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型城市地铁施工规模日趋增大,由于地铁盾构施工绝大数是在城市繁华地段进行掘进,地铁盾构法施工势必会对周边建(构)筑物产生沉降影响。因此,对于盾构法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沉降的影响分析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天津地铁6号线17标一中心医院站~红旗南路站盾构区间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进行监测分析,应用隧道沉降量测控制网进行观测,采集盾构法施工隧道的地表沉降数据。通过沉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盾构各阶段施工参数控制,分析得出盾构法隧道地表沉降控制要点。分析结果表明:盾构始发接收阶段端头井加固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地表沉降量;粉砂和砂质粉土地层施工中控制好土压平衡、同步注浆量控制以及对渣土的改良都是控制地表沉降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隧道沉降量测控制网对于指导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修建地铁。因地铁隧道施工中的盾构法具有较高的技术及经济优越性,盾构施工广泛应用于软土、砂卵石和软岩等地层中。但盾构施工也会对附近土层产生扰动,造成地面沉降及邻近建筑物的下沉和倾斜。施工过程中应对邻近建筑物和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掌握由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沉降变化数据,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改进施工工艺,将施工引起的环境变形减小到最低程度,确保盾构法施工隧道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STS(Steel Tube Slab)管幕结合洞桩工法被用于修建沈阳地铁某车站,此工法是国内首次用来修建超浅埋暗挖车站,缺乏工程经验。采用FLAC3D对车站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导洞施工过程、车站主体施工对地表沉降和管幕受力的影响。研究表明:STS管幕在车站施工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地表沉降,起到了一定的支护作用;在导洞开挖过程中,横向影响范围大概是导洞两侧5倍洞径;导洞开挖对掌子面的影响范围大概在掌子面后1倍洞径;导洞开挖面前后1倍洞径处,地表沉降影响最大,占总沉降量的70%左右;车站主体施工过程中,管幕所受横向最大拉应力和纵向最大拉应力均远小于设计标准,管幕处于安全状态,为现场地铁车站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道路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修建地铁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方法。我国许多城市的地铁建设较为广泛,而由于地铁修建造成的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倾斜等问题日益增多。地铁施工时如何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土体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控制土体变形的关键措施,并对地铁暗挖车站施工时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地铁施工中,特别是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顶部往往建(构)筑物较多,一定程度上要求盾构在掘进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以及严格的施工管理,将地表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文中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下穿水塔为例,介绍了土压平衡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盾构区间扩挖技术在东山口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盾构法或在盾构法的基础上扩建地铁车站,不仅可有效解决车站及区间施工的工期矛盾,大幅缩短建设周期,还可通过盾构法的长距离应用产生规模效益,文中介绍盾构区间扩挖技术在广州地铁六号线东山口站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包括其施工工法、支护结构形式与参数、施工过程中对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等,为城市修建地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南京新庄站基坑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施工中对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基坑地表沉降、周边建(构)筑物沉降等进行了监测。周边环境监测出土体地表沉降和建(构)筑物部分测点超出报警值,达到报警状态,施工方及时采取响应报警措施,通过快撑快挖和加固构筑物电塔基础的施工措施,使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8.
姜怀祖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1):140-143
结合成都地铁6号线金府站的工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对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近接既有建(构)筑物施工的总体风险进行评估.将风险概率、风险频率和风险损失的评估结果进行量化赋分和评估,通过3个指标的乘积得到车站明挖深基坑近接既有建(构)筑物施工的总体风险值.结果表明,金府站深基坑近接既有建(构)筑物施工的总体风险值为374分,风险等级为五级,施工总体风险为极高.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并总结了降低与控制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近接既有建(构)筑物施工总体风险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姜怀祖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1):140-143
结合成都地铁6号线金府站的工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对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近接既有建(构)筑物施工的总体风险进行评估.将风险概率、风险频率和风险损失的评估结果进行量化赋分和评估,通过3个指标的乘积得到车站明挖深基坑近接既有建(构)筑物施工的总体风险值.结果表明,金府站深基坑近接既有建(构)筑物施工的总体风险值为374分,风险等级为五级,施工总体风险为极高.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并总结了降低与控制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近接既有建(构)筑物施工总体风险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14号线将台站采用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先行通过,扩挖形成地铁车站。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受力转换计算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导洞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要大于大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且最大沉降点逐步由导洞上方移动到盾构上方,体现出群垌效应;初支扣拱弯矩最大部位发生在初支与盾构K管片接触部位,是受力转换的关键;导洞开挖和初支扣拱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约占总沉降量的85%,是沉降控制关键环节。提出了扩挖施工关键技术:盾构管片拼装施工、初期支护、管片拆除、二衬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