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
本文针对煤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现状,提出了在探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工作。应用济宁某矿的三维地震老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基于探采对比分析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2.
丛琳  李欣欣  赵国石  张国臣 《矿产勘查》2021,12(6):1424-1433
松辽盆地南部M区块构造复杂,原构造解释成果是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得出的,随着近些年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近年来补充了很多测井、地质资料,并且对M区块西侧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本文通过对三维资料的解释以及三维资料未覆盖的二维地区的重新解释,最后将解释成果通过软件拼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区地震构造解释的精度。本次断层解释所得到的断层与原断层相比,主要在断层数量和断层形态上有所不同,并且通过此次构造解释,一些典型问题也得到了良好的解决,为有利区块的优选和布井方案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老地震资料精度以及地震勘探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5)
本文对济宁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探采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与解释,并及时提供设计工作面、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动态解释成果[1]。处理结果能够使煤层底板标高的动态解释误差控制在1.0%之内、解释厚度变化趋势、精细解释落差3m以上断层、查明新生界(Q+N)厚度变化、查明区内直径大于20m的其他地质异常体[2]。  相似文献   

4.
以义马煤田为例,介绍推覆构造体下煤层的地震勘探应用,通过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试验、高分辨率资料处理和精细化解释,能够查明推覆构造F16断层的走向、落差、倾向;确定该构造下目标煤层的底板形态起伏变化及分布范围.减小目标煤层的深度解释误差。地震勘探成果为煤矿的开采设计及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并将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阴钰毅  郭庆  李维  梁国平 《矿产勘查》2020,11(3):427-432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本文从构造特征角度研究临河坳陷油气分布规律。针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地区横向变化快、钻井资料少、局部构造复杂的特点,利用钻井、地质露头与重、磁、电等非地震资料,综合标定解释,建立区域解释格架,明确了研究区地层展布特征;通过构造解释和变速成图技术,精细刻画了主要目的层的构造特征,进一步明确研究区的构造格局。研究表明:(1)吉兰泰-杭锦后旗地区由南向北可划分为5个次级构造单元,且被狼山、庆格勒图、双井子、敖包、杭锦后旗一号及杭五6大断裂分隔,形成"两隆两凹一斜坡"的构造格局。(2)河套盆地形成于白垩纪早期,古近纪进入发展期。早白垩世至渐新世,沉积中心由西南向东北迁移;且白垩纪和古近纪原型盆地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如果后期保存较好,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自生自储型或潜山型油气藏。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块或邻区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9)
为解决米泉地区构造复杂、地震资料缺乏及品质差导致的地质建模难问题,以岩石物性研究为基础,将重磁电等资料与地震资料进行联合研究;在构造解析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区域构造背景和露头标定建立初始模型,通过电震联合解释和重磁震资料的联合反演不断修改完善模型,建立了米泉地区的"后缘为基底卷入的厚皮冲断-前缘为盖层滑脱褶皱"构造模型。研究表明:米泉地区具有"南北分带"的构造特征,自南向北划分为3个带:造山隆起带、山前冲断带和前缘滑脱带。  相似文献   

7.
冯校辉 《矿产勘查》2021,12(3):703-709
河南永夏矿区李大庄矿探区内煤层构造发育。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在三维地震勘探区开展地层对比追踪、断点解释和组合断层等工作,查明了探区褶皱形态与类型,刻画了断层的数量、密度、性质、断距和展布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探区褶曲及小的波状起伏较多,主要发育有6个褶皱;共组合煤层断层274条,正断层273条,逆断层1条,其中7条为新生代继承性活动断层;断层密度大,平均为22.7条/平方千米;断层展布方向以NNE和近SN向为主,断层落差5~10 m者为主,亦发育落差过百米者。本次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工作改变了以往勘探区构造简单的认识,深化了对勘探区构造发育特征的认识,给李大庄生产矿井采矿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层中的小断层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小断层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有的地震解释方法适用于解释落差3 m以上的断层,因此对煤层中落差小于3 m的断层解释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地震层曲率是根据三维地震解释层位计算得到的曲率,反映解释层位上任一点的弯曲程度。地震层曲率的计算建立在解释层位网格化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曲面拟合方程系数来实现。煤层中落差小于3 m的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扭曲、振幅突然变弱等特征,这些微小的变化在地震层曲率属性上表现为线性构造,因此利用线性构造异常可进行小断层预测,异常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着断层的延展长度和断层的走向。实例表明,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可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9.
库车东地区位于塔北隆起雅克拉断凸东段,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发现在库车东地区雅克拉断凸核部有一套侏罗系断陷沉积,该套地层的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均与断凸两侧的侏罗系超覆沉积有所差异。研究表明,侏罗纪发育小型箕状断陷盆地沉积,雅南断裂为边界断裂,内部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伸展断裂,侏罗系沉积时,缓坡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陡坡为水下扇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较大。盆地内形成了断块圈闭、岩性圈闭等一系列圈闭,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复杂波场条件下的地震波理论和模型实验入手,介绍了金属矿地震勘查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综合解释的方法技术。山东邹平铜矿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矿地震勘查中,利用多次叠加技术可研究测区控矿构造,进行地质填图;利用地震散射波场,可研究地下与矿体有关介质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