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scovery软件具有进行地震精细解释、测井多井解释、储集层预测以及地质研究等综合功能,利用该软件对极复杂断块油田——文明寨油田沙河街组油藏进行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增探明含油面积1.23km2,石油可采储量66.50×104t,为油田的后期稳产提供了基础,也为同类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长时间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时期不同、测井仪器不同、刻度标准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使得测井资料存在误差,对测井综合解释和储层评价带来影响。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归一化处理,预处理改善单井测井质量、多井测井资料归一化和标准化消除井间差异,最大限度去除非地层因素的影响,获得可靠的测井资料。以归一化的测丼资料为基础,以岩心资料为依据,建立关键井的测井解释模型和响应参数,发挥多井解释优势,加强储层横向对比,进行精细解释,指导油田深入挖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SKZ油田砂岩油藏的地质特点,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取心、岩电、测试等分析资料,应用测井多井解释技术,建立了SKZ油田砂岩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储层岩性、物性的平面变化特征。其研究结果与岩心物性数据及区域地质背景符合完好,为SKZ油田的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测井储层数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地层微电阻率测井 ( FMI)技术以及它在地质构造解释、沉积学解释、裂缝识别、地层分析等方面独特的技术优势 ,并详细介绍了 FMI在中原油田濮深 X井的实际应用 ,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 ,指出成像测井是未来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庆国  张磊  庞文涛  王志远 《当代化工》2015,(2):268-270,274
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井资料二次解释对于剩余油挖潜也具有指导意义,结合油田本油田的实际情况,二次测井解释的关键利用取心井分析化验、实验资料和试油试采资料,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建立了适合该区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提高了储层参数的精度,为该区块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及精细注水指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地层微电阻率测井(FMI)技术以及它在地质构造解释、沉积学解释、裂缝识别、地层分析等方面独特的枝术优势,并详细介绍了FMI在中原油田濮深X井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指出成像测井是未来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微差井温测井仪的原理,利用微差井温测井资料在临盘油田油水井确定井底漏失的施工方法和资料解释,以及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用实际事例说明微差井温测井在确定井底漏失中的应用,并简单总结了利用微差井温测井资料确定井底漏失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后期水平井钻井被大规模应用到石油开采中,水平井技术越来越得到普及,这项技术不但在对新油田的开发中效果显著,而且也特别适用于对老油田的调整挖潜,具有降低勘探成本及提高油气单井产能和采收率的优点。但是水平井测井解释技术相对于垂直井有它本身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剖析水平井在测井解释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测井仪器分析及测井技术的研究,最后将水平井测井解释技术的研究方向做了大致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李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9):137-139
W J油田沙一段发育有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以及滨浅湖相的生物灰岩等沉积,具有岩性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特别是水下扇砂砾岩的物源来自太古界的片麻岩,放射性含量高,岩性及储层识别难度大,制约着测井解释的成功率。针对上述特点,进行关键井研究,利用岩心资料刻度测井信息,总结了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判断岩石的成份成熟度,形成了不同类型岩石的识别方法;建立了沙一段储层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及流体识别的解释标准。应用建立的解释模型对实际井的测井资料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子寿命测井的基本原理及解释方法 ,仪器适用环境 ,以及在寻找剩余油气藏、低矿化度区块找水方面的综合应用效果 ;在油田开采中后期 ,面对井况复杂、高含水等多方面因素时 ,中子寿命测井在油田生产测井工艺上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拉尔油田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特殊的油水分布情况及油藏类型,应用脉冲中子氧活化技术在海拉尔油田进行密闭测井,重点研究了其在笼统注入井和分层配注井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两口典型井的测井解释成果图进行分析,对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针对现场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文南油田致密砂岩特点,综合运用层位标定技术,相干体/方差体提取解释技术,3D人机联作解释技术,HDT、RFT、MFT技术,理清了区块断层组合规律。区域整体研究评价与局部精细解剖相结合,以小层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预测相结合,搞清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开展文南油田致密砂岩出油界限研究,根据新出油界限标准重新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实现测井资料的全区井二次解释。开展致密砂岩油藏井型适应性研究,并针对性制定开发方案,实施后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针对台兴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储层孔、渗、饱测井解释图版;利用未水淹油层建立原始电阻率法判断水淹层;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法定性、定量识别水淹层;RMT测井技术评价水淹层。建立了水淹级别定量评价标准;开展研究工区开发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新井解释符合率为85%。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台兴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储层孔、渗、饱测井解释图版;利用未水淹油层建立原始电阻率法判断水淹层;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法定性、定量识别水淹层;RMT测井技术评价水淹层.建立了水淹级别定量评价标准;开展研究工区开发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新井解释符合率为85%.  相似文献   

15.
欢西油田下台阶的锦2-8-13、锦2-9-13等井杜家台油层测井解释"水层"经试油试采证实获工业油流,说明前期储层测井评价的解释精度和符合率存在不足,亟需开展油水层综合评价相关研究。为此,对该区进行系统的"四性"关系研究,建立配套的测井解释模型,最终提高储层静态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测井解释精度和油水层解释符合率,为该区杜家台油层的开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自注水开发以来,截止到2008年12月综合含水已经达到49%,且层间和平面矛盾日益突出。虽然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和整体调剖,但含水上升、供液能力下降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为了改善呼和诺仁动用状况,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2009年该油田计划打加密井64口。但是,由于水淹层识别难度大,而且该地区目前还没有相应较完善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标准,无法满足加密调整井射孔的需求。因此,如何快速、准确识别油层、低电阻率油层、水淹层和水层,是当前测井解释工作重中之重。本论文以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加密井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研究在目前开发条件下油层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借助油藏条件下水淹层导电机理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水淹层解释的方法,为新加密井优化射孔及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子北油田前期测井单位众多,由于测井序列、解释的参数设置、解释者的研究经历和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别,解释的数据结果不尽一致,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满足子北油田二次开发的要求。本文以子北油田肖家河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在测井曲线预处理的基础上,统一参数标准和解释模型,确定有效厚度下线标准,解释成果准确性较高。采用容积法计算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石油地质储量与三维建模储量误差为2.0%以内,为油田落实石油地质储量以及编制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注产剖面测井技术和试井技术是高含水老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支撑技术。文中介绍了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在B2-D3-P61井压裂实施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分析历史动静态生产资料以及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来确定压裂井。其次采用精细地质研究资料以及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来确定压裂层位。最后利用及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来对压裂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导开发方案的综合调整,以达到保证压裂措施长期有效的目的。证明了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在延长老油田开发寿命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温度测井可以在复杂井况下精确测量井筒温度分布,是油田开发中评价酸化、压裂施工效率的重要方法。川西气田在生产测井过程中,涡轮流量仪受滑脱水回流、砂卡及产量低等因素影响而失效,降低了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常规井温测井解释利用井内流体介质在不同环境下温度的变化规律,可对各层产能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本文通过分析井温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井筒流体运动时温度的特殊变化规律,实现了利用井温测井资料对各层进行定量解释。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解释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提高了川西地区生产测井资料利用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Discovery对轮南2,3井区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测井多井解释以及地质综合研究等精细油藏描述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本区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Discovery是基于微机平台,集地质、地震、测井一体化的油藏描述软件包,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一种方便、便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