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致力于解决再生氨法碳捕集过程中氨的逃逸问题。根据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分别选取抑制效果较好的丙三醇和Co(Ⅱ)进行实验研究。详细分析了其抑制氨逃逸机制,并通过IR、XRD等对物种进行分析。同时探究其对再生氨法碳捕集过程CO2脱除效率和解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三醇和Co(Ⅱ)对氨逃逸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平均抑氨效率在40%以上。二者的引入对吸收过程均无显著影响,且Co(Ⅱ)能使CO2解吸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浓度氨水捕集CO2速率慢、再生能耗高的问题,利用AspenPlus软件模拟高浓度氨水(质量分数为16%~22%)为吸收剂的燃煤电厂CO2捕集工艺系统,对比高浓度与低浓度氨水捕集CO2工艺的能耗特性与氨逃逸速率,揭示高浓度氨水脱碳过程中氨逃逸和能耗与氨水浓度、碳负载、解吸塔富液入口温度之间的关联特性。研究表明:再生过程中存在氨逃逸浓度转变的临界再生温度和贫液碳负载的限制,当氨水质量分数为20%时,再生温度不宜高于107℃,贫液碳负载率不宜低于0.25;与低浓度氨水(质量分数为4%~8%)脱碳相比,高浓度氨水脱碳工艺的CO2再生能耗可降低26.2%~32.2%,考虑氨回收能耗后的总体能耗仍可降低21.6%~25%,为低能耗氨法碳捕集工艺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的不断深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而火力发电作为CO2最大的集中排放源,对其实施碳捕集是必要的。氨法脱碳优点众多,但氨逃逸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通过实验研究明晰了CO2浓度、氨水吸收剂浓度、吸收反应温度对氨逃逸的影响规律,基于金属离子的络合效果探讨了几种金属离子对氨逃逸的抑制效果,发现Ni2+对氨逃逸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通过紫外分光光谱推测了其抑氨机理。本研究成果可对氨逃逸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5.
高峰  齐慧敏  方向晨 《当代化工》2021,50(5):1241-1244
介绍了湿式氨法脱硫技术和氨法脱碳技术.对湿式氨法脱硫技术中存在的氨逃逸、气溶胶以及铵盐结晶问题进行了阐述;对氨法脱碳技术中存在的氨逃逸以及富液再生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两种气体污染物处理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氨水作为吸收剂可以同时吸收CO2和SO2,氨法同时脱硫脱碳技术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马双忱  孙云雪  崔基伟  赵毅 《化工学报》2011,62(5):1408-1413
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减排问题引起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电厂CO2减排技术研究至关重要。氨法脱除电厂烟气中CO2具有低成本、高脱除效率等特点,但该技术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氨的逃逸。针对氨法脱碳过程中氨逃逸问题展开实验研究,采用鼓泡吸收反应器研究了聚乙二醇二甲醚(NHD)对氨逃逸的抑制效果以及氨水和NHD浓度对氨逃逸的影响,并分析了NHD抑制氨逃逸的机理。结果表明,NHD对氨逃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脱碳效率。添加5%NHD后,氨逃逸量降低24.86%,CO2的脱除效率增加10%左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氨法捕集CO2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氨法脱硫中的氨逃逸和硫酸铵气溶胶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在氨法脱硫工程中出现氨逃逸和硫酸铵气溶胶的机理,提出防止或减轻氨逃逸和硫酸铵气溶胶现象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碱渣法烟气脱硫既可以解决碱渣排放的问题,又降低燃煤电厂运行成本,给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然而随着脱硝设施的完善,氨逃逸排放指标异常波动情况频繁发生,通过对碱渣脱硫工艺中的pH、浆液密度进行控制,同时利用脱白装置对烟气湿度、温度进行调整,最大限度降低氨逃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9.
水泥窑炉NOx排放量大及氨逃逸严重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重大环保问题,氨逃逸浓度为一项重要的脱硝系统性能考核指标。在超低排放的背景下,水泥厂脱硝氨的检测和控制成为环境保护的难点,急需建立合适的水泥厂烟气中氨的测试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法便携式氨逃逸测试仪在水泥行业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测试仪具有准确度高、反应灵敏,能够适应高负压和高粉尘的工况环境的优异特性。另外,便携程度高,能够连续测试,现场直接读取数据,时效性强,可以克服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无法实时读取数据、样品残留、样品不易低温保存等问题,便携式光谱法分析仪可以作为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行含高压气体和强极性物质的体系的低温甲醇脱碳工艺的模拟研究,建立相应的热力学模型.采用Soave-Redlich-Kwong(SRK)立方型状态方程,结合Huron-Vidal混合规则和非随机双流体Non-Random-Two-Liquid(NRTL)活度系数模型建立的热力学模型,从气体溶解度和气液平衡数据拟合获...  相似文献   

11.
