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材发展导向》2016,(12):49-51
设计了3种水胶比的混凝土,代表3种不同等级的机场道面混凝土来进行盐冻试验,测量冻融循环后的盐冻剥蚀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分析水胶比变化对道面混凝土的盐冻耐久性影响。结果发现,降低水胶比可以有效增强道面混凝土的盐冻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机场道面对混凝土材料的耐盐冻性能有较高要求,引气混凝土的使用能有效增强其盐冻耐久性。本文测试了两种典型引气混凝土在不同掺量下的盐冻剥蚀量,基于混凝土孔结构分析方法,利用"CAD简化法"和Matlab编程,统计计算出试件的孔径分布、平均孔径和孔间系数等参数并分别研究各参数对混凝土盐冻耐久性的影响。从微观层面评价了引气剂对机场道面混凝土盐冻耐久性的改善作用,为寒冷地区机场道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CDF抗盐冻性能试验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来综合评价海工混凝土的耐久性。结果表明:随水胶比的降低,海工混凝土42次盐冻剥落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率减小,抗氯离子渗透性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混掺矿物掺合料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盐冻剥蚀量和动弹性模量损失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盐冻性能,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CAD法"对不同组混凝土试件的切片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混凝土试件的孔结构是影响混凝土盐冻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平均气孔孔径更适用寻找最佳含气量,气孔分布情况可以表征引气效果的好坏,孔间系数能直接反应混凝土的盐冻耐久性,随着孔间系数的增大,混凝土的盐冻剥蚀量也逐步增加,其抗盐冻耐久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开展了碳化作用、盐水环境下的冻融作用(本文称盐冻),以及碳化与盐冻交替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测试了3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碳化作用有利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长,但盐冻作用和碳化与盐冻交替作用则降低了混凝土抗压强度,而且碳化与盐冻交替作用显著加速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基于碳化和盐冻单独作用下的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数据,建立了以碳化时间和盐冻循环次数为变量的碳化与盐冻交替作用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衰减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相应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盐冻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从增大混凝土强度、增加结构的保护层厚度、防水处理、加入引气剂等方面,提出了盐冻环境下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使混凝土结构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盐冻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各耐久性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通过室内加速试验测定混凝土试件的损伤层厚度、超声波波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5个耐久性评价指标,应用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理论,建立硫酸盐侵蚀与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数据模型,分析各指标在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评价中的重要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损伤层厚度(0.30)与超声波波速(0.30)权重最大,质量损失率(0.21)次之,相对动弹性模量(0.19)最小,表明损伤层厚度及超声波波速能更好地反映盐冻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与混凝土试验损伤结果相符;并通过各评价指标相关性提取对应决策规则,为盐冻作用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评价指标的客观选取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混凝土冻融侵蚀损伤程度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对内掺有机硅防水剂制备的整体防水混凝土进行抗水冻、盐冻试验,通过相对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定量分析其在冻融环境下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内掺有机硅防水剂的混凝土在水冻、盐冻环境下,抗冻性较未经整体防水处理的空白混凝土试件差,并且随着有机硅防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劣化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9.
对内掺有机硅防水剂制备的整体防水混凝土进行抗水冻、盐冻试验,通过相对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定量分析其在冻融环境下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内掺有机硅防水剂的混凝土在水冻、盐冻环境下,抗冻性较未经整体防水处理的空白混凝土试件差,并且随着有机硅防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劣化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混凝土结构在盐冻侵蚀下耐久性降低的问题,选取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进行冻融试验研究,对其在3种冻融工况下的耐久性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清水冻融工况下对混凝土造成的损伤要低于盐冻侵蚀;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地减缓混凝土在盐冻侵蚀作用下力学性能的衰减速率,当纤维掺量达到0.15%时效果最优;纤维的掺入对裂缝的扩张、孔隙的增加等有阻碍作用,使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得到提升;灰色预测和威布尔两种模型的寿命预测结果大致相似,其中灰色预测模型所需样本容量较小,威布尔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