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慧子 《江西建材》2023,(11):227-229+234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架桥,由地层损失引起地表沉降,对桥梁桩基产生不利影响。文中以广州地铁七号线某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近距离下穿市区主干道路高架段为例,通过有限元数值三维模拟分析盾构法隧道施工穿越高架桥桩引起的桥桩变形。研究表明,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高架桥桩基后,桩基的变形情况与数值模拟结果趋近一致,并均在桥梁产权单位及规范的允许变形范围内,高架桥结构安全,并根据数值模拟及工程实际监测数据,结合国内类似桥梁结构安全保护经验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后续区间盾构隧道侧穿高架桥桩基期间的监测控制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隧道开挖无法避免近距离下穿、侧穿建(构)筑物。为保证地铁隧道开挖及上部建(构)筑物的安全,对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建(构)筑物桩基结构的变形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福州地铁某区间盾构近距离侧穿城市道路高架桥桥桩施工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分析盾构侧穿高架桥桩所引起的桥桩变形。结果表明:桩基位移计算结果满足高架桥变形控制的允许值,在不采取辅助加固措施下,通过设置侧穿桥梁前试验段,监测桥梁变形情况,根据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盾构参数,盾构隧道可安全侧穿高架桥桥台桩基。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地质条件下盾构侧穿桩基风险源参考。  相似文献   

3.
汪波  万忠豪  王运周 《山西建筑》2022,(23):144-148
以交通4号线坛子口站—丁公路南站区间盾构近距离侧穿桥桩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确计算土压力来模拟施加于盾构掌子面上压力,采取三维有限元对盾构过程进行了分析,模拟了双隧道侧穿顺序对桥桩及地表沉降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对桥桩及地表沉降影响均较小,但双隧道同时侧穿引起桥桩沉降增加了45%。施工中先盾构右侧再盾构左侧隧道引起的桥桩最大沉降为1.78 mm,地面最大沉降量为3.77 mm,与模拟结果很接近,均小于设计允许值;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为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梅健  杜展展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7):132-135
为探究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和邻近桩基的影响规律,依托晓庄广场互通和南京地铁1号线北延线盾构隧道施工,建立了盾构侧穿既有桥桩的简化模型,选取了桩长、盾径和桩隧间距3个参数,通过改变这3个参数,分析盾构施工对地层和既有桥梁桩基的影响,为盾构侧穿既有桥梁桩基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强  郑茜茜 《山西建筑》2011,37(17):154-155
以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地下既有桥梁桩基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施工过程中隧道、桩基的内力变化与住移趋势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计算分析,发现靠近桩基一侧隧道边墙内力增大,桩基将会出现偏向隧道方向的水平位移,错缝拼装将会导致隧道的安全性下降,而管片的拼装方式对桩基的影响不大,桩基附近的地基加固能有效抑制桩基的水平位移等规律,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高层建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北京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侧穿高层建筑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计算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建隧道施工所引起的邻近高层建筑物的结构沉降、基础倾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盾构到达建筑物之前、侧穿过程及离开后3个阶段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竖向位移等值线在建筑物附近有一定的突变现象,而在距离建筑物一定的距离范围外,位移等值线又逐渐过渡为平滑曲线。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在盾构到达建筑物之前的临近影响区域内,建筑物向远离隧道方向一侧倾斜;盾构侧穿过程中,建筑物向邻近隧道方向一侧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直至后期稳定。盾构到达监测断面前10 m,测点的上浮量达到了最大;盾构离开监测断面约60 m后,各测点的沉降速率明显减小,并开始趋于稳定。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情况来看,两者所反映的规律是相一致的,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1)
高架桥桩基施工极易造成既有地铁盾构隧道变形问题,使得隧道发生倾斜,为了能够减少对既有地铁盾构隧道造成的影响,则需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好各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采取加固处理技术,进行加固处理,确保隧道的稳固性。文中对地铁盾构隧道旁高架桥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以及高架桥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赵冬梅 《建筑技术》2024,(6):705-709
