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公共小型绿地及公园儿童游戏场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英 《四川建筑》2011,31(1):42-45
儿童游戏场是儿童游戏活动的空间,由于目前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游戏场也日益受到关注。论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小型绿地及公园的范围内,结合儿童心理及行为模式,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2.
快速的城市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理想的儿童公共空间对儿童的语言、智力、行为、性格等方面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成作用。儿童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塑造的目的是为儿童提供相对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但目前我国的儿童活动空间与环境整体水平偏低,其受重视程度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本文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对儿童成长与儿童公共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全文旨在突出儿童公共空间是儿童户外活动的空间载体,良好、适合的环境将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指导儿童公共空间的设计,总结出儿童公共空间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同时对儿童公共空间的总体规划、设施设计及娱乐设施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期待为儿童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国外城市儿童户外公共活动空间需求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城市儿童户外公共活动空间需求的角度出发,从空间需求、影响因素和规划策略三个方面,对国外儿童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偏好、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中儿童独立的活动性、儿童安全性以及儿童参与户外公共空间规划等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发展能力是评判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因此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当前城市规划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采用文献研究与综合分析方法,以儿童友好城市(CFC)理论为支撑,在总结国内外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导向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儿童行为心理学出发,就儿童的认知发展、行为特征、社会关系等问题探讨儿童的公共空间需求,构建儿童友好的空间增效机制与生态社区公共空间建设要素。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儿童友好导向公共空间的设计为例,提出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优化技术体系,从"生态性—适用性—可达性—舒适性—安全性"总结社区公共空间优化模式,探索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环境、街道自身物质空间及儿童行为活动需求3个方面探索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结合多源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层级归类并构建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子量表,通过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模型,试图识别影响其品质的关键要素。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设计思考,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街道空间品质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初级阶段,城市建设中仍有一些对儿童不友好的问题存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孩子们居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能否拥有开阔、多样化的绿色活动空间,是城市设计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儿童视角出发,提出在社区儿童出行路径、活动场地、儿童设施、绿化等方面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开敞空间是儿童活动接触最频繁的地方,愉快而健康的室外活动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成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城市开放空间质量特征和儿童行为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了儿童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游戏的特征,分别从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改善公共空间质量等方面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儿童友好度。  相似文献   

8.
刘涟涟  高莹 《室内设计》2019,(5):100-108
我国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交 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儿童在城市 户外空间的游戏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创建具 有吸引力的城市户外公共儿童游乐场,保障孩 子自由游戏的权利是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的 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儿童游戏空间相关定 义、游乐场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解读 与回顾;进而,以德国为例,详述了德国儿童 户外游乐场的规划过程、建设标准和设计特 征;最后,概述了德国儿童户外游乐场的服务 与管理措施。借鉴德国城市户外儿童游乐场 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经验,将为我国城市推进 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建设,实现儿童友好型城 市与社区,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寒地城市社区儿童室外环境设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儿童(主要为独生子女)交往的角度,剖析寒地城市社区的室外公共空间的特点,其对社区中儿童交往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结合哈尔滨的城市特点,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提出创造城市社区儿童室外交往空间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儿童营造健康且有益于其成长的环境已成为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必要部分。城市中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多种多样,但国内外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意识到"接触自然"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这也得到了欧美国家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证实。儿童游戏空间中的自然元素毋庸置疑成为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本文旨在探索中国城市公园内儿童游戏空间中自然元素的应用情况,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中87个城市公园的儿童游戏空间进行调研,尝试弥补国内儿童友好型城市中游戏空间的空白,以期提升未来儿童友好型城市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质量。研究发现,国内儿童游戏场地具有普遍自然性不足、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采用丰富的自然材料来提高游戏场地的自然性,同时应尽快推出相关设计导则或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