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二次发泡工艺制备出一种声学性能优良的聚氨酯多层复合泡沫吸声材料,并对其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4.
为解决声学覆盖层在低频声学性能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包含圆柱和圆台的组合空腔型覆盖层,利用软件COMSOL计算其在10 000 Hz以下的隔声量与吸声系数,研究覆盖层在不同结构尺寸下的声学性能,继而对组合空腔进行局部优化。结果显示:声学性能会随开孔率的增大而改善,且吸声性能曲线波峰往低频移动;当开孔率由圆台半径控制时,隔声量峰值频率往低频移动,当其由单胞半径控制时,则峰值频率往高频移动;当圆柱半径为1 mm、高度为10 mm时,声学性能相比其他尺寸空腔达到最优;对空腔中圆台结构的母线进行形状优化后,声学覆盖层声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空腔谐振型吸声覆盖层低频大波谷、窄带吸声的局限性,以圆柱腔型吸声覆盖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水下复合结构吸声覆盖层。其结构特点在于:(1)不同尺度的圆柱空腔在空间呈现出涡状线阶梯上升的分布形式;(2)在圆柱空腔阵列外部引入金属环壁结构。基于有限元法对复合结构吸声覆盖层的位移变化和能量耗散特点分析其吸声机理,研究分析多种组合结构的吸声特性。结构形式将金属壁和腔体谐振进行组合,有效提升了低频吸声性能,实现了基体材料限制在50 mm厚、频率范围为660 Hz~15 kHz的宽带吸声,其平均吸声系数在0.94以上,同时在0~2.5 MPa静水压力下可以保持良好的吸声性能。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典型的圆柱空腔结合金属环壁的复合设计对于提升低频波谷具有可行性,为实现水下宽带吸声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
水下多层均匀材料垂直入射的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传递矩阵方法研究了材料特性、几何参数对水下多层均匀复合结构声学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吸声系数的理论公式并开展了计算仿真。研究表明:不同橡胶材料对复合结构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增加复合结构层次有利于改善结构吸声特性,特别是改善低频吸声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穿孔板和空腔以及多孔吸声材料组成的多层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还没有理论方法求解,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理论解法。首先,对于由穿孔板和空腔或穿孔板和吸声材料组成的多层吸声材料,用等效声电类比图求出声阻抗,从而求得吸声系数;然后,对由穿孔板和空腔以及吸声材料组成的多层吸声材料,利用递推方法求得声阻抗,从而求得吸声系数。最后,对由不同层材料组成的多层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理论计算多层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把空气背衬看作一层材料,通过理论计算获得空气声传递矩阵,与通过实验测量获得的材料声传递矩阵组合,构建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混合模型,从而得到空气背衬复合材料总传递矩阵,计算空气背衬条件下泡沫材料的法向吸声系数。以聚乙烯泡沫材料为例,研究不同厚度空气背衬对泡沫材料法向吸声系数的影响,并与阻抗管中对应的实测结果相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随着空气背衬厚度的增加,泡沫材料的吸声性能有所提高,并且有效吸声范围向低频区移动。混合计算方法可为空气背衬条件下泡沫材料法向吸声系数的测量研究提供便利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圆管内部布置圆环,使得管道的有效导纳沿轴向逐渐增大,从而实现管道的声学黑洞效应,即声波传播时声速逐渐减小至 0,不发生反射的现象,进而使声学黑洞吸声体成为宽带吸声结构。首先对声学黑洞吸声体的吸声性能进行理论分析,随后设计了不同尺寸的声学黑洞吸声体结构,通过实验研究声学黑洞吸声体物理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圆环数量大于 20 时,声学黑洞吸声体结构能实现宽带吸声。当圆环数量相同时,有效吸声频带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大向低频移动;当管道长度相同时,吸声性能随着圆环数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