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大连石化450万t/a常减压蒸馏(以下简称二蒸馏)装置生产3~#喷气燃料的精制过程。依据吸附原理和实际生产操作数据,着重分析了影响3#喷气燃料硫醇性硫含量及赛波特比色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原油性质、反应温度、注风量、空速、装填效果、吸附剂质量等是导致吸附剂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与俄罗斯标准橡胶ИРП1078性能相当的国产B5080标准橡胶,考察了2种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与国产B5080标准橡胶的相容性,考察了实验前后橡胶的质量变化、体积变化、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结果表明,2种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与B5080橡胶均有良好的相容性,都能满足相应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美军喷气燃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合阐述,分析了美军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不同规格的喷气燃料,对影响喷气燃料规格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喷气燃料技术规格指标变化与装备技术发展之间的互相促进关系。提出了我喷气燃料发展可以借鉴的思路,对于提高我国新型喷气燃料生产的针对性和研制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州石化总厂元月份炼油主要生产装置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化肥装置则保持稳产高产势头,全月原油加工量、90号和97号汽油产量、炼油、三号喷气燃料等产品产量均比去  相似文献   

5.
马治邦 《煤炭转化》1991,14(2):40-42
煤直接液化的主要目的是由煤制取合成原油,增加石油替代资源,并且用石油炼制工艺技术,生产优质汽油、喷气燃料、柴油和芳香烃化工原料。煤直接液化制取的合成原油与石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煤液化油特点是:  相似文献   

6.
孔强 《河北化工》2009,32(4):46-47
针对3号喷气燃料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必要措施,从生产源头抓起,改善3号喷气燃料的质量,确保3号喷气燃料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7.
对延长混合原油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原油和各个馏分油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原油具有密度小、凝点低、硫含量低的特点,属于低硫石蜡-中间基原油。实沸点蒸馏及窄馏分性质分析表明,该混合原油初馏点<40℃,小于200℃直馏汽油收率22.29%,140~240℃喷气燃料馏分收率9.96%,200~350℃柴油馏分收率28.43%,350℃前馏分油收率合计50.72%,且混合原油灰分含量低,重金属含量不高,氮含量较低,适宜生产燃料和润滑油型炼厂加工。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3种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与ИPΠ - 1078橡胶的相容性,考察了实验前后橡胶的质量变化、体积变化、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结果表明,3种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与ИРΠ - 1078橡胶的相容性均能满足相应指标的要求,直馏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与橡胶相容性较好,加氢精制工艺与加氢裂化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3种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与ИРП-1078橡胶的相容性,考察了实验前后橡胶的质量变化、体积变化、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结果表明,3种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与ИРП-1078橡胶的相容性均能满足相应指标的要求,直馏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与橡胶相容性较好,加氢精制工艺与加氢裂化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介绍我国喷气燃料生产、消费及供求关系发展形势,并对我国喷气燃料进出口业务进行分析,提出喷气燃料进口与来料加工出口以及供港、澳和越南的喷气燃料统筹经营的模式,使中国石化及中国航油在经济上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1.
概述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面对全球油价的上涨和原油的紧缺以及传统煤化工的产能过剩,发展新型煤化工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我国能源消费方式。煤制油、MTO、MTP、煤制天然气以及煤制醇醚燃料等补充着石化行业的产品。新型煤化工在市场和成本上给石化行业带来很多的挑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机遇:提高炼油技术水平和重视环保;解决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和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俄罗斯原油、委内瑞拉原油的一般性质及目前国内首套加工俄罗斯原油的5.5 Mt/a常减压装置的主要工艺路线和新技术特点,并针对俄罗斯原油的性质和该常减压装置的设计特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建议进行了分析讨论,如装置对加工俄罗斯原油的适应性问题、以及轻烃回收问题等,同时也对3.5 Mt/a常减压装置掺炼委内瑞拉高硫原油以及第二次加工装置的运行情况加以分析,为国内大量加工俄罗斯原油及委内瑞拉原油装置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刘永红 《广东化工》2011,(8):220-221,223
炼油装置对蒸汽的消耗是除了加热炉燃料油外的最大用能方式之一,炼油装置的低温余热利用是石化装置节能减排的主要工作思路,在常减压装置适当的工艺部位选择合适的热流作为热源,增加蒸汽发生器,再利用适当的低温余热提高换热终温,可替代原来的燃油蒸汽锅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4.
宁顺康  纪晔  张福琴 《广东化工》2007,34(11):79-81,78
本文对山东省主要终端行业对成品油、燃料油产品的市场需求现状及其"十一五"期间对油品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山东省油品市场的现状(山东省拥有许多地方小炼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大,同时国内几家大型石油公司纷纷强化在山东省的炼化业务),提出了山东省油品业务发展的建议——促进小炼油企业与大型油气生产加工一体化企业发展合作关系等,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论我国原油资源战略和重质原油加工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近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指出原油资源战略是新世纪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石油贮备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原油进口资源多元化和提高重质高硫原油加工能力是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彭占录  苏海  宋涛 《当代化工》2007,36(5):523-526
根据抚顺乙烯聚乙烯装置的自身工艺特点,通过改变工艺操作条件,用3→1#反应方式生产出高熔融指数牌号的产品,而且该产品的使用性能,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要求,为今后开发新产品奠定了础.  相似文献   

17.
孙洪峰  张英华 《当代化工》2007,36(5):470-472,526
介绍了俄罗斯原油的一般性质及目前国内首套加工俄罗斯原油的5.50 Mt/a常减压装置的主要工艺路线和新技术特点,并针对俄罗斯原油性质和本常减压装置的设计特点,重点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建议进行了分析讨论,如装置对加工原油的适应性问题、加工俄罗斯原油的三塔顶瓦斯气回收问题等,为国内大量加工俄罗斯原油及相应常减压装置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我国原油进口有较大幅度增长,尤以西非原油进口增长最快,出口基本稳定;成品油进口量增长了11.73%,但汽油和柴油进口量下降,而煤油和燃料油进口量增长较快;石化产品进口量在1994年增长的基础上持续以两位数字速度增长;除了合成橡胶出口量减少以外,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化肥的出口量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源贮量的不断减少和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的现实,开发生物质燃料油是解决我国石化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木本燃料油植物资源的分布概况,叙述了我国木本燃料油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对今后发展我国生物质燃料油产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Many industrialized western countries depend on imported foreign crude. In 1977, for example,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ed 46% of its oil and petroleum products, chiefly from Saudi Arabia, Iran, and other OPEC nations. By September 1, 1983,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ed only 28% of its oil. The chief suppliers were Mexico, with 826,000 barrels per day, Canada, with 479,000, and Venezuela, with 419,000. Saudi Arabia is now seventh on the list of supplier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hif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rend toward a heavier crude supply mix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ransportation fuels and petrochemical feedstocks are in increasing demand; hence many refiners would like to get out of the fuel oil business, More “bottom-of-the-barrel” conversion capability will be required in many refineries to efficiently process these heavier feedstocks and maximize production of light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