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绿色施工中,以地电广场B座工程项目为依托,总结出雨水生态回收再利用技术。该技术区别传统的雨水回收方式,在引入海绵城市技术后,做到将雨水最大限度回馈自然。多余雨水再经过植被草沟、雨水生态花坛、绿色屋顶、人工生态浮岛等设施生物净化、收集,再通过现场喷淋设施实现回收雨水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的净化和利用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海绵城市应当对雨水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和利用关键技术环节入手,介绍网格智慧型雨水利用及管理系统原理和特点,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进程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内涝等问题;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具体技术措施,才能解决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小区建设应用海绵技术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在小区中广泛应用海绵技术,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在小区与建筑的海绵建设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排放;同时,还需考虑与景观相协调与居民使用感受相衔接,方可打造生态宜居社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控制路面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基于海绵城市设计思想,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雨水路面拦截装置,分析其收集、净化、下渗排放作用原理,对拦截装置的截流净化效率进行实测,结果显示:装置对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拦截、净化效率,能够有效拦截初期径流污染物,控制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内涝、地下水枯竭等问题,介绍了一种雨水收集垂直式渗透系统技术,对该技术整体结构及工艺流程进行了说明,阐述了其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同时,提出了水质处理措施。该系统利用垂直式雨水渗透管跨过地基持力层,将净化后的雨水直接导入地下含砂层,解决了雨水下渗与地基变形的矛盾。该系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利用,为海绵城市建造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综合管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需统筹协调城市开发建设各个环节。城市绿地系统是构建海绵城市体系的重要载体,绿地系统规划结合低影响开发的控制指标和技术措施,分别对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等用地类型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通过研究发现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认识中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建设在旧城区改造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利用与适时补充地下水,达到缓解水资源紧张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旧城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重大现实而长远的意义。济南市舜园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思路是以"渗""滞"为主、"蓄""用"结合,设施分散、就地消纳雨水。建设模式彰显了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设计人员从汇水分区入手,完善排水系统,结合LID设施提升场地设计到优化路面及改造微地形,秉持了低影响、低成本、因地制宜及特色创新的设计原则,在改善济南市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打造出海绵城市建设的亮点,彰显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为了减轻大暴雨时城市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其包括了"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形式表现,在建设中,雨水的收集和净化是整个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立足海绵城市理论,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东大路工程为例,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低冲击开发的雨水综合利用理念,通过道路横断面的合理设计及透水铺装系统的使用,提高道路的透水能力,提升城市整体的水文调蓄功能,从而缓解下雨时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并结合下凹式绿化带及路面雨水下渗、净化、溢流、收集系统的应用,逐渐完善雨水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与排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随着城市硬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城市内涝灾害不断发生,雨水如何及时排放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净化雨水和削减洪峰,已得到广泛推广及实践。本文以泸州市某教学区为例,探讨了基于容积法的海绵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