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文章通过对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期的应用研究,明确了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维阶段的应用内容,进而明确各个阶段BIM技术应用标准,为地下综合管廊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本文针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特性,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4个阶段基于BIM技术探讨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5.
为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阶段施工设计难度大、各单位难以协调、施工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BIM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施工理念.本文根据对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BIM独特的技术特点,从专业角度协同设计、管线综合应用、模拟施工作业、现场实时监控、施工质安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研究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具体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管廊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了管廊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7.
8.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环节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其最终的成本往往远高于预期.为此,论文提出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在确保预期成本合理的条件下,利用BIM技术对管廊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校验,确保管廊项目施工结果不会因为设计问题而出现额外的施工拆改成本.通过实施模拟工程量变化与施工材料之... 相似文献
9.
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以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为例,结合BIM技术完成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参数化、可视化、协调性、一体化、信息化设计,并进行了场地地形分析、场地布置仿真模拟、基坑工程仿真模拟、碰撞检测、施工进度仿真模拟和4D施工仿真模拟等应用研究,实现了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及施工阶段的整个应用流程。引入BIM技术,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了信息的实时性和完备性,还实现了智能化碰撞检测及施工工艺动态交底。 相似文献
10.
11.
陈苏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14(6):1445-145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城市管线的建设、运行、维护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潭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污染等缺点,提出采用刚柔复合防渗漏可回收支护技术及预制叠合装配式技术,实现了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环境污染及节约资源的绿色建造理念。同时,基于BIM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据平台,精准控制及管理,显著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实现物物相连、信息共享和交换功能,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生命周期全阶段数据链断链及管理低效的问题,降低了维护管理成本,实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运维。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的给排水、电力电信线,供热管,燃气管和垃圾输送管共十种管线被纳入统一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敷设,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成为与现代城市匹配,能充分满足城市需要的市政工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长度快速增加,但集约化程度偏低,存在各自为政、年久失修、管理低效等现象,资源浪费、环境损害和城市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本文就此全面介绍苏州综合管廊建设在机构设置、制度完善、融资模式、技术保障和收费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为各地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分析综合管廊项目融资存在的各方认识不足、收费定价政策缺失等问题,以某商务区为例,探讨PPP融资模式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的应用,包括运作方案、主要内容,构建政府与投资方的"共担风险、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实现市政综合管廊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Midas软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标高地下水位条件下,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内力和某一截面的安全系数.并将不同条件下的各项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最大弯矩由66.4 kN·m变为106.4 kN·m,最大剪力由134.7 kN变为224.3 kN,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已成为城市管线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各种管线进入综合管廊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纳入不同管线管廊的造价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目前阶段建造管廊推荐纳入的管线构成。最后分析目前国内管廊工程管线收容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对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紧张等诸多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子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14(2):299-305
在分析我国已建成的部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没有充分发挥预期效果的原因的基础上,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综合管廊的发展,笔者首先针对已有定价模型的不足,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通过专家调查和文献分析,确定了管线横截面积、管线年度经营收益、节约的管线建设成本、节约的管线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5个分摊因素。进而根据入廊费和年运营维护费确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区分入廊费用分摊因子和年运营维护费用分摊因子,构建了一个更公平合理的定价模型。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各入廊管线单位负担费用均低于传统直埋方式产生费用的结论,且费用分摊更为合理,说明模型的实用性较强,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