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热膨胀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测试方法,虽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应用历史,而对其理论和实验依据却鲜有探索,以至于开始有人怀疑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是对古代陶器测温方法的一次探索。通过模拟制备不同烧成温度的陶器,再利用热膨胀仪重烧以获取其重烧时的热膨胀性能曲线(DIL曲线),总结规律,讨论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烧成温度判定标准等关键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笔者早在七十年代,曾有幸与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共同对宜兴地区的古代窑址进行过较系统的调研与实地勘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现就有关宜兴日用陶器历史考古中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若干问题,重新整理予以发表,以供陶瓷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3.
高扬  李伟 《佛山陶瓷》2008,18(4):26-30
本文从介绍陶器的起源及发展入手,通过对古代墨西哥陶器与中国原始陶器的造型、纹饰、装饰色彩的比较与论述,从中发现:两种文明虽地处不同的大洲,时间上亦有早晚.但它们共同体现了质朴的美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5.
北方出土原始瓷烧造地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南北方出土的原始瓷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工艺基础、北方出土的原始瓷与本地区陶器和瓷器的关系以及南北方原始瓷的出土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对北方出土的原始瓷的产地作了讨论。结果表明:大部分北方出土的原始瓷器应为南方所烧制。  相似文献   

6.
周忠华 《江苏陶瓷》2007,40(4):11-13
介绍了硬质陶器低温烧成的研究及其结果。研究表明,用优质高岭土与一定粒度的石灰石和硅石按适量配比配料,有助于低温烧制抗弯强度超过60MPa的高强硬质陶器。  相似文献   

7.
8.
一、引言 原始的陶器是远古时候人们在同大自然进行抗争,并力图对自然进行改造过程中的伟大发明与创造。然而,最初陶器只是作为古时人们在日常生活时用品而存在的。虽偶有装饰,但是凤毛麟角,直到近代大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随着工业机械化慢慢兴起,而逐步替代了传统手工业的生产,使得由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单一,雷同而缺少个性。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一部分艺术家为了区别这种机械产品,独辟蹊径,创作出了个性鲜明、工艺独特的艺术品,从而成为现代陶瓷艺术的鼻祖。  相似文献   

9.
陶器出现风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里对4种常用陶器防风化材料进行对比试验,主要涉及材料的防水、透气、耐老化、抗压能力以及可去除率,最终确定性能最为理想的是低浓度氟橡胶溶液,并对馆藏陶器进行实际应用,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金衢盆地位于浙江中西部钱塘江流域,是上山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域。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盆地内5处遗址出土上山文化(11000-9000 BP)陶器的化学组成、岩相、烧成温度和吸水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胎体具有南方陶器共有的“高硅低铝”的特征,且P元素含量较高,但不同遗址样品中熔剂氧化物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综合岩相分析结果,推测上述5处遗址制陶原料为普通易熔黏土且胎体中羼杂了大量植物茎叶等有机质,胎料物质来源为当地广泛存在的河湖相沉积岩、少量火山岩地层风化产物以及第四纪红土。陶器烧成温度普遍在800~900℃,高于同时期南北方多数遗址,胎体吸水率较高,多在10%~20%之间,这一现象应与陶胎夹炭有关。  相似文献   

11.
厄瓜多尔Valdivia古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OM和PIXE和XRD研究了厄瓜多尔Valdivia古陶的物相结构与化学组成,测定了它们的技术性质。样品以云母和玻璃为基质,中等颗粒的一部分为长石和有环带结构的钙长石以及石英。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干压成型的方法制备坭兴陶制品,对其烧制过程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型与烧成条件下,紫红泥比例为60%的制品的吸水率比40%的制品相对增大1.0%,体积密度相对减小0.2g/cm3,且抗折强度相对较低。在坭兴陶的烧制过程中,成型压力靠近临界压力点40Mpa、升温速率小于临界速率点12℃/min、保温时间接近临界时间点4h,可以得到抗折强度较高的制品。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古陶瓷化学成分数据库中检索出近200个浙江地区始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以及随后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和越窑、官窑、哥窑与龙泉窑青瓷等胎、釉的化学组成及烧成温度数据,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处理。从而对浙江地区古陶瓷工艺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指出它们胎、釉在组成上的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承启关系以及烧成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炉窑改进的关系。 利用Bayes 多类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官、哥窑瓷胎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处理。所得的两类青瓷的判别函数为: △S=0.86X-2.43Y-47.82 式中:X,Y分别为瓷胎中SiO_2和Fe_2O_3的质量百分数。利用上式即可区分两类在外观上十分相似的著名青瓷。  相似文献   

