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二次再热技术发展状况和关键技术问题,以1000MW容量火电机组为例对二次再热机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二次再热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的热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且目前的设备材料能够满足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的安全运行要求。虽然二次再热技术相比一次再热机组存在结构复杂、运行操作难度大及初投资成本增加等问题,但是在国内环保标准提高和发电设备成本下降背景下,二次再热技术的节能减排和经济性优势将逐步体现,大容量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将成为火电机组首选标的。  相似文献   

2.
国内首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投运前,缺乏相应的运行技术人员和实际运行经验。对此,本文以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发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高精度多功能仿真系统,并在该仿真系统上进行再循环烟气量、燃烧器摆角、烟气挡板开度等动态特性试验,制定了实际机组二次再热汽温等控制策略。在实际机组投运前实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控制策略验证和运行技术验证,并且进行运行人员操作培训和事故演练,解决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运行技术人员和实际运行经验缺乏的问题,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顺利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朱军 《电力勘测》2013,(6):24-29
简要介绍了火力发电厂二次再热机组的发展情况,并以1000MW容量为例,从机组的参数选择、主机、主要热力系统三方面阐述了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特点,并从煤耗和投资的变化两方面对1000MW:次再热机组与一次再热机组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对二次再热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百万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整体经济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影响整体经济性的各个因素的分析,结合一次再热、二次再热机组实例,定量分析机组经济性的差别,并根据实例机组性能考核试验结果,对二次再热机组实际性能进行了评判。研究结果表明:已投产的百万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除二次再热热力循环本身及参数的优势外,还在回热系统设计、降低管道压损、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厂用电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百万等级二次再热机组供电煤耗率设计值较一次再热机组降低了约5.7%;采用二次再热、蒸汽参数提升和回热系统优化大幅降低了机组热耗率,是二次再热机组整体经济性提升的主要原因;国内已投产的百万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整体经济性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目前燃煤机组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一次再热机组相比,采用二次再热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并满足机组低压缸最终排汽湿度的要求。开发更为高效环保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次再热超超临界锅炉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开发大容量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的必要性,提出了锅炉设计的初步设想和方案,为填补我国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上的空白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锅炉汽温控制的品质,直接影响机组热效率及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结合某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工程,介绍了机组工艺系统概况。根据锅炉汽水系统的工艺配置情况,分析了主蒸汽、一次再热蒸汽、二次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方式和控制要求,并重点介绍了一种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基于过程物理机理的过热汽温控制策略设计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可以尝试在二次再热机组主汽温控制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为例,构建热经济性分析模型及技术经济性分析模型,研究在负荷、主蒸汽参数及再热蒸汽参数变化时机组热经济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年平均运行小时数、全厂效率和燃料价格变化时机组发电成本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一次再热机组相比,二次再热机组热经济性受负荷影响较大,改变主蒸汽参数对其影响不明显,而改变再热蒸汽参数对其影响较为明显;机组发电成本随年平均运行小时数和机组效率降低而升高,在较低效率下进一步降低年平均运行小时数将使二次再热机组发电成本高于一次再热机组;二次再热机组的技术经济性在燃料价格较高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的性能状况,从机炉特性、控制策略和运行方式阐述影响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响应的主要因素,计算评估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采用主蒸汽调节阀节流的调频方式对机组煤耗指标的影响,在分析主蒸汽调节阀节流调频、凝结水调频和给水调频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提升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方法,为今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与同容量的一次再热机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动静态响应特性和控制策略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国内首批建设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静态响应特性、动态响应特性及运行验证技术和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在工程分析试验平台模拟负荷变动试验与机组投运后的实际负荷变动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顺利实施和按期投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6月1日,我国首台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带负荷调试。安源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共计建设了2台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工程。据悉,二次再热发电技术是《国家能源技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攻关技术,对引领发电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电力制造业水平具有推动作用。据测算,二次再热机组热效率比常规一次再热机组高约2%,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3.6%,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等优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的能源结构和CO2排放及气候变化的现实出发,分析了我国燃煤火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即在不可能短期内改变我国能源和电源结构的情况下,我国火电应当怎样应对减排CO2的压力和挑战。虽然现在正在开发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有可能达到CO2接近零排放,但在CCS技术能够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之前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目前最可行、经济、可靠的燃煤机组CO2减排的途径是坚持“上大压小”政策大力发展大容量高效率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现有火电厂效率,提高现有600 ℃超超临界机组的净效率,开发先进的37.5 MPa/700 ℃/720 ℃/720 ℃双再热机组,将1 000~1 500 MW超超临界机组净效率提高至53%以上。  相似文献   

12.
华能玉环电厂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介绍了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为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工程造价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推广应用6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锐  赵敏  秦丰  任育之 《中国电力》2005,38(8):37-40
阐述我国600MW机组采用超超临界参数的必要性及意义;根据对国内主机设备制造厂的技术水平及制造能力、主要辅机设备配套能力、设计单位的设计能力等方面分析,对国内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技术,经济2个方面对600MW超超临界与超临界机组进行了全面比较;从设备国产化程度及可靠性、厂址及运输条件、电网运行要求等方面,对600MW超超临界机组与1000MW机组相比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论述;对在我国如何推广应用600MW超超临界机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700℃高效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状况,700℃高效超超临界技术在高效超超临界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市场前景,是极具竞争力的新一代装备.欧洲、日本和美国的高效超超临界计划均已大规模开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我国的国情,电力行业仍然以燃煤发电为主,并且具有丰富的超超临界机组设计运行经验,这些都使得我国发展高效超超临界技术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分析了我国发展700℃超高温技术的瓶颈,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超超临界参数机组的水汽品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超临界条件下水汽物理特性,比较了常见杂质在不同参数的水汽条件下的溶解与沉积特性,说明了在超超临界参数机组中各部件可能发生的沉积危害和严格控制水汽品质的重要性,简述了超超临界条件下蒸汽的高温氧化特性及其危害。在总结我国超临界机组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和国外近年来超超临界机组水汽品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过程中应该采用的凝结水处理方式及其控制指标,水汽品质控制方式,运行中盐类、腐蚀产物控制及水蒸气高温氧化的控制与监测方面的建议,提出了超超临界机组化学监督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邓攀  王亚军 《中国电力》2018,51(7):84-89
为降低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的回热抽汽过热度,提高机组经济性,提出了采用背压抽汽汽轮机(BEST)的节能配置方案。通过介绍BEST技术在回热汽源、排汽走向、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特点,详细阐述了采用BEST技术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在设计、制造、运行与控制中的技术难点,对BEST技术用于高参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的可行性进行了技术探讨和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EST技术,单台机组初投资可减少约2 400万元,年利润可增加约4 5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龙辉  严舒  王盾 《电力建设》2011,32(2):71-75
通过对我国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发展现状及与国外先进火电机组设计技术方面主要差距的研究,提出了国际上超超临界机组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设计技术集成化发展。分析了日本和德国超超临界机组设计技术集成的主要工艺,汇总了我国超超临界机组设计技术集成化发展可采用的技术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未来超超临界机组设计技术集成化如何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超超临界机组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飞  董斌  赵敏 《电力建设》2010,31(1):80-86
介绍了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建设的现状,从主机参数、设计制造能力、系统设计水平方面对超超临界机组在我国发展技术水平进行了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超超临界机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