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3600km,堤基多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存在较多的地质缺陷。因此,每到汛期,堤防出险频繁,严重影响堤防的安全,给堤防保护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长江中,下游各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对堤基地质结构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即渗透破坏和岸坡稳定问题,找出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堤基地质结构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堤防的整治加固设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1998年大洪水后,在长江中下游沿线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加固建设,设计中大量采用了有别于传统块石的材料,在验收过程中对工程质量也有详细的规定,这对堤防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堤防加固工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长江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堤防加固工程.堤防应该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建设呢?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及<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阐述了长江中下游防洪的特点;长江中下游整体防御目标是防御1954年洪水;堤防采用同一设计水面线,堤防标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堤顶超高不同、堤防设计断面不同、堤防设计采用的安全值不同.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堤防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七一  翟立 《人民长江》2001,32(2):31-33
1998年洪灾后,国家加大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建设的力度。堤防防洪标准的提高和防洪能力的加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将产生显著的影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巨大。但在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因此应加强堤防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根据工作实际,对堤防施工中的一些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环境保护措施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堤防及护岸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约3万km,其中干堤约3900km,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修堤系群众为求生存的自发行为,缺乏规划设计和质量控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扶持下,全面加固并新修了部分堤防,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堤防体系,共完成土石方50余亿立方米,沿江主要干堤如荆江大堤等,堤身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在战胜历次长江大洪水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设计洪水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梅金焕  王府义 《人民长江》2001,32(12):12-14,29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全长约1773km,两岸堤总长1700km防洪标准很低。长江1998年大洪水后,中游沿江两岸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堤防加高加固。在堤防加高加固设计中,第一要素就是设计洪水位。在推求各堤段设计洪水位时,要注意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对应;对分蓄洪区的围堤,要考虑设计分蓄洪水位;城陵矶附近河段和湖口附近河段设计洪水位,因江湖关系的恶化,在修订长江防洪规划时应予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渗透变形是二松堤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李连杰第二松花江为吉林省主要水系之一。近期防洪工程自吉林市昌邑区起至嫩江入口的三岔河止,流经吉林、永吉、舒兰、德惠、榆树、九台、农安、前郭、松原十个县(市)。加固干流堤防总长435.14k...  相似文献   

8.
杨爱明  姜本海 《人民长江》2007,38(10):77-80
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始自1999年下半年,随着工程的进展,现已完成了大量的各专业工程测量工作,为堤防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考虑到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时间跨度长、分布面广、组织与实施的单位较多,以及这项工作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原综合勘测局对各项专业测量统一进行了技术设计,其技术设计报告(即质量策划文件)在经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所涉及的5个省市相关部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相关部门共同审查通过后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的技术标准.对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的技术设计、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坐标系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综述.  相似文献   

9.
唐萍  翟立  柳七一 《人民长江》2002,33(1):23-24
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建设因其施工战线长,土方工程最大,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范围广以及土石料开采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强烈等特殊原因,极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且这种水土流失对长江沿岸区域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和措施。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在堤防工程建设中,应采取以下防治水土流失措施:(1)堤顶堤坡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2)取土场采取以覆盖和恢复植被为主;(3)弃渣集中堆放;(4)拆迁安置区应尽量减少对地表的开挖扰动。  相似文献   

10.
由长江委综合勘测局承担的长江中下游堤防纵横断面测量工作已完成大部分。外业工作已于2月底全部完成,正进行内业资料整理和验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二次对长江干堤进行大规模测量。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斥巨资治理长江堤防。受水利部委托,长江委综勘局于当年底至第二年初对上起湖北沙市枣林港、下至上海崇明岛的3 000多公里长江干堤进行突击测量,研究当时长江堤防现状,为堤防工程建设提供重要资料和依据。此后,长江委主持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许多堤段经过加固、防渗处理,变化较大,为掌握各堤段加固工程现状,综勘局于2000年12月底开始,出动数百名精兵强将,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等先进仪器,对长江左岸从湖北枝江到江苏启东、右岸从湖北松滋到上海南汇进行纵横断面测量,测区跨越鄂、湘、赣、皖、苏、沪等5省1市,纵断面总长3 700余公里,横断面1 950余个。 (长 江)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Becauseofthecomplicatedsubsoilprofile ,theleveealongmiddleandlowerreachesofYangtze ,about 36 0 0kmlong ,hasmanyhiddenperils .Amongthedangerouseventsduring 1998’sfloodseasoninthewholevalley ,12 .7%oc curredalongthetrunkstreamdykes,ofwhich 6 98werethemostd…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中的河床边界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描述了长江中下游河床边界条件对于河道平面变形的影响,介绍了河岸抗冲性分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河岸二元结构对于崩岸影响的2个特点:一是崩岸段河岸断面形态与近岸水流集中冲刷河床相关联;二是根据粘性土层的抗冲性揭示了崩岸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间歇性质。  相似文献   