14.
原始瓷釉的化学组成及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我国古代众多原始瓷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进一步肯定了原始瓷釉是在陶器涂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此类釉分为二类:富Fe2Oe原始瓷釉及富CaO原始瓷釉。这两类釉分别是后期黑釉以及青釉发展的基础。早在周代中晚期的富Fe2O3原始瓷釉中已存在液-液分相结构,这是目前所发现最早分相釉。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介绍了古陶瓷研究中常用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其中对XRF、PIXE、NAA和EPMA等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古陶瓷研究和鉴定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陶器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甑皮岩遗址为中国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而在它最早一期距今12,000年左右的文化层中出土了更早期的粘土制品,经过热释光方法的测定,可以确定它未经过250℃以上温度的烧制。应该属于陶器形成过程中的阶段产物,也可以称之为陶器的雏形。这是以往考古发掘中绝无仅有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陶器起源问题提供重要线索。本文除了对这种粘土制品进行科学研究,还研究了其后期陶片化学组成、晶相组成以及烧戍温度等属性。甑皮岩陶器的制作原料经过了从随机取土到随机选土,到进行初步处理的阶段。陶片中含有石英、长石、方解石、绢云母等各种矿物颗粒,还含有一定量的炭。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800~840℃之间.均为无窑烧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北京、江苏、辽宁、湖北、安徽等13个省市398个古代建筑琉璃构件胎体的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将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胎式组成分析,得到我国不同地区琉璃构件胎体化学组成特征及分类结果,并对胎体原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南方琉璃构件胎体元素组成大多高硅低铝,使用高硅质粘土或瓷石原料;北方胎体大多高铝低硅,使用高铝质粘土原料,这种胎体特点与我国南北方古代陶瓷胎体的元素组成特征相一致。此外,本文还对我国南北方琉璃构件胎体原料、工艺与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宜兴仿钧陶胎釉元素组成,探讨了宜钧胎、釉配方的特点。分析表明,宜钧釉属于钙釉,其Si/Al较大,在10-16之间。酱色釉的主要呈色元素是Fe,蓝绿色釉的主要呈色元素为Cu,并加入了一定量的ZnO,以促进瓷釉分相。宜钧胎体的原料主要是白泥,部分样品可能采用了紫砂泥制胎。不同时期宜钧胎体的主次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这说明宜钧在长期烧制过程中,其胎体的原料配方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9.
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在中国古玻璃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化学成分分析是中国古玻璃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为研究中国古玻璃的起源和技术发展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必要发展新的测试方法。质子激发X荧光(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非破坏性、多元素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概要介绍了PIXE分析的原理、特点,相关的设备和分析过程,列举了外束PIXE技术应用于中国战国、西汉古玻璃样品分析的一些实例。PIXE分析技术在古玻璃样品特别是整形器皿的成分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古陶瓷研究中的烧成气氛性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良德 《陶瓷学报》1998,19(1):33-36
本文对陶瓷烧成气氛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去一些古陶瓷研究工作者将陶瓷制品还原比值的大小作为判断陶瓷烧成气氛性质的依据,并根据还原比值的大小将还原烧成气氛分为强还原气氛与弱还原气氛,以及根据烧成气氛中一氧化碳浓度的大小将还原气氛任意分为强还原气氛与弱还原气氛等都没有科学依据。为了说明陶瓷制品烧成过程中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的程度,本文提出了比还原比值更为直观的陶瓷制品还原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