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输电线路现行耐张线夹容易出现过热现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耐张线夹,引流板与引流线夹之间采用双板一单板的连接方式,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改善耐张线夹的电气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型耐张线夹与现行耐张线夹进行理想工况和异常工况下的温度场仿真分析和对比,得到结果:现行耐张线夹在接触电阻变大的情况下容易过热;新型耐张线夹可以有效避免因安装因素或螺栓松动造成的接触电阻快速增大的问题,散热性能明显优于现行耐张线夹。对比结果说明新型耐张线夹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可解决过热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力复合酯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器设备金属连接中。在35 kV耐张线夹发热缺陷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力复合酯性能对发热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夹2块铝板接触良好时,试验中大电流流通主要路径经过铝板接触面;而当2块铝板接触不良时,线路中大电流流通主要路径经过连接螺栓。为了有效避免线夹发热缺陷,应更加注重施工工艺、合理选择导电脂材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起双分裂导线连接金具异常发热的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耐张引流线夹接触不良是导致连接金具发热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的建模与仿真计算发现,随着双分裂导线某子导线耐张引流线夹接触电阻的逐步增大,该线夹处的发热功率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当接触电阻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子导线的分流作用,该线夹处的发热现象会逐步转移至连接金具,而接触电阻的拐点电阻的大小与连接金具本身的电阻值密切相关。通过这一特征规律的研究,为红外有效检测输电线路连接金具和耐张引流线夹的发热缺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线夹连接处螺栓松动、接触面接触状况不良以及环境工况恶化等,导致线夹发热严重,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目前研究忽略了线夹所处实际环境和周围流场情况,造成无法实时准确得到其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NY300/40型耐张线夹与LGJ300/40型钢芯铝绞线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对其进行稳态热分析,揭示了在不同电流、不同螺栓力矩、不同环境工况条件下,架空输电线路线夹内部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输变电设备热稳定监测系统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其最大误差不超过6%.研究结果可为输变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岳嵩  常伟  李畅  杨浩 《电力电子技术》2022,(2):59-61+96
为了检测耐张线夹引流板发热故障,提出考虑接触电阻的耐张线夹引流板发热故障检测方法。分析输电线路中的接触电阻,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温度区间内会发生变形的特性,提出一种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解决方法。通过适当调整接触压力、选取合适的接触材料、适当增加工作电压以及表面预处理方式减小接触电阻,完成耐张线夹引流板发热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数据丢包率较低,检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解决接触件发热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液压式耐张线夹引流处故障频发的原因,以改善耐张线夹引流处温度分布为主,同时提高其引流处的防松防断能力,设计开发了液压式Y型耐张线夹,经过对比试验和实际输电线路运行,液压式Y型耐张线夹引流处机电性能明显优于现行耐张线夹。  相似文献   

7.
通过外观形貌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和应力计算分析,对某220kV线路耐张线夹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铝导线与铝管之间存在腐蚀产物增大了接触电阻,使耐张线夹发热并引起热应力,温度的波动产生交变应力并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疲劳裂纹,当剩余钢芯截面不足以承受导线张力及热应力的共同作用时则产生瞬间断裂。  相似文献   

8.
李志清  刘爱新  常宾 《电世界》2014,(11):24-25
输电线路常年在荒郊野外裸露运行,外力振动和施工工艺问题等容易引起引流板连接螺栓松动,致使引流板接触不良,导线引流线夹过热。导线引流线夹长期过热运行会引起耐张线夹烧伤及变形,造成导线损伤、断股等,最终导致导线断裂,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耐张线夹将导线或接闪线固定在非直线杆塔的耐张绝缘子串上,起锚固作用。  相似文献   

