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科学数据出版现状及其体系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数据出版是深化数据共享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励数据生产者发布和共享数据,又能保护数据的知识产权。回顾了国内外科学数据出版现状,从数据中心和传统出版系统两个角度,提出和完善了科学数据出版体系架构。提出数据出版涉及数据提交、同行审议、数据发布和永久存储、数据引用和影响评价5个基本环节,应由出版系统、数据中心和第三方数据评价机构协同实施。重点讨论了科学数据出版面临的关键问题:数据授权、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数据集成和数据稿源问题。倡议建立我国的科学数据出版体系,科学数据中心在开展数据收集和共享的同时,加强与学术期刊的合作,成为数据出版的永久存储机构;学术期刊积极开展机制创新,推动学术论文相关数据的公开发布;积极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倡导对科学数据的引用;加强科学数据的影响评价研究,让数据成果成为普遍认同的科研产出成果,激励科学家主动参与科学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2.
科学数据共享在促进科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科学数据中心要对多元化的科学数据提供服务,保护数据提供者的权益,也要保证数据的可获取性。回顾了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现状,针对综合性科学数据中心,将科学数据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对待,利用B2C概念构建综合性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基于数据用户、数据提供者、数据中心3类用户实现了对应的功能。从科学数据的描述、发布、发现、流通以及评价5个方面对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为应用实例,介绍了基于B2C架构的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据共享可以解决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的问题,共享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实施数据共享的有效方案.共享数据中心是数据交换的中继链,也是综合信息的集市,实施的关键在于共享主题库的分类组织与上下行数据的准确转换,因此数据共享环境下统一信息标准的建设尤其重要.分析了实现信息标准的意义与作用,基于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并结合实际探讨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将其应用于共享主题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中心的数据桥接与交换当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数据中心作为领域科学数据资源的核心设施,正在变得过于复杂、昂贵和低效.大规模领域应用和用户数量的增长,给数据中心的连接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严峻的挑战.关于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自动部署以及资源集中化管理正在受到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实现领域数据中心资源聚合、共享以及统一管理为目的,通过构建领域科学数据云,将多个数据中心连接成一种虚拟的数据网络,以便为领域数据访问、数据集成和数据管理提供环境和服务支持.着重研究了数据云代理模型、异构源共享模型以及资源消息模型.这些模型对于提高数据中心可扩展性和容错性、降低数据中心资源整合成本以及实现从传统数据中心向云化数据中心过渡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最后,将领域科学数据云资源聚合模型引入到油气井科研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开发、部署、运行及监控管理中.实践表明,领域科学数据云模型是切实可行的,对于推动领域数据集成、共享、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DOI在数据引用中的应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是为解决互联网环境下数字资源的多重链接和版权转移问题而提出的唯一标识符系统,已在图书馆和出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也可用于科学数据共享,具有跟踪价值、引用价值、集成价值和互联价值。基于DOI的数据引用是推动数据出版的重要环节,由于数据知识产权信息不清晰、数据引用标准不规范,基于DOI的数据引用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建议数据中心、DOI注册代理中心和期刊编辑部加强合作,DOI注册中心明确数据DOI注册与数据出版的区别,建立类似DataCite的数据出版机构,允许所有类型数据注册DOI,将符合数据出版和数据引用的科学数据引文信息另行集中管理。数据中心要理清数据版权信息,为符合条件的数据补充数据引用信息。期刊编辑部要引导作者在论文中规范化引用数据和标注数据。  相似文献   

6.
数据服务是科学数据共享的实现方式,完善的数据服务对于促进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从2006年成立到现在稳定运行,数据服务理念经历了从简单到较为完善的转变过程,认识到保护数据知识产权、数据质量控制、持续扩充数据资源和主动服务的重要性,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数据共享审核、数据引用、数据评审和数据汇交等可行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服务质量,有力推动了科学数据的共享氛围。  相似文献   

7.
电力企业业务数据存在人为干预多、数据口径不一致、缺乏管理规范等现象,造成数据统计困难、及时性低、数据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数据的深化应用。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电网企业数据治理方案,通过构建公共数据云,开展数据资源池建设,部署结构化数据中心、非结构化数据中心及海量准实时数据中心等三大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定义完整的电网数据管控流程和数据责任机制,对数据进行从数据获取到数据加工、数据分发到数据使用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各环节把控数据质量,辅以数据质量评估,提升电网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经过在输电、配电、电网调度、电网规划等多方面应用实践,该方案实现了多口径业务数据的质量管控及集中应用,提升了数据质量及综合治理水平,实现了专业数据资产全面共享。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实践,重点介绍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需求分析,资源规划,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医药卫生科学数据网、医药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和共享网地方节点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医药卫生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网;建立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学、药学科学数据中心;在地方节点建设方面,以湖南省为试点建立共享网省级节点,以北京老年病医院为试点建立城市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为试点建立地区、县、乡镇医药卫生科学数据网的节点。  相似文献   

