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Use-After-Free (UAF)漏洞是多线程程序的常见并发缺陷.预测性UAF漏洞检测方法因兼顾误报率和漏报率而备受关注.然而,已有的预测性UAF检测方法未结合待检测目标作针对性优化,当程序规模大或行为复杂时会导致检测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目标导向的多线程程序UAF漏洞检测方法.首先,由程序运行轨迹挖掘程序的Petri网模型;之后,针对每一个潜在可构成UAF漏洞的内存Free/Use操作对,以触发该漏洞为目标导向,在程序的Petri网模型中添加保持操作间因果约束和数据一致性的行为控制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Petri网反向展开的UAF漏洞检测方法.该方法每次只针对一个潜在的UAF漏洞有针对性地验证其真实性,从而保证检测的效率.与此同时,为减少待检测的潜在UAF漏洞数量,提出一种新型向量时钟进行Free操作与Use操作间的因果关系自动识别,据此对潜在的UAF漏洞进行筛选.结合多个程序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方面较主流方法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目标代码的格式串漏洞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龙杰  谢晓方  袁胜智  唐江 《计算机应用》2008,28(10):2495-2498
当前有关格式串漏洞的检测技术大多局限于源代码层次,针对二进制文件的研究较少。以格式串栈指针和参数栈指针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格式串漏洞的攻击原理,在目标代码的层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格式串漏洞检测技术,给出了构造攻击代码的具体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系统中攻击代码的构建过程,最后结合实例对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与实例源代码的比较,充分证明了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愈加重要。目前,利用各类系统或软件的漏洞已经成为主流的攻击方法。为更加有效防御针对漏洞的攻击,就需要对各类漏洞利用方法深入研究。文章基于流行的IE浏览器漏洞利用方法的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浏览器漏洞利用技术,并在已知漏洞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系统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电力系统,铁路系统.如果CPS遭到攻击,将对现实世界的正常运转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垂悬指针是指向的区域被释放后未被置为空的指针,它是一种会导致攻击的软件缺陷.由垂悬指针导致的use-after-free和double-free漏洞能够执行任意恶意代码.迄今为止,只有少量工作针对垂悬指针进行检测、防御.其中多数都会导致过高的额外运行时开销.本文提出DangDone用于检测和防御垂悬指针.首先,我们通过静态分析检测潜在垂悬指针.然后,基于检测到的垂悬指针信息和一系列预定义的指针变换规则,依据指针传播信息变换指针,使得指针及其别名都指向同一个新引入的指针.基于该方法,我们实现了DangDone的原型工具.基于11个开源项目和SPEC CPU benchmark的实验结果表明,DangDone的静态分析部分只有33%的误报率,指针变换部分只引入了1%左右的额外开销.同时,DangDone成功防护了11个开源项目中的use-after-free和double-free漏洞.实验结果体现了DangDone的高效率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Web应用安全漏洞统一描述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XML的Web应用安全漏洞统一描述语言UVDL,通过制定包含漏洞信息的结构化XML文件,其中每个漏洞又以树状结构包含漏洞的基本信息、利用、影响、修复以及参考信息等框架文件,并定义各描述子项,来标准化漏洞检测过程.相比已有的漏洞描述语言,UVDL框架文件的插件组织形式更具灵活性和扩展能力,每个漏洞的分框架文件在Web漏洞检测系统的应用中更具可操作性.UVDL在考虑环境与状态错误对Web应用软件造成安全影响的基础上增加了Web漏洞分类、漏洞的严重程度以及利用性等属性信息.UVDL在漏洞评估系统中的应用实验表明,UVDL作为一种统一标准且易操作的漏洞描述语言,能够整合漏洞信息,解决多安全部件的协同工作和兼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漏洞检测程序在实时反映系统漏洞状况方面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实时漏洞检测系统,用于对系统中网络应用程序的漏洞进行实时监测;通过阐述系统的原理及相关技术,给出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模块的设计和流程;最后,对系统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漏洞利用攻击的概念验证,使用WinDbg逆向工程找出该类攻击的特征,并根据该特征编写检测代码。而后将检测代码封装至DLL中,并通过远程线程方式将DLL注入网页浏览器。被注入的DLL会以代码覆盖的方法拦截浏览器的API,使浏览器跳转到检测代码。根据浏览器打开网址时检测代码的返回值,来判断该网址是否包含利用该漏洞进行攻击的网页木马。通过将该技术部署于众多虚拟机中,批量检测网页,来向杀毒软件公司以及搜索引擎等提供高可信度的挂马网页黑名单。  相似文献   

8.
基于爬虫的XSS漏洞检测工具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寿忠  张玉清 《计算机工程》2009,35(21):151-154
通过对XSS漏洞的研究,剖析其产生、利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针对XSS漏洞的检测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完善。结合网络爬虫的技术,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款XSS漏洞的检测工具(XSS-Scan),并与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些软件做了分析比较,证明利用该工具可以对Web网站进行安全审计,检测其是否存在XSS漏洞。  相似文献   

9.
攻击者可利用Web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漏洞实施破坏应用功能、木马植入等恶意行为。针对Web应用程序的访问控制漏洞的检测问题,现有方法由于代码特征难提取、行为刻画不准确等问题导致误报率和漏报率过高,且效率低下。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偏离分析的Web访问控制漏洞检测方法,结合白盒测试技术,提取代码中与访问控制有关的约束,以此生成Web应用程序预期访问策略,再通过动态分析生成Web应用程序实际访问策略,将对访问控制漏洞的检测转换为对状态偏离的检测。使用提出的方法开发原型工具ACVD,可对访问控制漏洞中未授权访问、越权访问等类型的漏洞进行准确检测。在5个真实Web应用程序中进行测试,发现16个真实漏洞,查全率达到了98%,检测效率较传统黑盒工具提升了约300%。  相似文献   

10.
跨站脚本(XSS)漏洞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漏洞,随着Ajax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危害性及快速的传播能力也越来越强。现有的漏洞检测技术没有充分对该类漏洞的漏洞注入点进行研究,使用的漏洞检测技术也没有充分考虑测试请求后响应的页面,导致漏洞检测率相对较低。针对现有漏洞检测技术的不足之处,加强对隐含页面的DOM结构分析,提出基于DOM状态改变的方式查找漏洞注入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页面交互点相关的漏洞检测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漏洞检测原型系统。实验证明,该原型系统能够找到更多的漏洞注入点,能有效地提高漏洞检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