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重视其居住环境、生活品质,推进了体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制造业在工作环境的改善方面也不乏投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钢结构建筑起着首屈一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趋势分析,在推动传统建筑生产方式转型、推广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方面,如何认识钢结构住宅的优势,了解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对建筑工业化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介绍钢结构住宅在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施工方面的特点,就实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与业内企业、专家作一探讨,对当前钢结构企业如何适应政府政策导向、市场需要去研发新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坚持工业化生产方式,完善和改进住宅品质和功能,为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华 《建筑》2003,(6):56-5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技术的进步,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 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并能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钢结构技术,建设部在2001年下发了《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从建筑体系、结构体系、建筑设备、钢结构防护到工业化生产与施工安装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要求; 近年来,建设部又出台了《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在2001年组织了对“钢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建筑垃圾现状调查和污染环境的危害分析,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结合钢结构建筑"轻、快、好、省"四大优异特性,提出:新型工业化钢结构建筑不仅考虑工程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考虑生态的承载能力;其不仅能满足建筑功能的各种需求,还能有效地处理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时和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目标,可创建一种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各种资源能循环使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新模式;发挥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可构建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可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破解"建筑垃圾围城"污染环境的困局,减少建设工地扬尘,打响空气质量保卫战,将建筑污染关进绿色建筑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建筑垃圾现状调查和污染环境的危害分析,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结合钢结构建筑“轻、快、好、省”四大优异特性,提出:新型工业化钢结构建筑不仅考虑工程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考虑生态的承载能力;其不仅能满足建筑功能的各种需求,还能有效地处理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时和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目标,可创建一种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各种资源能循环使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新模式;发挥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可构建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可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破解“建筑垃圾围城”污染环境的困局,减少建设工地扬尘,打响空气质量保卫战,将建筑污染关进绿色建筑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绿色建筑"与"工业化建筑"的交集。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的核心建筑单体——低碳技术展示交易馆、低碳国际会议馆、低碳城展厅均为钢结构建筑。介绍该工程的整体设计思路,并就相关设计理念与实践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许佳为 《江西建材》2022,(2):163-164,169
"双碳"背景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能有效实现"四节一环保",得到了大力推广.文中以厦门市为例,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入手,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探索推广绿色理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其他城市缓解建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绿色建筑行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在撬动建筑节能巨大的市场潜力,而绿色建筑的发展无疑将会带动新型绿色建材和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江阴,有必要抢抓绿色建筑大发展契机,推动基础厚实并正转型的钢铁钢结构行业发展。放眼国内外,跨区域发展、总承包总集成正成为一种创新模式。发展绿色建筑一体化产业的大型集成商、企业集群,还是"专精特新"型单打冠军,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的选择。作为政府,应综合提  相似文献   

9.
《云南建材》2014,(16):96-96
2013年国家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行动步入了快车道。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就是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钢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可修复性和可回收性,能有效提高建造质量与施工效率,减少建筑垃圾,有利于缓解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符合当下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宜都市会展中心项目为例,探讨装配式钢结构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设计手法。会展中心项目兼容会展、商业两种公共服务功能,整体装配率约为70%。采用新型建材和装配式隔墙、装配式装修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太阳能,改善大空间室内采光效果,减少能量损耗,是装配式钢结构在大型公共建筑中一项积极的绿色化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1.
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国内外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管理信息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技术是建筑企业与工程项目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信息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两方面提出了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法,同时探讨了学习贯彻并认真实施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信息化标准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工程机械两化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工程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标杆企业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的实施情况,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对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带来产品革新,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楼宇建设,实现在火灾、恐慌中安全、准确、迅速地现场疏散是目前国内建筑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近几年项目的运用情况,对疏散类产品在防灾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通过不同类型的疏散灯具、充分利用火灾探测信息并借助通信手段,实现动态路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惠玲  王婷 《建筑经济》2020,41(3):20-23
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是绿色建筑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住宅产业化乃至现代建筑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在充分分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目前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制定相关规范、培育高水平技术人才、完善配套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仿古建筑通过运用现代结构和材料技术再现古代建筑式样,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介绍了在仿古建筑营造过程中,通过设计创新、施工创新,实现产业化生产,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功效,并结合BIM技术的应用,使传统营造技术得到传承与普及,为仿古建筑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高倩 《重庆建筑》2016,(8):27-29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将“推动建筑产业化”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建筑产业化是建筑行业的一大趋势。为实现建筑产业化的大发展,需开拓新的思路,对建筑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并合理优化,其中建材产业链的优化创新尤为重要。其中一条道路是,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生成的固体副产物生产建材,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为建筑产业化提供新思路。该过程的固体副产物主要为垃圾焚烧炉渣和垃圾焚烧飞灰,可在水泥生产、混凝土骨料制作、制砖和路基材料上得以应用,该文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并不是新事物,我国的建筑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与欧洲几乎同步,但是,由于我国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在节点连接、防水、抗震、隔音等性能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早期的装配式建筑技术逐步被混凝土现浇建造技术完全取代.从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谈起,重点比较了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的区别,分析了建筑工业化行业内的一些认知误区,并为建筑工业化的良好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6)
物联网被视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物联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农业应用的发展基础和趋势;然后结合杨凌高效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杨凌农业方面应用物联网的需求,并提出了杨凌农业方面应用物联网的重点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业化得到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某些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首先讲述了我国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我国应该在结构装配化施工、取消或减少湿作业、扩大工厂预制范围、设备安装工程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加速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最后提出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于洋 《建筑机械化》2022,43(6):6-8,35
智能建造作为工业化建造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建造过程的高质高效、节能减排,是实现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但基于我国国情,智能建造领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已有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促进智能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一体化智能建造发展模式。本文列举了现阶段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简要介绍了智能建造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当前智能建造相关的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