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一种具有宽负载范围和低电压应力的三态反激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拓扑。通过续流功率开关管和二极管,使该变换器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拓宽了传统不连续导电模式(DCM)反激PFC变换器的带载能力,并有效地降低了传统DCM反激PFC变换器中功率开关管所承受的电压应力。通过对电路工作模态及其稳态特性的分析可知,该变换器不仅具有较好的功率因数校正能力,还具有开关管电压应力低、负载范围宽等优点。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三态Boost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其相应的系统控制策略,采用DSP实现系统的全数字控制.通过在Boost变换器电感两端并联开关管,使Boost变换器工作在伪连续导电模式从而获得2个控制自由度并实现控制环路的解耦.详细分析三态Boost 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不但解决了不连续导电模式Boost功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Boost交联拓扑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双Boost交联拓扑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器,其主支路三相不控整流器通过外加并联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来改善网侧电流波形,提高功率因数。首先对主支路的拓扑结构以及工作方式进行分析,总结该拓扑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及参数设计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器适用于恒功率负载场合,只需通过控制从整流器的选相开关以及双Boost交联变换器即可获得稳定的6脉波直流输出电压、理想的功率因数以及总谐波畸变率,而仅有约1/5的功率经过双Boost交联变换器。  相似文献   

4.
当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两个电感均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时,其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含有三个右半平面零点和两个谐振峰值点,增加了其控制环路补偿器的设计难度。本文提出了三态伪连续导电模式二次型Boost变换器,其输入电感L1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中间电感L2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从而获得一个额外的控制自由度,并实现两个控制环路的相互独立控制,既降低了控制环路补偿器的设计难度,又提高了变换器对负载变化的动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平均电流模式控制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台1 kW单相Boost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功率因数校正系统设计采用双闭环控制方法,电流内环实现样机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电压外环维持输出电压不变。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样机可获得高功率因数,电流畸变小,并且样机动态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的效率和空载损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各种运行模式对满载效率和空载损耗的影响,提出了在临界导通控制方式下减少空载损耗的改进方法,并通过实验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单相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传统单相功率因数校正器的原理,分析了其主电路在应用中因二极管反向恢复产生的电流冲击与纹波噪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带中心抽头电感的斩波升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针对由UC3854控制的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中存在的尖端失真、输出电压飘升等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设计了UC3854的引脚保护电路和电流放大器的箝位电路。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性能可靠,功率因数可达0.99,而且可与当今通用的PFC控制电路兼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采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方法降低电源谐波含量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成本低、性能好,容易达到各项EMC标准,适合于中小功率电源。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电流断续模式(DCM)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相比,定占空比控制二次型DCM-DCM Boost 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明显减小,然而,其功率因数(PF)低于传统DCM Boost PFC变换器,并随输入电压的增大而下降。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变占空比控制二次型DCM-DCM Boost PFC变换器,研究了其PF和输出电压纹波的表达式,通过占空比的拟合,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电路。在90~220V输入电压范围内,变占空比控制二次型DCM-DCM Boost PFC变换器的PF均接近于1,且具有较小的输入电感电流纹波和较低的输出电压纹波,实现了高功率因数与低输出电压纹波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新型、基于有源开关或DC/DC变换技术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即新颖的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or)校正电路。给出Boost型APFC方案的主电路结构。重点分析了平均电流控制的CCM电路工作原理,对其功率因数校正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并用Pspice软件进行仿真优化。给出了校正过程中电感电流各相关点波形。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450W实验样机进行验证,含有APFC电路与传统PF电路相比,λ值由0.67提高为0.98以上。仿真和实验结果说明了分析和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Boost变换器自身非线性以及非最小相位的结构特点,传统PI控制器能够保证Boost变换器在所设计的额定工作点附近稳定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当Boost变换器的工作状态与额定点发生较大偏差时,其稳定性就无法保证。因此针对Boost变换器在偏离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以及动态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与PI控制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内环为采用电感电流为反馈量的滑模控制器,外环采用以输出电容电压为反馈量的PI控制器,并在滑模控制器中引入指数趋近律改善性能,提高了Boost变换器在宽范围工作下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基于Boost变换器模型,针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器参数设计,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详细分析固定关断时间(Fixed-off Time,简称FOT)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将FOT用于Boost PFC时的方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DSP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个Boost PFC电路.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小输入电流谐波,提高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单相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开关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并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Boost PFC非线性控制方法。该方法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并具有大范围渐进稳定、动态响应快的优点。推导出了Lyapunov直接法的控制策略,并采用TMS320F2812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给出了实验波形。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控制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Boost变换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串并联二极管电容网络与传统Boost升压电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Boost电路.与传统的Boost电路以及其他类型的升压电路相比较,新型电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不提高对器件要求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升压比,可实现更大的功率变换,在同样的电压变比条件下,有更高的效率.分析了新型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该新型Boost变换器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双频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高频为三电平Boost单元,低频为两电平Boost单元。与传统的双频Boost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具有高频开关电压应力低、滤波电感小等特点。与三电平Boost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可以降低开关损耗,提高效率。本文对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主要参数进行计算,并给出了控制策略和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无源软开关Boost PFC电路及其实现方法.其电路拓扑结构由传统的Boost PFC和无开关损耗的缓冲电路构成.缓冲电路通过谐振电感、电容和两个隔离二极管使Boost主开关器件工作在ZVS和ZCS软开关模式.介绍了新型无源软开关PFC的运行原理;给出了缓冲电路的参数选取,并运用PSPICE进行了电路运行的仿真分析;搭建了一台500W/25 kHz实验电源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PFC电路工作在软开关模式,可实现单位PFC.且平均输出效率提高了约4%.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变换器电路拓扑,该变换器具有Boost变换器的特点,输入输出隔离,而且电路中的变压器结构很简单。另外,还能显著减小该变换器输入电源电流的纹波,整个变换器的效率较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仿真,并制作了一台150W的实验样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