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公民防灾意识薄弱。防灾安全类博物馆、科技馆、遗址地、纪念馆等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应该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在对公众防灾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梳理。国外场馆  相似文献   

2.
蔡君 《风景园林》2019,26(6):91-96
为游客提供教育机会在国家公园成立之初就是其核心任务之一。国家公园作为学习场所,通过提供实地体验,使公众了解这个星球的土地、自然和文化,并激励公众为公园保护建立责任意识。对美国国家公园解说和环境教育历程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了国家公园不同发展时期解说和环境教育的经验,包括国家公园管理局发挥公园领导者的作用,建立专门的解说机构、制定政策、建立标准;联合其他机构、教育团体和社区等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教育项目;各公园单元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各具特色的解说设施和项目。最后提出中国国家公园应建立公园和公众教育的联结并带动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和文化意义的景区,发展具有教育和激励意义的解说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公园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现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是自然公园服务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自然公园旅游产品的核心构成,但我国自然公园缺乏基于深入研究的环境解说规划,并且内容简单、缺乏系统性,环境解说形式单调,缺乏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民自然审美观、旅游价值观缺乏更新、进步,还在以农耕时代的"天下名山"为模板来理解自然公园的"美"及其旅游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对自然公园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缺乏认识;二是管理体制原因,企业化运行状态下的自然公园,没有相关考核任务,缺乏实施环境解说、环境教育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公园解说的兴起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 《中国园林》2012,28(6):110-112
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公园解说兴起历时上百年。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努力是解说兴起的主导因素。1957年第一个遗产解说理论的诞生,也极大地推动了解说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解说开始流行。美国国家公园解说的兴起所带来的启示包括:对解说的价值应有充分认识、解说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护、以解说进行教育、发展解说项目应因地制宜等。  相似文献   

5.
遗址博物馆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博物馆的建筑类型.在进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遗址、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适宜技术策略把控下,需要处理好遗址保护问题,充分地兼顾建筑形式与遗址文化信息传达的平衡,需要合理地把握建筑设计与展陈空间设计的关系,进而建立遗址与建筑场所之间的共生,创作出体现场所精神的遗址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李从治  潘滢  周卫  潘辉  兰思仁 《中国园林》2022,38(2):104-109
教育功能作为城市公园功能组成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城市公园环境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探究城市公园环境教育评估、游客参与以及解说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构建了三者之间的路径模型,以福州市晋安公园为例,在对294位游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方程验证.结果 表明:1)修正后的模型中,建立关系指标与游...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公园还未建立时,“解说”一词就被用于描述人类对自然资源及环境的感受。随着国家公园在全世界的陆续建立,环境解说逐渐被视为游人了解公共资源的重要途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环境解说定义为:通过向公众提供难忘的教育和游憩体验,在保护资源的同时通过某些方式将这些资源不经受损的保留下来,为将来世代提供同样的享用机会。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环境解说一般包括两大部分,解说规划和解说管理。综合解说规划是美国国家公园所有解说及教育服务的基础,规定解说的形式、内容等。解说管理则从能力技巧、服务要求、合作伙伴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和评估体系等。我国于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于2015年开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国国家公园的核心内涵可总结为两点:保护自然文化资源原生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为世代公众提供享受自然感知自然的平等权利。中国国家公园环境解说应(1)以保护资源环境、激发大众自然观形成为价值准绳;(2)以环境解说的原则统领各利益相关者;(3)制定环境解说专项规划及管理计划;(4)建立多领域合作的解说规划工作模式;(5)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中设置环境解说教育专项部门;(6)建立多主体合作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引介国内外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遗址的复杂特性,从历史、生态、社会3个向度对其环境进行解构与释义.针对当前我国大遗址环境所面临的历史环境消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紊乱等严峻挑战,通过对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现实要求与目标指向这两个核心课题的理论阐释,将环境营造视作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抓手,将遗址环境与其本体间的和谐及历史、生态、社会各环境要素间的和谐确立为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终极目标.在此理论前提下,通过杜陵与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的环境营造案例,对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唐鸣镝 《中国园林》2006,22(1):54-58
保护与教育一直是风景名胜区体系的首要任务与职责,旅游解说系统作为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有成功运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将其消化运用到风景区的规划理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解说体系是目前风景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日趋增大,灾害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联合国兵库宣言》指出:促进将减少灾害风险列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5年)的固有内容之一;防灾减灾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防灾减灾工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防灾减灾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灾害教育与安全文化的发展。一方面,灾害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