13.
罗小勇  柳七一 《水电站设计》2002,18(1):84-86,89
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在重要堤防工程初步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总结重要堤防工程环保设计经验和体会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要堤防工程环保初设的主要工作方法;设计的重点内容;设计中应注意的突出重点,深度要求、环保设计与工程其它专业设计的协调、环保投资计算和设计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段的模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讨论分汊型河段的进一步分类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分汊型河道分类、识别模型, 并对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段作了分类和识别的计算,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5.
某长江隧道盾构机穿越江北大堤后,堤身出现裂纹且累计沉降较大,工程采用深层搅拌桩对堤身进行加固。为了检验深层搅拌桩对长江大堤堤身加固后的渗流稳定性,采用三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根据具体的工况建立了大堤的有限元渗流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历史最高水位条件下加固后大堤的渗流性态。计算结果表明:深层搅拌桩消减水头的作用明显,土体渗透系数越大,深层搅拌桩的阻水作用越明显;堤身与堤基的渗透坡降均小于相应土体的允许渗透坡降,加固后长江大堤的渗流性态是正常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9,(12):39-42
黄河泥沙是华北冲积平原的主要地层构造成分,是黄河淤地造陆的主要来源。黄河下游长期维持的单股河道输沙方式,存在防洪安全和泥沙造陆之间的矛盾。维持下游河道堤防现状条件下,新增输沙通道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结合管道输沙实践,描述了中下游沿河两岸管道输沙系统布置方式,对实施中涉及的工程规模、挟沙量、流速、输沙成本等要素作了简略计算,远距离输沙通道设计年输送沙量4亿t,水流含沙量300 kg/m~3,流速2 m/s,输沙成本22.86元/m~3。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干流磷的沿程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磷素的污染状况,2014年5月29日至6月7日沿长江中、下游干流在湖北武汉,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江苏的南通、镇江、南京,上海等地设置采样断面,现场监测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颗粒态总磷(TPP)、溶解性正磷酸盐(SOP)的含量,分析干流磷的沿程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各采样地TP平均含量范围在0.15~0.25 mg/L,各采样地下游TP平均含量高于上游,各采样地下游左岸及右岸TP平均含量较中泓处高,且左岸TP平均含量较右岸高;各采样地TDP平均含量范围为0.02~0.13 mg/L,且采样地下游TDP平均含量较上游高;各采样地TPP平均含量范围为0.10~0.20 mg/L,沿长江中下游沿程方向TPP占TP百分比逐渐减小,但TPP仍是长江中下游TP的主要贡献者,TPP分布与叶绿素a的分布极为相似,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各采样地SOP平均含量范围为0.02~0.11 mg/L,且 SOP平均含量沿长江中、下游沿程方向显示出增加趋势,SOP是TDP的主要组成部分,SOP平均含量占TDP平均含量70%以上。总体上,长江中下游水体中各形态磷含量较低,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稳定饱和渗流基本理论,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建立了南京市江宁区长江干堤有限元模型,对垂直防渗墙、黏土铺盖、排水褥垫以及深层搅拌桩等4种渗流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计算了堤体及周围土体的渗流特性和渗透破坏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和利用深层搅拌桩处理可达到堤防防渗和加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调弦口1959年建闸控制后,闸前淤积严重,冬春季节,已无法从长江直接引水,其下游华容河的河道功能丧失,水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调弦口所在的调关弯道过度弯曲,调关矶头十分突出,挑流作用强烈,泄洪不畅,对船舶航行也极为不利。针对调弦口及调关弯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关弯道裁弯与双闸控制和调关矶头削矶改造与单闸控制2类治理方案,这2类方案各有优缺点,基本上都能达到调弦口的治理目标。裁弯与双闸控制方案实施后,可根本上改变调关弯道河势条件恶劣、防洪形势严峻的局面,改善航运条件,但调关镇现有的码头等设施需要迁建,上下游河道将发生一定的冲淤变化;调关矶头削矶改造与单闸控制方案实施后,基本上可解决调关矶头突出、险情严重的问题,不改变现有总体河势,对上下游河道的河势没有影响,但调关弯道过度弯曲和泄洪不畅的局面没有改变,调关镇需要部分迁建。这2类方案可作为调弦口和华容河及调关弯道治理规划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20.
1 MainPhysicalCharacteristicsofLakein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YangtzeRiver  ThelakesintheregionofmiddleandlowerstreamofYangtzeRiverdistributerelativelydensely.ThewaterareawithinthedrainagebasinofYangtzeRiverisabout 8× 10 4km2 andthelakeareaintheregionof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