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黄河下游的水文特性入手,通过对黄河下游水文资料的分析,论述了黄河水文测报的设施设备、科学技术、科技手段等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对黄河治理、开发、水文测报和社会经济、稳定所起到的作用.进而说明了黄河水文测验的设施设备、仪器与技术在不断向更经济、更简洁、更精确、更实用、更迅速的方向改革与发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黄河的可持续发展与水文科技、水文科学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牛玉国 《人民黄河》2006,28(10):6-8
简要回顾了黄河水文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黄河水文业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黄河水文面临的问题,展望了黄河水文发展方向,提出了黄河水文“十一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黄河流域基于水循环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体系”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1 水文在治黄事业中的基本地位与作用  治水必知水 ,治黄必知黄 ,知黄必有水文。作为观测、收集、分析、研究、预报水文信息资料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水文科学 ,是一项国家公益性、基础性事业 ,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黄河工程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水文信息资料是工程分析论证和决策的依据 ;在黄河工程设计阶段 ,水文信息资料决定着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 ;在黄河工程施工阶段 ,水文工作关系着工程的进度和施工安全 ;在工程管理运行阶段 ,水文工作决定着工程的调度运用和效益的发挥 ;在防汛抗旱中 ,水文工作直接关系防…  相似文献   

4.
黄河新情况与黄河水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连全  王华 《内蒙古水利》2000,(3):41-42,46
黄河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水资源利用矛盾的加剧,水体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等黄河新情况,要求黄河水文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改善测报手段,进行全面监测监督和分析研究,逐步建立起测、报、研于一体的新水文机制,为黄河防汛、水资源管理和治理开发服务好。  相似文献   

5.
黄河防汛形势的日趋严竣和复杂,水资源利用矛盾的加剧。水体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和黄河新情况,要求黄河水文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改善测报手段,进行全面监测监督和分析研究,逐步建立起测、报、研于一体的新水文机制,为黄河防汛、水资源管理和治理开发服好务。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由于季风活动强烈,桃、伏、秋、凌各个汛期的水文情况每年变化很大,各个地区也由于自然地理情况的差异,各自形成不同的水文特点。尤其黄河是一条著名的多沙河流,河床冲淤剧烈,水流的边界状况经常改变,水文情况变化复杂,因此,直至目前我们对黄河各种水文规律的认识仍然很差,水文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还不能适应治黄工作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努力研究提高黄河水文预报工作,更好地为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多沙河流,其独特的水文特性及特点,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给水文测报带来了很大困难。黄河水文近百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为黄河的开发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与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相比,水文测报技术还相当落后。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近3年开展的测报升级活动使测报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推动了黄河水文的科技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黄河生态水文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维持良好的生态水文联系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基础,开展河流生态水文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对进一步认识、量化和恢复河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黄河生态水文特点,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通过因素分析提取可以表征黄河河流生态水文情势的50个指标,构建黄河生态水文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应用于黄河干流兰州断面的生态水文评估。【结果】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断面的整体水文改变度为0.722,属高度改变。其中1、2、8、9月平均流量、逆转次数、高流量延时、枯季最大流量、丰季最大流量发生时间、大小洪水次数、涨水次数与延时等指标改变强烈,会对黄河兰州段的水沙关系、生物种群数量、幼苗比例、栖息地环境以及滩区、湿地、洪泛区的植被与动物种类产生较大的影响。与IHA指标体系对比,两者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黄河生态水文评估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可行,相对IHA指标体系更细致、更全面、更准确,可较好的反映黄河生态水文态势。  相似文献   