9.
徐春学  马英 《集成技术》2023,12(1):17-25
政务数据共享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但以往政务数据共享研究侧重于数据共享管理机制的建立、平台技术支撑能力的构建,较少关注供给数据的质量和共享服务的保障。该文总结了当前政务数据共享服务运营模式,指出“物理汇聚、统一服务”模式由于数据高度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而在“逻辑汇聚,分散服务”模式下,共享运营则存在各部门需求无法快速满足、数据共享效率低、数据共享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由数据提供方和平台运营方共同构建“联合运营”模式,数据提供方负责保证数据源质量,平台运营方负责数据服务标注化和服务能力,双方共同优化授权机制,保障共享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元数据和Web services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共享技术方案,通过元数据实现对分布式数据的集中描述和管理,利用Web services标准化处理并获取异构数据。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资源与环境数据共享平台,有效解决了分布式异构数据的共享问题,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指出利用WebGIS在线发布与共享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信息的必要性;以北京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环境质量WebGIS的功能需求、数据组织、模型库建设、系统设计、开发技术等;基于开源软件建立了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WebGIS,包括系统管理与维护、数据发布与共享、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和数据输出四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北京市生态环境信息的网络发布与共享,并通过应用实例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逐渐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由各种相互孤立的系统所采集生成并管理,其服务的范围被局限在某个特定应用或某部门内部,各个数据库之间存在相当数量的数据重叠,大量数据的重复采集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一个网站群间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采用一种基于SOA和JSON数据格式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多网站间新闻共享与交换。各网站和交换中心均发布服务接收新闻,同时各个站点均向交换中心发布新闻,交换中心根据配置信息转发新闻到相关站点的对应栏目下。设计交换中心与站点前置机,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交换中心与各个站点间新闻转发,实现新闻交换。如果有新加入的站点也不需要额外处理,只需要配置新的栏目对应关系即可实现新闻的共享与交换。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格服务的数据发布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格的核心任务是管理分布在Internet广域环境中的各种类型的软硬件资源,为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虚拟的共享资源的计算平台。如何将数据库资源并入现有的网格架构,满足更加广泛的网格应用的数据访问需求,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文章提出了一套网格环境中的数据发布系统的设计方案,以网格服务的形式封装对数据库的访问,实现跨越异构网络环境、异构操作系统环境和异构数据库平台的统一访问模式,从而将数据库资源加入到网格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Semantic publishing is the use of Web and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the meaning of a published journal article, to facilitate its automated discovery, to enable its linking to semantically related articles, to provide access to data within the article in actionable form, and to facilitate integration of data between articles. Recently, semantic publishing has opened the possibility of a major step forward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world. For this to succeed, new semantic models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are required to fully meet the specific needs of authors and publishers.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architectures of two new ontologies central to the task of semantic publishing: FaBiO, the FRBR-aligne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an ontology for recording and publishing bibliographic records of scholarly endeavours on the Semantic Web, and CiTO, the Citation Typing Ontology, an ont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ibliographic citations both factually and rhetorically. We present those two models step by step, in order to emphasise their features and to stress their advantages relative to other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models. Finally, we review the uptake of FaBiO and CiTO within the academic and publishing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Semantic publishing is the use of Web and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the meaning of a published journal article, to facilitate its automated discovery, to enable its linking to semantically related articles, to provide access to data within the article in actionable form, and to facilitate integration of data between articles. Recently, semantic publishing has opened the possibility of a major step forward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world. For this to succeed, new semantic models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are required to fully meet the specific needs of authors and publishers.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architectures of two new ontologies central to the task of semantic publishing: FaBiO, the FRBR-aligne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an ontology for recording and publishing bibliographic records of scholarly endeavours on the Semantic Web, and CiTO, the Citation Typing Ontology, an ont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ibliographic citations both factually and rhetorically. We present those two models step by step, in order to emphasise their features and to stress their advantages relative to other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models. Finally, we review the uptake of FaBiO and CiTO within the academic and publishing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6.
郑锋 《计算机工程》2007,33(12):264-266
针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面临的难点,提出了以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纽带,将各政府部门的政务系统连结在一起的新方案。各个部门须共享的数据和服务被转换成标准的格式,并以Web Service接口的形式对外发布,从而实现了异构平台下的数据共享与服务。详细介绍了省级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层逻辑模型、信息共享与交换解决方案、共享数据库发布过程和共享数据库服务过程。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transac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 in a peer to peer database network. A peer to peer database network is a collection of autonomous data sources, called peers, where each peer augments a conven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n inter-operability layer (i.e. mappings) for sharing data. In this network, each peer independently manages its database and executes queries as well as updates over the related data in other peer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peer to peer database network where mappings between peers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data-level mappings for sharing data and resolving data heterogeneity. With regards to transaction processing in a peer to peer database network, we mainly focus on how to maintain a consistent execution view of concurrent transactions in peers without a global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Since there is no global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and each peer executes concurrent transactions independently, different peers may produce different execution views for the same set of transactions. For this purpose, we investigate potential problems that arise when maintaining a consistent execution of concurrent transactions. In order to guarantee consistent execution, we introduce a correctness criteria and propose two approaches, namely Merged Transactions and OTM based propagation. We assume that one single peer initiates the concurrent transactions. We also present a solution for ensuring the consistent execution view of concurrent transactions considering the failures of trans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