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我国方兴未艾,关于创意产业的探讨和实践在北京、深圳、厦门等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展。目前,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还不甚成熟,在发展战略、各地的建设经验、有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等方面还有待加强。本文以上海为例,浅谈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确解读国家、省、市重大战略背景基础上,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寻找当前空间发展的制约和问题,并提出空间发展战略思路,明确空间发展结构及空间支撑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意产业的理念已在全球各地被用于城市更新.上海市政府也采用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推动更新位于市中心的旧工厂和老仓库等近代工业园区.大多数创意园区都是基于政府政策,园区管理者普遍通过招商创意产业、公司或商店的形式来出租园区空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仅是园区管理者和租客的关系.但\"M50\"创意产业园是由园区管理者和租户通过彼此作为合作伙伴,自发性地、协商地对园区进行保护与管理.文章旨在阐明园区管理者和租户如何从房地产预定开发地块保护\"M50\",以及租户在加入对园区的联合管理后如何帮助改善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于A市的八个项目和B市的七个项目的安全氛围问卷调研,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A市和B市的安全氛围因子结构是一致的,并发现B市在三个安全氛围因子的评分上都显著高于A市。通过对A市和B市的政府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安全负责人的调研和访谈来挖掘评分差异形成的原因,发现B市在建筑工人安全培训的政府投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专款专用管理、以及建筑工人流动性管理上都优于A市。A市可借鉴B市做法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和职能以改善建筑业安全氛围从而改善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6.
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及其应用——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循环经济规划,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循环经济规划还非常缺乏有效的定量化分析工具。本文试着构建一套基于生态效率的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并以上海为例进行初步地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7.
8.
上海创意空间的崛起与城市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并对城市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创意产业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解读了创意产业的空间集群特征,指出创意空间是城市复兴的新模式。选取了中国比较典型的创意城市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对上海创意空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选取武汉市重点佛教宗教建筑归元寺和宝通寺为研究对象,对寺庙周边的道路、服务设施、建筑、景观以及商业活动对其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武汉市总体规划(2006-2020)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有关条目,总结出城市政策对于城市宗教建筑的兴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指出应尽快制定更为积极有效的城市政策为城市宗教建筑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应对将要到来的后工业时代和"非物质产品"需求的逐渐增加,长三角地区应抓住机遇,将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多元经济中新兴发展的"一元",从生产总值和人口、各工业行业的比重变化和各行业的发展潜力、人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城市集群中每个层次的城市的定位,达到既协同又错位发展的效果,以提高城市和整个长三角的竞争力.同时,城市规划也应关注"创意阶层"需要的多元化空间形态,力求为他们打造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探讨——以武汉创意产业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作为中国社会从劳动密集型社会向知识密集型社会转化过程中的新生事物,正活跃在中国部分发达城市的经济体系中,为人们所关注.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也正尝试以创意产业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武汉市洪山区创意产业园,既重使用空间的内需性和科学性,亦重视互动空间的情景性及灵动性;既重产业流程的专业性、特质性,更重艺术创造所需的个人性和多维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与创意产业结合的珠三角地区旧工业区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现有的与旧工业厂房改造相结合的创意产业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经验,对珠三角地区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旧工业区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旧工业区建筑与创意产业结合的条件,提出适合珠三角地区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规划布局与建筑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高速铁路可达性的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关于长三角高速铁路可达性的比较研究。文章共包含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高铁在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研究背景的概述。第二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中国高铁可达性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是对长三角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外部可达性以及高铁站在城市内部可达性的比较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综述以及相关建议的提出。研究发现,高铁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的外部可达性环境,但这种改善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大城市和小城市的获益要明显高于中等城市。外部可达性的提升使得高铁站的城市内部可达性变得更加重要。数据显示,相比于常规铁路,高铁出行的总行程中更多的时间被消耗在铁路系统之外,即城市交通中。此外,高铁站的区位选择对其城市内部可达性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分配同样存在差异性,相比而言,公共交通更易受到车站区位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在城市化迅速推进和城镇空间快速扩展过程中 ,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统一的空间发展框架的意义与内容 ,以及上海在城市空间进一步发展、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 ,如何关注长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大背景 ,衔接、促进并建立起更大范围的整体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2006~2010年长三角、珠三角和黄三角区域建筑业经济结构质量为对象,采用熵值法和DEA相结合的方法,对三个典型区域建筑业经济结构质量进行对比评价和趋势分析。研究结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产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建筑业剖面视角,指出黄三角区域是建筑业经济发展新的经济活力区域空间,同时为其他经济规划区建筑业经济结构质量发展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