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回压对抽油机井日产液量的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把油气层渗流理论、力学理论与现场实验相结合,在参数不变、地层供液能力充足、注水条件稳定条件下,分析抽油机井的井口回压对其日产液量的影响情况,以及回压上升后抽油机井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出:回压在0.8MPa以下时,回压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当回压继续升高时,对产液量的影响开始加大;随着产液量级别的提高,当回压上升时,电流随回压上升呈线性增大,且产液量级别越大,电流上升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井口回压影响井筒压力分布,进而对抽油泵和抽油杆的工作状况产生影响,在油井工艺方案优化设计、工况诊断和日常生产管理中需要重视回压的影响。论文分析了回压对泵上井段压力分布、泵的排出工作过程、抽油杆受力等的影响,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给出了计算实例,研究表明,增大回压在非线性影响井筒压力分布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影响油井工况,不仅加重抽油杆载荷应力,还增加应力幅,使其更易疲劳破坏,降低抽油泵排液能力,增加漏失量,使油井产液量降低。油田应尽量采用降低油井回压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聚驱见效的影响,油井见聚浓度不断上升,管线缩径、油井采出液成分复杂、单井集输半径长等因素的影响,使油井回压升高,影响正常生产。针对部分油井高回压的情况,对高回压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降回压方案,确保高回压油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4.
陈鹏  杜睿攀  宋鹏举  聂玲 《辽宁化工》2012,41(8):871-872,874
影响压裂井压后产液量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关系复杂并且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中综合考虑影响压后产液量的多种因素,采用基于欧式贴近度的压裂评价方法,来分析压后产液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权重,可对压裂井压裂效果按从优到劣进行排序,以此来判断压裂井压裂效果的好坏.该方法经矿场验证,对压裂油井产液量的影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套压是影响油井生产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油井套压高低影响回压,回压高低影响产液、含水,利用"负压控套"装置可在有效降低抽油机井套压的同时,实现产油增加、含水降低、吨油耗电下降,综合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油井产出液中高含水,使产出液的流动性得以提高,对于地面低温集输了提供有利条件。但低温集输工艺易导致多数油井出现回压上升的现象,现采用系统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结合Beggs-Brill压降计算方法,对日产液量、含水率、井口出油温度、集油距离和管道内径五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现场测试数据,提出治理措施。研究表明:管道内径和井口出油温度对井口回压的影响最敏感,其次为含水率,日产液量和集油距离最不敏感。因此为防止因井口回压高而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可以通过辅助掺热水流程来提高井口出油温度,降低井口回压,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油井生产状况变化是指某些生产环节发生改变而出现的变化,反映在生产参数上,即:产液、含水、沉没度、工况、压力、油套压、电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电流变化,判断抽油机井问题及故障,其目的就是将产量损失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回压高、低液量、低泵效的情况较为普遍,目前油田多采用管式泵生产。在生产中井口回压对油井产能发挥影响很大,为此运用地面二级抽油泵装置,对降低井口回压、增加原油产量进行挖潜,有效提高了液量,减少了因回压影响造成生产周期短,频繁躺井作业的问题,属于新工艺应用。  相似文献   

9.
进入特高含水期的整装油田油井产油量很低,通过提液措施增大油井产液量是实现油井增产的一种有效措施。为此,需要研究液量规模提高到多大,才能实现提液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在不同液量水平下产油量和成本变化规律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液量下的投入产出变化,进而确定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产液量。此产液量可以用于指导矿场油井提液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由于某区水、聚两驱并存,实际生产中聚驱油井采出液成分复杂,管线内易结垢,使管线流通空间减少,导致回压升高;水驱环井受井数、管线长度、材质(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等因素影响,随着温度的变化,蜡质析出逐渐在管壁凝结,流动通道变小,使回压升高,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针对部分油井高回压的情况,技术人员对高回压油井防治结合,制定合理的预防方案,确保高回压油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1.