规整填料塔中氨水吸收CO2的体积总传质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化学溶剂吸收法工艺为基础的燃烧后脱碳是当前比较成熟的已进入工业规模实验的技术路线。而氨水作为一种新的吸收剂受到广泛关注。以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Gae)作为表征,对规整填料塔中氨水吸收CO2的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气速、CO2分压、液速和氨水浓度对KGa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工况条件下,KGae随液速和氨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CO2分压的增大有所减小,气速对KGae的影响不大。实验结果对今后填料塔的设计工作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DEA溶液吸收/再生C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溶液法脱除CO2是工业中一项传统的净化气体的方法。DEA是目前回收烟道气中低浓度CO2所使用的最主要试剂,本实验进行DEA吸收CO2的实验,掌握了溶液pH值与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并用这一方法进行测定CO2浓度的研究。通过考察溶液的再生情况,了解再生温度对溶液再生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燃煤烟气中SO2对氨法脱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湿壁塔实验台对燃煤烟气中SO2对氨水溶液[1%~7%(质量)]吸收CO2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具体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20~80℃)和CO2体积分数(5%~20%)条件下,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随SO2浓度和SO2负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SO2浓度由0增至11428 mg·m-3,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均有一半左右降幅,而SO2负载量[0.1~0.4 mol SO2·(mol NH3-1]的增加,同样导致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明显减小。氨水浓度及反应温度增加可有效提高CO2传质通量和传质系数,相对降低SO2对CO2传质的影响。CO2浓度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其传质通量,但是CO2的传质系数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马双忱  王梦璇  孟亚男  陈伟忠  逯东丽  韩婷婷 《化工进展》2012,31(5):1143-1148,1159
氨法碳捕集因具有脱除效率高、低成本、高吸收容量等特点,而成为目前CO2捕集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氨法吸收CO2与脱碳后溶液解吸的主要机理,综述了国内外该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该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问题,比如机理研究、氨逃逸、解吸能耗等,提出今后应开展氨法碳捕集的工业化试验以及联合脱硫脱碳方面研究,尽快使该工艺得以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氨法捕集CO2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莹  杜军驻  仇汝臣 《山东化工》2012,41(2):47-48,51
介绍了CO2捕集回收的工艺方法,简要分析了氨法捕集回收工艺存在的问题,以期利用化工模拟软件优化研究工艺参数,从而降低吸收成本。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模拟烟道气,考察了去离子水、氨水、碱性氨氮废水吸收二氧化碳过程中液体雾化量、二氧化碳流量及反应时间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反应过程中液体p H值的变化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雾化氛围加快了反应速率,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增大了液体p H值的降低幅度;优选的液体雾化量0.376 m L/min,二氧化碳流量15 m L/min。此外,二氧化碳能够明显降低碱性氨氮废水的p H值,因此为烟道废气处理氨氮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环丁砜对乙醇胺溶液吸收和解吸CO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东方  郜时旺  罗伟亮  陈健 《化工学报》2016,67(12):5244-5251
利用物理溶剂环丁砜替代部分水,采用气液搅拌实验装置和真实热流量热法测定了环丁砜对乙醇胺(MEA)溶液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CO2)过程的影响,考察了CO2循环负载、吸收速率、吸收热和解吸热等性质变化。研究表明:环丁砜对MEA溶液负载CO2的吸收热影响较小,但对吸收速率、循环吸收容量和解吸过程影响较大。环丁砜可降低MEA溶液对CO2的表观吸收速率,且随CO2负载量的增大,降幅也逐渐变大。环丁砜有利于富液解吸过程,加快解吸速率,增大CO2解吸程度,同时单位热流负荷、单位冷流负荷和单位能耗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燃煤电厂烟气条件下,20% MEA+20% sulfolane体系相对20% MEA体系,其表观吸收速率平均降低约10%,CO2循环吸收容量增加24%,单位CO2解吸能耗降低18%。  相似文献   

18.
肖波 《贵州化工》2012,(1):45-46
从日常生产维护出发,解决系统氨耗高,通过分析日常生产数据和对比国内相同装置运行状况得出氨耗高的原因为:放空尾气氨含量高;解析废液氨含量高。结合当前乃至以后装置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两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低压系统压力;新增常压吸收系统,对现有解析系统扩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昆明西科工贸有限公司两段氨法冶炼烟气脱硫的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情况,分析了非等温吸收对氨法脱硫操作的影响及生产过程中氨法脱硫存在的问题.西科公司通过对烟气脱硫系统的两段氨吸收过程进行热平衡计算与分析,阐明了循环吸收液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即进入吸收塔的烟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以及烟气中的SO2浓度较高,并提出增大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