既有剪力墙开洞后,墙体的顶点最大位移超过规范要求,墙体的承载力下降较多;采用不同的RC支撑加固后,墙体的极限位移较加固前均有所减小,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有所提高;采用QZC5型支撑加固能将开洞剪力墙的承载力提高到未开洞时的水平,墙体的弹塑性位移角亦满足规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加大截面法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加固方法。但现今对于加大截面法加固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构件层面,对于结构整体层面的分析涉及很少。本文应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纤维单元,对一单跨二层RC框架结构,分别进行预震损及震损加固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新型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加固RC框架结构的自身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并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某可再生资源改造建设项目为例,介绍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结构在工程检测鉴定中的技术要点和加固处理方法。对工程改造项目中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结构的验收、检测、鉴定和加固等问题给出具体操作方法,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实施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谢朝阳 《山西建筑》2014,(25):31-33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软件SAP2000对RC框架和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支撑—钢框架侧移刚度要大过RC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出现塑性铰少,优化支撑后的钢框架,地震能量绝大部分被支撑所耗散。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并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框架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Pushover工况分析,结果表明,Pushover方法与现行抗震规范中只验算薄弱层的弹塑性位移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消能减震技术自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结构加固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屈曲约束支撑(BRB)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耗能构件,已经在这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欧洲规范EuroCode8中却并未对其设计做出明确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RB在相关地区的应用。鉴于此,E. M. Marino等人针对钢结构提出了一种建立在EC8框架下的BRB设计方法,并将其推广至RC结构加固领域。基于上述设计方法,对一意大利非设防RC框架结构进行了加固设计,并使用子结构混合试验技术对结构加固前后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中使用一条基于欧洲规范生成的人工波在0.1g、0.2g、0.35g和0.45g下对结构进行拟动力加载,试验子结构取为首层边跨,剩余部分为数值子结构。试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加固的框架,层间位移角有了明显减小,其竖向分布也更为均匀,结构抗震性能得到了提升。试验结果说明,对于此RC框架的加固设计是有效的,该设计方法对于RC框架的抗震加固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