非均质油藏油井提液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到一定时期,随含水不断上升,为确保油田稳产、上产就必须不断放大油井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产液量,特别是对非均质油藏油井,其有放大生产压差动用差油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油井应用多大生产压差生产?本文试从油井启动压力、生产压差计算公式来对提液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螺杆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对其判断漏失的方法进行了论述:通过电流、液量、沉没度的变化及井口憋压测试压降法、试注法、观察套管放空阀排量大小等方法判断其漏失。电流接近空载电流,或电流接近正常运行电流,液量逐渐下降,动液面在井口,可初步判断螺杆泵泵况为漏失,再用井口憋压测试压降法,确定为漏失,通过关闭油井二次生产闸门,结合油井油压变化情况,确定油井生产状况,此方法在现场工况诊断中被普遍采用;用试注法和套管放空阀门排量的大小准确判断其漏失为地面漏还是地下漏。试注法就是将泵停下,关闭生产一次阀门、套管阀门、回油阀门和油套连通阀门,开掺水阀门,油、套压同升同降判断油套连通阀门不严,为地面漏失。观察套管放空阀门排量的大小就是关套管阀门,将套管放气阀门打开,关回油阀门,开关掺水阀门,如果套管放空阀门排量的大小变化与开关掺水成正比,就可判断地下漏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油井产出剖面测井资料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采出井产液量下降,含水上升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吸水剖面测井资料、40臂井径资料及地质静态资料,最终确认产液下降,含水上升的原因是由于注水驱替效果变差,油井出砂造成的。同时对油井监测工作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油井产出剖面测井资料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采出井产液量下降,含水上升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吸水剖面测井资料、40臂井径资料及地质静态资料,最终确认产液下降,含水上升的原因是由于注水驱替效果变差,油井出砂造成的.同时对油井监测工作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葡萄花油田北部老区近几年集输管网改造,但改造后一部分串状、环状集油流程首端井回压高,回压上升快,经常发生堵干线的问题,导致油井不能正常生产,影响了原油产量,增加生产成本。通过分析采油井回压高的原因、影响因素,在最大程度节约油田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对回压高井的集油流程进行优化整合,降低了首端井回压,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时率,增加了油井产量,达到了节电、节气、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油井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现河采油厂采油四矿管理着乐安油田的230口稠油井,现场中套管气给稠油井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导致油井动液面下降,造成油井供液不足,严重的甚至出现的气锁现象,影响了抽油泵的正常生产;本文从套管气对油井的影响,以及液量与套压的变化,最大载荷与套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变化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多油层合采时,由于层间压力及物性的差异,各油层对油井产量及含水率的贡献不同。从简单常见的油水两层模型入手,假定各油层地饱压差较大,油层为刚性水驱,基于达西定律和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理论,对多油层油井的层间流入动态差异进行分析,结合分层和全井的IPR曲线,推导出了全井的含水率与井底流压、含水率与产液量、含水率与产油量、产油量与产液量的关系式,并通过实例对这些关系式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层间不同的流压及含水对全井产液的影响规律,从而指导油井工作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油井生产过程中,原油是从地层进入井筒,再经过压力的作用上升到井口,整个过程的油井温度和压力会越来越低,直至降低到析蜡点就会出现结蜡现象。结蜡会导致油流通道不断缩小,使油井内的负荷越来越大,且井口的回压也会升高,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抽油杆脱落和蜡卡等状况,不仅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也提高了维护作业的压力和成本。而高温液油井洗井技术能够有效清除和减少井下管杆的结蜡,使油井的运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有效确保油井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利用高温液油井洗井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油井维护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机采效率的最终决定变量为产液量Q、输出电流I、功率因数cosθ,其它参数为辅助参数与衍生参数。机采效率可以理解为用多少功举升了多少液,即百米吨液耗电。间采井实耗功与全天生产的功率计算不符,需由日产时间进行补偿。Q_(折算日产液量)=Q_(油井实际产液量)×86 400/T油井实际生产时间,油井的有效功率应采用P_(有效功率)=Q_(折算日产液量)ρ_(液)H_(油管吸入深度)g/86 400来计算。这个公式同时适用于全天生产的油井计算。  相似文献   

20.
在机采井生产中,由于输油管线较细、输油距离长,管线结蜡、结垢、原油粘度高等原因,造成井口生产回压较高,不仅增加了扫线工作量,影响了抽油杆、管的使用寿命,造成躺井事故发生,还直接影响了油井产液量、抽油设备能耗及产能建设投资等问题。为了合理优化机采系统,提高集输管网输油效率,达到机采井生产效益最大化,本文定量的分析、计算了井口回压对机采井产量、抽油机能耗的影响程度,明确了降低生产回压对实际生产的重大意义,提出降低井口回压的两种方法,即井口增加过度泵输油法和管线末端增加抽吸泵输油法两种方案,对提高油田输油工艺技术水平和开发效益,确保油田的长期稳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