9.
耐张线夹是架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损坏导致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大量相关监测装置。设计了一款耐张线夹监测装置,用于耐张线夹运行状况的监测。利用ANSYS对装置进行环境载荷下的热 结构耦合的有限元分析,记录监测装置在不同安装接触情况下各部位的应力和变形,所得结果表明面接触安装方式优于点接触和线接触。选取面接触安装方式与NY400型耐张线夹三维模型完成装配,进行引流板接触位置180 ℃情况下的瞬态热有限元分析,获取监测装置对引流板接触位置温度变化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轻型螺栓型倒装耐张线夹1、用途:用于变电站内架空线路的耐张、转角、终端架构的绝缘子串上固定导线。2、特点:此种螺栓型倒装耐张线夹,与同规格的老型号螺栓型倒装耐张线夹相比,具有重量轻,尺寸小,装配件少,组装拆卸方便的特点,适合于变电站新建和扩建工程使用。3、技术数据:耐张线夹的破坏强度及握着强度都不小于8吨。4、材料:本体及压板均为铝硅合金铸造,其余零件为钢。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输电线路线夹的故障原因,需要对线夹的温度进行监测。根据架空线路线夹的结构模型和传热学的原理,建立并沟线夹稳态热路模型,研究其整体的温度分布。利用有限元仿真不同环境条件下并沟线夹横截面部分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同时设计并沟线夹不同测温点的稳态温度的实验进行验证。根据此实验结果得出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对进一步准确计算线夹内部的实际温度和了解线夹的发热状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舌形触头盒内最大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公式表明触头盒的介电常数愈大,盒内触头最大电场强度愈小,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相当接近,可供舌形触头盒绝缘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接触电阻的检测主要是电压电流法或电桥法,其不足是仅适于离线应用。提出了一种在线式的接触电阻间接测量新方法。首先在建立电接触元件的理论物理模型和径向暂态热路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热路响应方程;然后再在建立元件轴向热传导数值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最终推导出计及温度和电流的接触电阻曲线关系,提出通过曲线的时间常数计算电接触元件的接触电阻。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与有限元分析ANSYS仿真表明,所研究的测量方法可以准确求取接触电阻的值,为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热缺陷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截面导线耐张线夹压接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吴国洪  袁志平 《电力建设》2010,31(5):126-129
大截面导线与耐张线夹在发电厂、变电站使用的较多,其具体的压接工艺各有不同,压接的效果评定不很严格。经过对NY-1400耐张线夹压接工艺进行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提出大截面导线与耐张线夹压接工艺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压接过程中应避免的质量隐患,为大截面导线的压接质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尘土颗粒周围电场与其在电接触表面沉积的密切联系导致电接触可靠性下降甚至接触故障,分析了电连接器自身及外加电场对尘土颗粒运动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理,提出了衡量电连接器对颗粒吸引能力的判据和计算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吸引能力与电连接器两端电压和距离有关,颗粒运动趋势与其进入电场时间有关,而与其所带电荷极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在较大负载等级下,复合触头的结合强度会由于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氧化物层脱落而失效。以典型的AgSnO2In2O3/Cu复合触头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思想提出一种电器多个动作周期后的温度、热应力仿真计算方法,从而得到复合触头在电寿命试验中的温度场、热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又进一步研究了大负载情况下,复合触头的结合强度、银氧化层厚度等因素对其寿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张杰 《电工材料》2021,(1):15-17
讨论了大功率继电器所用的AgW触点间的电动斥力,通过对AgW触点间电动斥力的理论计算,得到电动斥力与W含量的关系曲线。曲线表明,随着W含量的增加,电动斥力变大,但该力与触点间的接触压力相比则小得多,可以忽略。在进行大功率继电器设计时,该结论对估算触点间的电动斥力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梅花触头电动稳定性设计与接触失效机理分析,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梅花触头电动力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计算了短路负荷条件下的梅花触头与导体的电动力暂态变化过程.通过与其它计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可以克服经验公式法无法准确考虑触指结构的缺点,能够较为准确计算不同触指结构的梅花触头短路电动力分布.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梅花触头短路电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短路电动力增大引起的梅花触指接触压力减小是造成梅花触头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增大接触压力对提高梅花触头电动稳定性的作用有限,增加触指片数和减小触指半径是提高梅花触头电动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输电网络中耐张线夹普遍存在断裂或脱落现象,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探究耐张线夹钢锚凹槽工艺缺陷对线夹整体使用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钢锚整体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首先以220 kV输电线路所使用的NY-640/45型耐张线夹为研究对象,根据钢锚与铝管压接状况构成的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继而应用Calculix有限元解算工具对模型进行力学仿真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凹槽深度对钢锚整体应力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凹槽深度不一致将破坏钢锚结构对称性,靠近钢锚与导线钢芯压接段的第三凹槽是影响整体应力分布的最大因素,当凹槽深度偏差达0.6 mm时,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和剪切应力比正常情况下分别超出8.6%和降低4.7%;Von Mises应力增加会加速金属疲劳,增加钢锚断裂风险;同时,线夹剪切应力过小将导致铝管与钢锚咬合作用下降,增加耐张线夹脱落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