以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4合同段屯佃站~屯永区间盾构接收井盾构区间下穿团结渠及侧穿团结渠桥桩为例,针对盾构近距离侧穿团结渠桥桩风险控制进行研究,采用设定试验段的方法,总结盾构近距离侧穿桥桩时掘进参数,建立土压平衡,控制出土量,保证土舱压力,控制同步注浆压力、注浆量与掘进速度的协同作用,确保管片壁后的空隙充满,减小隧道围岩径缩、地层沉降。并采取径向注浆加固措施,确保盾构稳定、匀速通过团结渠及团结渠桥。同时对团结渠及周边地表进行实时监测,保证了团结渠桥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对于盾构隧道侧穿桥梁桩基的情况,采取三种加固方案并和不加固开挖进行对比,运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在穿越过程中不同加固方案对于限制隧道和桥梁变形的效果,比选得出最理想的方案用于工程,根据结果得出:对于该工程,采用注浆加固隧道周围土体相比于对其他区域土体进行加固更为有效;在侧穿的隧道施工中,隧道开挖带来的土体扰动会使桥梁产生变形,产生负摩擦阻力,而通过在施工前进行加固可以有效的限制开挖对桩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地铁建设的发展,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或建筑物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文章以成都轨道交通7号线崔家店站-万年场站区间工程情况为背景,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中盾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对比在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出入场线暗挖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暗挖隧道周边位移的变化规律。基于软件分析指出暗挖隧道应重点关注和监控的部分,并提出防止沉降量增大的有效加固方式,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合肥市阜阳北路高架设计为例,介绍了高架桥快速路平面线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方法,阐述了上、下匝道布设位置的确定意义和选择方法,论述了高架桥交叉口渠化、出入口间距的解决方法,有利于提升高架桥快速路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山西建筑》2015,(8):194-195
以沈阳地铁二号线一期土建工程某盾构近距离穿越正在施工深基坑为例,结合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盾构穿越深基坑时的主要风险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燕红 《山西建筑》2012,(34):190-192
对洛塘河双层高架桥的桥墩形式选择,墩柱类型介绍,框架桥墩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洛塘河双层高架桥墩柱设计中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类似桥墩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波 《山西建筑》2010,36(19):338-339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隧道防排水设计原则作了总结,同时对隧道防排水施工中排水管施工、防水板铺设,止水带施工等进行了论述,从而确保隧道施工质量,保证公路隧道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15.
张海东 《山西建筑》2011,37(27):171-172
以高铁桥墩边地铁基坑围护设计为研究对象,借助有限元程序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高铁桥墩桩基础的变形影响,对后期施工监测提出了理论指导意见,以期保证施工安全,杜绝安全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6.
付志英 《山西建筑》2010,36(11):224-226
以顺义区机场东路南环立交新建工程主线桥南环立交桥为例,简述了多面体的钢套箍在特殊使用条件下,在加工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通过整个过程的严格执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弹性地基桥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进  邹银生  湛发益 《山西建筑》2004,30(4):107-108
以能量法为理论工具 ,考虑地基弹性变形的影响 ,对桥墩的自稳定性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并通过算例 ,总结出了应用公式 ,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公路隧道工程中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以及复合式衬砌三种衬砌式样进行了分析,基于围岩特性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支护形式,并对钢架支护形式、喷射混凝土支护形式、锚杆支护形式作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盾构隧道的装配式管片是其显著的结构特点,目前的抗震研究主要采用简化方法,少有能有效反映管片和接头细部特征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对其在可液化场地中的地震响应规律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建立了一种精细化装配式管片结构计算模型,并基于砂土液化大变形统一本构模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分析了盾构隧道在可液化场地中的地震响应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接头处响应是盾构隧道抗震的重要考虑因素。装配式管片结构相比于整体式结构柔度更大,受力较小,变形较大。在可液化场地中盾构隧道由于水平向作用力显著增加,在水平向被挤压,受力分布和抗震不利位置相比非液化场地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隧道施工对高速公路桥梁的影响,从粘贴加固法、改变结构体系法、增设纵梁加固法等方面,阐述了常见的桥梁加固技术,为桥梁加固改造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