9.
水文作为治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新的伟大治黄实践中,以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为己任,在全面做好传统水文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展水文业务范围,接受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努力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可靠支撑.通过近几年黄河水文完成的重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诠释并展示黄河水文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中的地位、作用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泺口水文站设立于1919年3月11日,是黄河干流建站最早的水文站,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泺口镇黄河大堤南岸,常年为国家防总、黄河防总测报水情,为黄河下游山东河段的防汛抗旱、水量调度、工程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等提供精确的水文资料。经过几代水文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收集了大量准确可靠的水文数据,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黄河生态水文特点,提出其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借助Pearson相关分析法提取并确定了可表征黄河河流生态水文情势的50个指标,构建了黄河生态水文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黄河干流兰州断面的生态水文评估。实例研究采用变化范围法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兰州断面的整体水文改变度为0.722,即发生高度改变。其中1、2、8、9月平均流量、逆转次数、高流量延时、枯季最大流量、丰季最大流量发生时间、大小洪水次数、涨水次数与延时等指标改变强烈,将对黄河兰州段的水沙关系、生物种群数量、幼苗比例、栖息地环境以及滩区、湿地、洪泛区的植被与动物种类产生较大影响。与水文变化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同时,微观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对水文变化指标体系更细致、更全面、更准确,可较好地反映黄河生态水文态势。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多沙河流,有独特的水文特性及特点。近年来,黄委根据黄河水文的实际,对水文测报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预报是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之一,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关键所在。在回顾该地区产汇流特性、水文模型发展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不足,指出黄河中游水文模型研制的难点主要在于降雨输入精度不高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强烈干扰。基于目前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及水文大数据的兴起,展望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模型研究的可能途径:1开展遥测系统支持下的精细化物理模型研制,包括点到面上的产汇流模式、参数时空尺度等;2从务实角度出发,利用水文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汛期中大洪水洪峰、洪量的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回顾"十一五"期间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主要成就;针对黄河水文测报能力在新时期流域开发治理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提出了推进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提升水沙在线监测能力、充实调整水文站网、开展测站单值化改造、推动宁蒙河道和河口滨海区测验体系建设、加快主要暴雨洪水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提升黄河水文测报能力和实现水文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水文测验的主要设备是水文测船,因黄河河道多泥沙,多浅滩,宽浅散乱,游荡不定等特点,在其他水域航行自如的船舶在黄河上都难以适应。几十年来,一代代黄河水文人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条适合黄河特性的水文测船维修和建造之路,为水文测验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水沙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川径流是黄河流域最主要的水资源,1950年以来黄河下游水沙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由于水资源在黄河下游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了解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的变化趋势。水文循环、自然条件的剧烈变化和流域内人类活动的影响通常会引起流域水文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进而使径流序列发生变异,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并且变异前和变异后的水文序列总体分布发生显著改变。了解和诊断径流序列的变化规律,对水文分析、模拟和预测中统计方法的选择以及制定防洪减灾对策和水环境治理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掌握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变化趋势及变异成因是黄河下游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水沙调节的关键。本文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和Pettitt变点检测方法对黄河下游5个水文站的年来水量与年来沙量系列分别进行了趋势检测及变异点检测。研究结果显示,黄河下游年来水量与年输沙量一级变点均出现在1985年,变异成因主要为气候变化及龙羊峡等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年来水量与年输沙量二级变点出现的年份不完全一致,5个水文站年输沙量系列的二级突变点为1996年,年输沙量系列突变时间晚于年来水量序列突变的时间,并且年输沙量系列的突变规律性较好,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及小浪底水库的建设运行是二级变点出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黄河水文测报服务主要短板的基础上,从站网布局、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基础保障四个维度,研析了黄河水文现代业务和管理体系构建思路与框架,进而给出其实现途径。提出面向服务和需求,完善站网体系、空天地立体自动监测体系,建设水文物理网;构建智能高效的信息传输处理和情报预报服务系统,打造水文信息网;完善测验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等,织好水文管理支撑网。通过"三网"融合,实现"现实水文"和"模拟水文"的有效补充验证,强力提升水文测报管理效率和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林韬  司权 《人民黄河》2002,24(5):26-27
通过分析黄河通信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确立了黄河通信网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黄河通信网优化改造方案是:加快黄河微波干线和全河交换网的更新改造;建立县局以下宽带数据接入系统;完善水文和水资源数据采集以及水量调度与水质监测通信网等。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资源数据库系统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煜  谢德金 《人民黄河》1994,17(11):8-10
黄河水资源数据库系统概述王煜,谢德金,王益能(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郑州450003)1总体结构和开发策略黄河水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涉及水资源、水文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学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大型工程,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十分复...  相似文献   

20.
黄河源区建设水文水资源测报体系是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管理的迫切需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对河源区水资源、水环境变化的全面掌握和实时监测,提高河源区水文测报现代化水平,改善基层水文职工生活条件。当前黄河源区水文测验基础设施标准低,水文测报难度大,水文测报手段落后。因此,进行黄河源区水文测报体系建设实现该地区水文测报现代化,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